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鈺
摘 要:近年來國際貿易中有一種新形式的壁壘——專利壁壘正在逐漸形成,并且對中國的出口產品呈現包圍的趨勢。發達國家利用專利設置了一道道貿易壁壘,一方面抵御了中國產品的進入,另一方面使他們的產品通暢地進入中國市場。認識和應對好專利壁壘,打好專利戰,對于中國對外貿易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關鍵詞:國際貿易;知識經濟;專利壁壘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4-0249-02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包括專利權在內的知識產權在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最大可能地從專利中獲益成為發達國家的專利權人和政府的共識。在傳統關稅和一般非關稅壁壘不斷被消減和規范的情況下,利用專利制度來維護自身權益,并構筑合乎國際規則的貿易保護體系,就成為擁有技術優勢的發達國家越來越倚重的一種手段,并且不斷推動其向更高級的形式發展,這對國際貿易、專利的國際保護和各國的專利制度都產生了重要而意義深遠的影響。
一、專利壁壘概述
對貨物在國際上的自由流通造成一定障礙,建立在專利權基礎之上的貿易壁壘被稱為基礎專利貿易壁壘,簡稱專利壁壘。專利貿易壁壘是通過進口國國內法對專利的保護來排除來自國外同類產品的競爭。此類貿易壁壘很少受多邊和雙邊貿易協定的約束,專利權人或其聯合體可以根據競爭激烈程度來靈活地決定是否設置壁壘、實現對本國產品以致行業的貿易保護,這是其經常采用的手段。但是,基礎專利貿易壁壘想要限制貨物的國際流通,必須依賴于其在進口國國內專利權的行使,因此基礎專利貿易壁壘的有效性完全取決于專利權的有效性。這使得基礎專利貿易壁壘的應用存在一些局限,即受專利權的私權性質的限制;受專利權的地域性的限制;受專利有效時間的限制。專利制度的本意是要促進技術創新以及對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所以一般都規定在一定年限的有效期。同時在法定的保護期限內,專利也存在終止或者被無效的可能。而基礎專利貿易壁壘必須以專利權的有效性作為保證,因此基礎專利貿易壁壘存在不穩定的風險,隨著專利權的無效,貿易壁壘也就不復存在了。
二、專利壁壘對中國的影響
專利壁壘對中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建立在私權性質基礎上的基礎專利貿易壁壘的影響,一個是建立在公權性質基礎上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
1.建立在私權性質基礎上的基礎專利貿易壁壘的影響——以美國“337”條款為例 。以美國針對中國的337調查為例,自2002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美國針對中國的337調查數量不斷增長,中國大陸企業現已成為美國發起337調查的最大目標。自2002年起至2011年11月30日,美國共發起337調查350起,針對中國大陸企業發起337調查的數量達163起,其中148起是入世之后發起的。在這148起調查中,涉及專利侵權的達135起,占總數的91.2%,而單獨以專利侵權為由提起的337調查有128起,占總數的86.5%。中國企業遭受美國337調查通常需要付出巨大成本,其中包括律師費、達成和解所支付的專利許可費,敗訴后支付的賠償金、知識產權使用費。通常敗訴后的損失高的可達數億美元,低的也有幾百萬美元。如果被判定為惡意侵權,還將被處以補償性賠償金額的2~3倍的懲罰性賠償金。而如果被訴企業不參加應訴,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認定被申訴企業為自動敗訴而發出“普遍排除令”,使所有生產該產品的中國企業都無法進入美國市場。此外,337調查耗時漫長,如果專利權人宣稱中國競爭產品侵權,即便到最后的調查結果是沒有侵權,中國競爭者也可能因為該調查而喪失了進入美國市場的最好機會,而使得美國競爭者確立其優勢地位。
2.專利上升為技術法規和標準后對中國的影響——以歐盟打火機為例。歐盟關于進口打火機防止兒童開啟的CR法案,屬于歐盟的技術法規范疇,其核心內容是規定進口價格在2歐元以下的打火機必須帶有防止兒童開啟裝置,即帶安全鎖。而進口價格在2歐元以下的打火機主要是由中國特別是溫州的企業制造。但是,防止兒童開啟裝置的相關技術大多已經被美國的打火機制造商碧克(BIC)公司和日本的東海公司申請了專利。若國內的制造企業想繼續向歐盟出口,就必須安裝防止兒童開啟的裝置,如果要使用已有技術又不被專利權人指控侵權,就需要向其支付專利許可費用,否則就需要投入成本開發新技術。事實上,有人認為CR法案主要就是碧克(BIC)公司和東海公司就是為了保護其在歐洲的市場不受中國企業的沖擊而提出的。此類技術法規和標準中的知識產權問題隱蔽性比較強,非常容易被忽視,而其對貿易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中國的出口企業為了符合相關法規和標準的要求可能不得不采用相關技術,支付相應的專利費用,否則可能會被訴侵權或者被迫退出相關市場。發達國家的專利權人以其技術優勢,越來越多地將其專利技術上升到標準層面,通過公共規則來推動其專利技術的推廣和使用,從而獲得更多的貿易利益。這急需引起相關部門和企業的高度重視。
三、專利壁壘的防范與應對
國際貿易的發展使得利用專利制度作為貿易壁壘的優勢不斷顯現,專利制度也通過與貿易壁壘的結合而使自身向更高的形式發展。知識經濟的到來使知識產權在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為了從領先的技術優勢中獲取最大利益并保持技術上的領先,發達國家將繼續加強對專利等知識產權的保護,技術法規和標準中的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權問題也會越來越重要。圍繞專利貿易壁壘的博弈也將繼續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斷展開。中國作為受國外專利貿易壁壘影響較大的國家,應高度重視專利貿易壁壘問題。
1.加強國內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爭取技術優勢,做好專利布局,加強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中國企業在專利競爭中受制于國外企業的原因之一就是自主知識產權的潰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有助于從根本上緩解競爭劣勢。雖然,企業可以通過很多渠道取得自主知識產權,但是突破國外“專利封鎖”的根本途徑在于加速原創性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和創新。企業可通過將原創性自主知識產權與當地市場相結合,對自主知識產權實施本土化改進,使其更適合當地消費者的需求。同時,可以確定以市場為導向的原發技術創新,積極實施原創性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化。
2.構筑專利戰略保護網。企業在應對跨國公司的專利競爭時,配合企業的整體發展戰略,通過構筑專利戰略保護網,有針對性地運用專利戰略防御來自跨國公司的挑戰,甚至可以利用專利戰略主動進攻。中國企業在完成自主研究開發后,應盡快將所取得具有核心技術地位的智力成果在國內和國際上申請基本專利,獲得企業核心專利,從而從根本上遏制跨國公 司在全球市場上通過專利限制中國企業的發展,并且為企業主動實施專利戰略的打下基礎。同時,構筑外圍專利網,突破跨國公司的壟斷,在競爭的博弈中變被動為主動。其次,中國企業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對跨國公司構成威脅的技術或是他們所需要的技術與跨國公司要求實施專利交叉許可,進而成為我們談判和獲取對方技術的籌碼。
3.科學應對專利侵權起訴。國內企業在受到侵權指控時,首先應當以積極的姿態應對訴訟,這是一個企業成熟的表現。其次,企業要科學對待專利訴訟問題,在根本不存在侵權時,不僅要堅決反擊對方的無理要求,還要通過媒體揭穿對方利用專利訴訟從事不正當競爭的用心,為別的企業做出警示。如果存在侵權行為,要看看是否能夠按照法定程序,及時尋求該專利技術的無效宣告,阻擋競爭對手的專利進攻。如果不能通過反訴來保護自己,就應當了解對方的需要和目的,提出解決方法,從而打破競爭對手的壟斷,確保自己的市場地位。同時,企業還要注意保護專利權利,充分地運用專利制度的保護功能,主動跟蹤和搜集競爭對手的專利侵權證據,及時向競爭對手提出侵權警告或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迫使對方停止侵權,支付侵權賠償金,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4.建立企業自有標準。標準和專利捆綁,為跨國公司帶來了難以想象的豐厚利潤,嚴重制約了中國企業的發展。因此,中國企業應該適應這種專利戰略的新發展,高度重視自有標準的建立工作,雖然目前中國企業能夠建立可實現全球許可的自有標準的數量還很有限,但是只要加以重視,扭轉這一劣勢的時間就會加快,從而盡快擺脫跨國公司的標準控制。企業間還可以結成技術戰略聯盟,彼此取長補短,加快標準的形成與應用,通過共享市場,最終達成雙贏的局面。
5.加強專利管理。企業應加強的專利管理工作,充分地、全方位地利用專利戰略,最大限度地在市場上謀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企業應該建立健全專利管理體制,設計適合的專利管理制度。首先,中國企業要站在企業和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度上,充分認識和理解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專利保護意識。其次,配備專職人員,專職人員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訓。再次,企業應建立專門的有利于專利戰略充分發揮作用的專利管理機構,并達到相應的要求。還要保障并強化專利管理機構的職能、效率和權威性,共同為企業專利戰略決策提供依據和支持。另外,企業還需要建立專利管理運作機制,使專利管理機構能夠正常高效率的運作。除此之外,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情況設計相應的專利管理制度與保護規章,制訂一套操作性強的專利工作管理條例,確保專利管理到達企業的每個層次。
四、結束語
專利壁壘是伴隨著專利制度的建立而出現的貿易壁壘形式,但是在知識經濟的時代,這種形式越來越成為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的主要進攻和保護的手段。打破專利壁壘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新問題。打破專利壁壘,不僅是企業進行國際貿易的必然選擇,還應該從政府和行業層面進行全面應對、突破封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優勢,實現經濟振興。
參考文獻:
[1] 周瑩.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平行進口問題研究[D].上海:上海對外貿易學院,2001.
[2] 鐘光正.中國對外貿易中遭遇的專利壁壘[J].亞太經濟,2002,(4).
[3] 鄭成思,韓秀成.知己知彼打贏知識產權之戰[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9.
[4] 賈金思.國際貿易中的專利壁壘與對策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6.
[5] 賴晶晶,王江,等.打造中國專利壁壘的矛與盾[J].國際貿易論壇,2004,(6).
[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