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以色列特約記者 王文心 伊朗和6大國18日—19日在維也納進行核談判。路透社18日報道稱,“沒有跡象表明近日東西方因為烏克蘭問題引發的冷戰后最嚴重的沖突,對這場伊朗核談判有任何負面影響”。伊朗談判代表阿拉克奇同日稱會談是“非常正面和積極的”。但到了19日,路透社稱當天的會談“以爭吵結束”。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方外交官稱,本輪維也納談判沒有達成任何具體協議。美國要求伊朗放棄或徹底改造已有核設施,遭到伊朗拒絕。但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19日對法新社說,會談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18日在華盛頓,83名美國參議員致信奧巴馬,強調在與德黑蘭談判時不能放棄“核心原則”:“必須明確告訴伊朗如果繼續核武器項目將導致更多更嚴厲的制裁。” 以色列方面早已對大國調停伊朗問題表示了不耐煩。據以色列《國土報》19日報道,總理內塔尼亞胡和國防部長亞阿隆已經下令軍隊在2014年繼續準備對伊朗核設施進行可能的空襲,預算耗資至少100億舍客勒(約合28.9億美元),與2013年的預算大致相當。 亞阿隆17日表示,鑒于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寬縱”態度,他不再相信美國會對伊朗采取任何制裁措施,并轉向支持以色列單方面對伊朗發動軍事行動。“我們原本認為,應當由美國來帶領我們,對伊朗采取遏制措施,但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是,美國已經與伊朗坐上談判桌,不幸的是,波斯人總會在談判桌上占盡先機”。亞阿隆當天在特拉維夫大學發表演講時說,“在目前的情況下,如果一味等待其他政治力量站出來,那我們可能什么也等不到。我們無可依靠,唯有靠自己的力量。” 《國土報》18日評論稱,這標志著亞阿隆個人政治觀點的逆轉,此前亞阿隆一直反對單獨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甚至為此和以色列前國防部長巴拉克發生過激烈爭執。他曾說“以色列右翼分子的工作,應該由他人來完成”。《國土報》認為,此次發言顯示,他已經改變了立場,傾向于支持對伊朗進行軍事干預。 在演講中,亞阿隆還多次強調美國在全世界各個地區都展現了“弱勢”:“中東的遜尼派陣營期待美國像俄羅斯支持什葉派一樣堅定地支持他們,但他們失望了;我在新加坡聽到對于中國變強和美國變弱的抱怨。現在看看烏克蘭在發生什么,我只是很遺憾地看到美國的全面衰弱。” 白宮高級官員18日表示對亞阿隆的講演感到“震驚”,稱這是對美以戰略同盟的公開破壞。▲
環球時報201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