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顏
摘 要:循環經濟主要是通過廢棄物或物質的循環再生來創造經濟發展機會,是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循環經濟的目標是生產和消費中的自然資源最少、排除的廢物最少的經濟發展。這種經濟體對環境的污染小、破壞小、投入低、效率高、排放低,這使得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更加長遠。循環經濟需要政府一定的扶持,才能引導資金的流向、配置資源等。
關鍵詞:循環經濟;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F12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4-0264-02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這充分說明,循環經濟的思路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的重點環節。
一、循環經濟中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研究基礎不牢固
在推進循環經濟的過程中,不少人在循環經濟的認識方面出現了各種誤區,使得發展之前的模式出現了一些不健康、不科學、不協調的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對循環經濟的理解不是很詳細、在循環經濟上的政策的條文不是很協調、實施的層面不是很全面;把循環和經濟兩個方面的內容單獨地進行考慮。在考慮環保的問題上經濟出現問題,一旦強抓經濟的話環保又出現問題。
(二)制度建設不完善、管理不善
法律的規范、制度的體系等不全面。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沒有響應的法律條文保護循環經濟的利益。區域性的循環經濟沒有形成。國家宏觀調控和循環經濟的發展沒有很好地做到一致協調。此外,在沒有法律支持的環境下發展循環經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如資源配置方面存在著問題,企業的配合和統一不夠。環保部門的支持力度還不是很大,各種原因導致中國在循環經濟的綜合產值上不能得到優化。
(三)技術落后,企業對循環經濟認識模糊
循環經濟的實現需要較多的現代化科技支持,而中國在這方面的開發還處于前期發展的階段,缺乏成熟的技術和平臺來支持循環經濟的運營,在客觀上造成了循環經濟的瓶頸。中國經濟在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但這是處于一種粗放式的發展模式,與循環經濟在很大程度上背道而馳。雖然近年來有所改善,但企業轉型和改革并沒有取得十分明顯的成果,其具體表現在各種制度和技術跟不上循環經濟的步伐。大多數企業沒有綠色經營的理念,只知道經濟效率而不考慮環境的問題。投資成本的增加也使得很多人對循環經濟持觀望態度。
二、加強循環經濟的措施和行動
(一)增強循環經濟的宣傳力度
當前,循環經濟理念在人們心目中還很淡薄,人們對有關循環經濟的知識還知之甚少,因此,必須加大對發展循環經濟的宣傳力度,轉變傳統的發展觀念,為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掃清思想障礙。要通過宣傳教育,使人們充分認識循環經濟的基本特征:要明確循環經濟是一種新的系統觀。它要求人們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再置身于這一大系統之外,而是將自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可持續發展規律的經濟原則。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僅僅沿用19世紀以來機械工程學的規律來指導經濟活動。循環經濟主要遵守這幾個基本的原則:減量原則、再利用原則、再循環原則。循環經濟是一種新的價值觀。它要求人們在考慮自然界時,不再像傳統工業經濟那樣將其作為“取料場”和“垃圾場”,而是將其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環境和條件,使其始終保持良性循環。
(二)加強宏觀規劃和指導,提高循環經濟的應用
循環經濟是從生態學和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的發展來進行的,和一些企業的短期經營目標并不一致。在各種的生產的矛盾之下,必須加強政府宏觀調控與產業發展方向指導。利益的處理和分配成為了循環經濟的一個重要內容。政府經濟政策應加強循環經濟的資源分配問題,在如今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地解決資源短缺現狀。在此方面,政府應起主導地位,提高循環經濟的應用,發展一系列循環經濟的技術及扶持措施,對循環經濟的使用加強宏觀規劃與指導。例如,可以通過在農村地區應用沼氣池的應用,對廢物和一些垃圾進行回收利用,對于循環經濟的特殊產業進行減稅、扶持等。通過這一系列的組合措施,不但可以減少資源浪費,還可以解決污染問題。政府起主導作用,對于促進循環經濟的項目進行投資與鼓勵,切實做到利國利民。
(三)利用市場機制,完善循環經濟法的建立,提供法律保障
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如對于環境產權要明確,實現生態環境的有償的使用制度,區域的發展要滿足一定的環境指數。應充分利用循環經濟的利益驅動杠桿,將個人和企業的利益內部化。此外,要加強制度頂層設計,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立法關于環境的法律已經有4部,各種的資源管理法律有8部。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從立法的高度出發,完善各種法律、資源管理制度和行政法規。我們需要改變的不只是環境治理的模式和措施,而且要通過制度設計來解決循環經濟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環境管理與循環經濟實施的效率。提供法律保障,可以建立循環經濟法,對循環經濟進行法律保障。
三、結論
循環經濟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項目,其效果不能在短時間內看到。我們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改變目前環境的資源的使用效率,這樣我們才能在循環經濟建設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在大量的循環經濟的項目中我們需要的不止是資金的問題,還包括技術、政策、設備、環境等。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企業的綠色的生產等也是支持循環經濟的主要措施。現代社會中循環經濟具有長期的發展前景,關鍵的問題是管理和使用。循環經濟是中國當前乃至今后一段較長時期,實現經濟從粗放形式向集約方式轉換的重要思路與手段,值得決策者、企業與相關機構認真關注與反思。
參考文獻:
[1] 曹鳳中.生態全息論對發展循環經濟的啟示[J].環境污染與治理,2012,(6).
[2] 帥世君.對金融支持縣域循環經濟發展狀況的調查[J].金融與經濟,2011,(2).
[3] 鄭宇梅.對金融支持循環經濟發展問題的思考[J].生產力研究,2011,(2).[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