崔慶慧 袁浩
摘 要:運用時間序列分析和因果關系分析,對比分析中美兩國各自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之間的延遲引導關系。協整分析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明確了中國實現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內生性難題:中國服務出口的增長最終促進同時期貨物出口的增長,與美國服務出口的增長最終促進同時期服務出口的增長這一內在動力差別較大。
關鍵詞: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中美對比;因果關系分析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4-0245-04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貿規模隨著對外開放和市場機制的完善不斷擴大。貨物貿易總額從1982年的416.1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38 668億美元,增加了91.9倍,年均增長125.4%。其中,貨物出口總額由223.2億美元增加到20489億美元,年均增長125.3%;貨物進口總額由192.9億美元增加到18 178億美元,年均增長125.5%。與此同時,中國服務貿易也獲得快速發展,服務貿易總額從1982年的44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4 706億美元,增加了106倍,年均增長126.3%。其中,服務出口總額由25億美元增加到1 905億美元,年均增長124.1%;服務進口總額由19億美元增加到2 801億美元,年均增長128.3%。
與中國貨物貿易連續十八年順差,且順差額從1994年的53.9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 311億美元相對應的是中國服務貿易賬戶連續十八年逆差,且逆差額由1992年的1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896億美元。而美國在服務貿易方面是出口大國,其服務貿易的出口順差在世界上引人注目。因此,本文通過研究中國對外服務貿易與對外貨物貿易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從而判斷通過提升貨物貿易的水平以帶動服務貿易是否有實際意義。也對美國相關數據進行同理分析,以期通過對比來判斷中國服務貿易發展與貨物貿易發展之間關系顯示出來的中國服務貿易的不足,為國家制定服務貿易政策提供建議。
一、相關研究回顧
中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關系體現了中國貨物和服務貿易發展的內在聯系和客觀規律,國內有些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鄭吉昌(2003)從服務經濟的視角論述了服務業革命的涵義,分析了在經濟全球化進程逐漸加快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主流的條件下,服務業和制造業的關系,并討論了服務業革命對中國工業的影響與發展前景。夏晴(2004)從中國貨物貿易巨額的順差和服務貿易巨額逆差入手,提出了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協同發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協同發展思路。曲鳳杰(2006)認為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相互支撐,前者為后者升級轉型提供條件,后者為前者的發展創造需求。程南洋、余金花(2007)對中國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結構變動進行了相關性分析,對中國貨物貿易對服務貿易結構變動的影響以及貿易不平衡的成因作了介紹和分析。胡景巖(2008)通過對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相關性曲線分析,得出貨物貿易增長速度與服務貿易增長速度正相關,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相關度不斷加大,貨物貿易的附加值越高,含高附加值的服務貿易就越多的結論。
綜合以上文獻可以發現,目前國內對中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關系的研究側重于理論分析,實證分析較少,且為數不多的實證分析都以分析單個國家的服務貨物貿易相關性分析為主,對中美兩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對比分析更少。
二、實證數據研究
(一)中國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實證分析
本文選擇中國1982—2012年的統計數據作為樣本。其中貨物貿易總額設為TG,貨物出口總額設為EXG,貨物進口總額設為IMG;服務進出口總額設為TS,服務出口總額設為EXS,服務進口總額設為IMS。
1.敘述統計。首先,1982—2012年間中國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平均數的差距較大,貨物貿易平均為8 784億美元而服務貿易平均僅為1 061億美元。貨物貿易額和服務貿易額的中位數大多出現在1998年。中位數的數值均小于平均數的數值,這種正偏形狀與正的偏態系數一致。2012年的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規模均達到歷年頂峰。
其次,1982—2012年間中國貨物貿易的標準差均明顯大于服務貿易的標準差,即貨物貿易的波動程度大于服務貿易的波動程度。貨物出口的波動程度大于進口的波動程度,服務進口的波動程度大于出口的波動程度。
再次,1982—2012年間中國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額的進口額、出口額和進出口總額的分布狀態均呈現出高狹峰(尖峰厚尾)的狀態,其波動程度小于正態分布,這與Jarque-Bera檢驗結果一致。
2.單根檢定。進行單根檢定是為判斷數據是否具有穩定性。在進行單根檢定前,為縮小數據之間的差距,降低波動性,因此決定對數據取自然對數。其中LTG為貨物進出口總額對數、LTS為服務進出口總額對數、LEXG為貨物出口總額對數、LIMG為貨物進口總額對數、LEXS為服務出口總額對數、LIMS為服務進口總額對數。
對時間序列進行LS估計,需要確定變量的穩定性,故使用ADF和PP兩種方法對數據進行ADF單根檢定。結果顯示LEXG、LIMG、LEXS、LIMS、LTG、LTS均為I:(1)序列,滿足協整關系檢驗的條件。所以將變量分為兩組:(1)LTG和LTS;(2)LEXG、LIMG、LEXS、LIMS分別進行協整關系的檢驗。
3.VECM模型與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首先對于第一組數據LTG和LTS,進行Johansen檢驗,以判斷服務貿易總額與貨物貿易總額之間是否有長期穩定的影響關系,即協整關系。
Trace test和Max-eigenvalue test結果均為在0.05的水平下存在2個協整解方程,因此認為ltg與lts兩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即中國服務貿易總額與貨物貿易總額存在有長期穩定的關系。
其中三個估計式(D(LIMG)除外)的R-squared值都足夠強烈,但調整后的R-squared值卻明顯降低(除D(LIMS)的估計式的解釋力仍然保持在20%以上)。通過觀察各個變量參數的t值,發現:服務出口額D(LEXS)和自身前一期D(LEXS(-1))的正向關系顯著;貨物出口額D(LEXG)與前期服務進口額D(LIMS(-1))的負向關系比較顯著;服務進口額D(LIMS)與前期的貨物進口額D(LIMG(-1))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這表明服務出口額與自己前一期有正向關系,貨物出口額也與前一期的服務進口額有負向關系,服務進口額與前一期貨物進口額有正向關系。但VAR只能分析變量間是否存在影響關系,對變量間影響關系的具體描述不足,因此進行因果關系Granger Causality/Block Exogeneity Wald Test,結果如下:
根據檢測結果,DLIMS對DLEXG的P-value值在0.1的顯著水平下,拒絕原假設,認為DLIMS Granger 影響DLEXG,即存在中國服務進口到貨物出口的單向因果關系。而且DLIMG對DLIMS的P-value值也在0.1的顯著水平以下,認為DLIMG Granger影響DLIMS,即存在中國貨物進口到服務進口的單向因果關系。基于該實證分析的結果,本文認為,中國貨物進口的增加可以促進服務貿易的進口,而服務進口的增加可以促進貨物出口。這一結果與中國的貨物貿易逆差而服務貿易逆差現象吻合。
(二)美國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實證分析
三、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中國服務貿易額與貨物貿易額存在一定因果關系,中美兩國服務進出口與貨物進出口之間的因果關系對比分析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中國長期服務貿易逆差貨物貿易順差和美國長期服務貿易順差貨物貿易逆差的現象。相較于美國,中國的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之間的關系比較松散,且服務貿易自身的強化發展證據不足,并且服務貿易的進口是作為貨物進口與貨物出口之間聯系的橋梁,有利于貨物貿易的壯大,對服務貿易自身狀況的改善不明顯。但美國的服務貿易自身進口促進出口具有直接因果關系,而且貨物進口的增加也會作為連接貨物出口到服務進口的紐帶促進服務的出口。
(二)政策建議
1.發展服務貿易,促進服務貿易內部結構升級,才能提高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中國服務貿易水平遠遠低于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因此今后國家應注重提高服務貿易自身動力,增強中國的服務貿易內在增長動力,來實現服務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由于中國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且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貿易有助于貨物貿易的結構調整,中國應把新興服務貿易的發展與貨物貿易內部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有機結合起來。
2.逐步對服務業放開管制,擴大市場準入,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有競爭才會有發展,因此必須引入有效的競爭機制。只有轉變貿易增長方式,用競爭優化貿易內部結構,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地位和競爭力才能得到真正提升。
參考文獻:
[1] 鄭吉昌.基于服務經濟的服務業與制造業的關系[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12):110-112.
[2] 夏晴.論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協同發展[J].國際貿易問題,2004,(8):17-20.
[3] 曲鳳杰.優化結構與協調發展——發展服務貿易與轉變中國外貿增長方式的戰略措施[J].國際貿易,2006,(1):28-32.
[4] 程南洋,余金花.中國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結構變動的相關性檢驗:1997—2005[J].亞太經濟,2007,(1):94-97.
[5] 胡景巖.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相關性曲線[J].國際貿易,2008,(6):36-38.
[6] 鐘曉君.中國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關系實證研究[J].價格月刊,2009,(9):3-6.
[7] 公維麗,孔慶峰.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因果關系研究——基于誤差修正模型的分析,2010,(2):5-9.
[8] 袁霓,喬家立.中國服務貿易、貨物貿易與 GDP 的計量經濟分析[J].商業研究,2010,(10):55-59.
[9] 樊瑛.國際服務貿易模式與服務貿易自由化研究[J].財貿經濟,2010,(8):76-83.
[10] Caroline Freund and Diana Weinhold.The Interne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92,
No.2,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One Hundred Fourteen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May,2002),
236-240.
[11] Fukunari Kimura and Hyun-Hoon Lee.The Gravity Equ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2006,
Vol.142(1).92-121.
[12] WTO國際貿易統計數據庫(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中國商務部.
[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