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軍
摘 要:在蘇州乃至全國人口加速老齡化背景下,基于對蘇州市老齡市場供需雙方狀況調查,分析老齡產業發展態勢及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探索具有蘇州特色的老齡產業發展模式。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老齡產業;發展態勢;對策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4-0044-03
早在1982年,蘇州市就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數呈快速增加趨勢。“十一五”期間,蘇州市戶籍人口生育水平較低,60歲以上人數增加了20.66萬人。2010年全市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為131.67萬,占戶籍人口總量20.65%,80歲以上高齡老人比例較高,并且每年還在以4~5萬的速度增加,老齡化程度遠高于全國的比例。蘇州市人口年齡結構呈快速老齡化和重度高齡化特征,未來五年內,預計到2015年和2020年全市老年人將分別155萬和180萬,屆時老齡化比重將達26.4%。
一、蘇州市老齡產業發展基本態勢
(一)蘇州市老齡產業供給現狀
目前蘇州各個街道(鎮)、社區(村)都建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基本形成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照料為依托、機構養老服務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格局。據2011年最新的調研資料顯示,蘇州擁有各類養老機構178家,養老床位24 355張,老年人擁有床位數達到21.6‰。全市所有街道(鎮)全部建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 900多個社區(村)建立了居家養老服務站,覆蓋率達100%,并探索了各具特色的居家養老服務方式。
蘇州市正在積極探索社區——家政養老模式,通過搭建個性化服務平臺,為居家老人提供日間生活照料、養老護理、助餐配送、家電維修、心理慰藉等服務。初步構建多元化養老體系。按“無償、有償、低償”原則,對“三無”、“五保”對象通過發放服務卡形式實行無償、低償養老服務;對社會老人通過價格引導實行市場化養老服務。
到2015年,蘇州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將實現全覆蓋,所有街道(鎮)和大型居民住宅小區全部建有日間照料中心。蘇州城鄉社區將建成助餐點580家,助餐點提供老年人就餐和送餐服務。蘇州市區和所轄市將分別建成一所以上老年病專科醫院或在綜合醫院設立老年病專科病區。
(二)蘇州市老齡產業需求情況
基于在蘇州大市范圍內對350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作為調查對象,所進行的多方面實地調研,得出以下調查結果:
第一,在生理需求方面。老年人對于目前的老年生活用品現狀不太滿意的比重占45%,認為一般的占40%,只有近15%的人表示還算滿意。他們更多的關注商品品質,特別是飲食健康和科學膳食需要高。從訪談中了解到,78%的老人對老年市場上的產品不滿意的原因在于缺少為老年人量身打造的符合老年人個性化需求的產品;此外,老年消費群體以中低檔消費為主,約80%的老年人接受“平價實店”。
第二,在安全需求方面。老年群體由于身體器官呈現衰退趨勢,故在醫療保障和日常出行方面需求迫切。蘇州老年人對老年保健品有一定需求,如補鈣、養生、降三高等保健品;另外,對老年衣物、家用電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有一定要求,如有老年人提出:自動配藥服藥定時器、洗澡防滑椅、助行器、老人用健身器等。
第三,在歸屬、社交需求方面。老年群體偏好天倫之樂,渴望通過社交打消生活中的寂寞,并且希望得到周圍人的尊重,對外界評價格外敏感,自尊心強。93%的蘇州老年人希望社會、政府能夠提供更多人際交往的平臺,如社區活動、老年旅游、老年娛樂、網上交流平臺和老年大學等,使得“老有所往”、“老有所樂”,在人際交往中獲得尊重、尊敬和歸屬感。
第四,在自我實現需求方面。作為最高層次的需求,老年人同樣希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我價值,服務社會,“老有所為”。蘇州老年人對自我價值的實現尤為重視,在自我價值上,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并通過某些途徑發揮“余熱”,彰顯自我價值。
二、蘇州市老齡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原因
(一)老齡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蘇州市老齡產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養老服務設施總量不足,供需矛盾較為突出。從蘇州地區養老機構的供給狀況來看,蘇州的老年人擁有床位數達2.16%,然而這個比例仍然低于經濟發達國家的5%。雖然近年來蘇州民辦的養老機構、設施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然嚴重不足。另外,由于現有的養老機構存在設施陳舊、條件較差,還無法很好地滿足老年人良好的生活起居、醫療護理等高層次需求,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因而,供需矛盾較為突出。
從目前養老服務業的現狀看,由于老年人對養老服務項目支付能力有限、消費意愿不強,有效需求并不旺盛,或者說老年群體的有效需求并未得到真正開發,從而造成養老服務市場某些服務項目供過于求、相對過剩的現象。隨著一些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對文化、休閑、保健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強烈,然而市場上老年產品與服務的供給與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存在偏差,導致老年人急需的產品及服務不足,有些層次較低,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要。比如一些專門為老年設計的日用生活用品就極其匱乏,多功能拐杖、自動配藥服藥定時器、坐式淋浴器等方便、舒適型商品稀缺,老年用品專賣店鳳毛麟角,老年保健品市場更是魚龍混雜。
2.資金投入不足,整體缺乏規模效應。雖然蘇州市政府及社會力量對老齡事業的投入也在不斷增加,但是人口老齡化發展的速度和老年人不斷增長的需求比例要大大高于老齡產業資金投入增長的比例,這就造成了老齡產業資金上存在嚴重的缺口和不足。僅僅依靠政府的投入,不足以支撐老齡產業的穩定、長期的發展,因而不少民辦老齡產業迅速發展起來。但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和財政支持,存在資金困境、貸款困境,這就造成目前的養老機構規模較小,服務設施設備簡陋,入住率低,抗風險能力差、服務效率低等問題。endprint
近年來蘇州養老院和護理院的數量雖有所增加,但從質量上看,普遍層次較低,規模較小,多數都是利用老房子或者廠房改建而成,專門為老年人養老而設計的配套服務設施欠缺,各方面的服務條件都受到限制,加之養老院住地分散、各自為戰,社會公共服務資源難于集約利用。另外,養老院運行模式同一化,服務項目單調,基本以滿足老人的吃、住等低層次需要為主,缺乏對老年市場的細分,缺乏較高層次的服務項目,專業化的社會服務市場還未形成,整體看社區養老服務業的運營離產業化、市場化還有很大距離。
3.行業回報率較低,企業缺乏投資熱情。蘇州專門經營老年產品或以老年產品為主營業務的生產企業很少。現有的養老服務消費基本定位在福利性的原則上。雖然政府通過制定政策對產業進行引導和扶持,但是由于基礎性的老年服務設施投入大、獲利周期較長、公益性強、利潤微薄,眾多企業和投資者不愿投資這個行業。另外由于老年人群缺乏購買力與購買欲望,有效需求不足,企業只能采取低價策略,因此,利潤空間較低,企業往往規模較小,沒有能力進行后期投資。這就造成了蘇州老齡產業發展資金缺口嚴重,老年消費者的急需的產品或服務得不到滿足的尷尬局面,阻滯了老齡產業市場的發展。
4.養老服務項目單一,從業人員素質較低。從目前蘇州的養老機構所提供的服務來看,大多數僅是提供老年人的吃、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而對老年人的心理慰藉、精神贍養、文化娛樂、身體健康等高層次的需求缺乏配套的個性化服務。另外,養老機構的管理人員、護理人員大多沒有經過對老年人護理相關專業培訓,多是初中或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下崗女工或者農民工,大學文化程度或者專門學校畢業的所占比例很小,由于缺乏相關專業、崗位的技術培訓,缺乏基本醫療、護理知識,不僅無法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而且較易產生服務糾紛,并存在事故隱患,無法真正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二)老齡產業發展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產業發展規劃缺失,政府產業優惠政策不完善。老齡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它的起步和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引導與扶植。但是,現階段政府對老齡產業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沒有指向明確的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尤其缺乏產業市場的培育和指導,導致老齡產業處于盲目、無序的發展狀態。盡管國家和省市都在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興辦養老服務設施,但相關的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導致民辦養老服務設施發展遲緩、數量少,積極性不高。
2.對老齡產業的關注不夠,對老年群體的需求特點認識不足。企業對老齡產業投資的積極性直接影響老齡產業的發展。許多企業對老齡產業缺乏足夠的認識,對怎樣發展老齡產業認識不統一。有些企業認為老年產業投入大、風險高、周期長、回報低,從而采取觀望態度,因此制約了產業的發展。另外,許多企業認為老年人是一個收入和購買力低下,消費欲望弱的群體,沒有從老年群體的收入、年齡、職業等方面分層分析,針對不同層次開發生產不同層次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
3.老年人消費觀念舊,市場消費熱情不夠。老年人的消費觀念離市場化、現代化相距甚遠,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限制老齡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受傳統觀念影響,老年人的“戀家”情結比較嚴重,對家庭有很強的歸屬感和依附感。讓老人離開自己生活了幾十年的家去養老院養老,大多數老年人心理都會無法接受,會產生被家庭“遺棄”的感覺,老人們認為住進養老院就意味著兒女不孝,無人養老,這一觀念在老年人的心理上根深蒂固。子女由于工作壓力大,沒有時間和精力長期照料老人有各種原因,有意愿將老人送養老院養老時,老人往往難以接受,即使養老機構條件優越,老人也能夠支付得起,但很多老人還是不認可養老院養老,造成養老院空置率高,收益率低下的狀況,影響了投資者的積極性,導致機構養老發展滯后。另一方面,長期的艱苦使老人們形成了儉樸節約的生活習慣,老年人的消費還僅僅停留在購買日常生活用品和基本的醫療保健用品上,對享受性、發展性的消費、如精神文化消費、養老服務消費、健康保健消費比重較小,對于像旅游、專用化妝品等相對奢侈的商品和服務,少有問津。從蘇州市老年人收入調查來看,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擁有較高的養老金和各項保障,其支付能力并不低于中青年消費者,但老年人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錢,主動尋求自身服務的意愿不強烈,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將現實購買力轉化為了儲蓄或是資助子女。老年人作為老齡產業最終服務對象,他們的消費能力和意愿將影響著老齡產業的發展。老年人多年養成的“重儲蓄,輕消費”觀念,導致普遍存在“不愿消費、不知消費、不敢消費”的三種心理,即使消費也主要集中在物質和生存方面,對于精神方面或高層次消費較少。
4.養老服務機構管理水平較差,專業人才匱乏。目前,蘇州地區的不少養老機構的大多數服務人員素質較低,缺乏醫療、康復、服務的專業技術人才,養老服務缺乏個性化,管理還停留在低層次。由于蘇州老齡產業發展還處于探索階段,與老齡產業相關的調查研究很少,缺乏對老齡市場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專門針對老年消費需求的市場調查幾乎是空白,企業和投資者不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消費特點,對老年人需求比較陌生,對老年市場的前景和發展模式把握不準,因此不愿輕易涉足老年市場。目前國內的各大院校很少設立老齡產業的專業學科,專門的培訓教材很少,老年服務急需的專業性人才如老年護理員、全科醫師、家庭醫師、康復保健醫生、臨終關懷護士都較為缺乏,這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老年市場的開發。
三、蘇州市老齡產業發展對策與建議
蘇州市總體經濟實力雄厚,高新技術產業優勢明顯,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這為蘇州市加快老齡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老齡產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并且正在成為蘇州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通過對蘇州老齡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的深入分析,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 促進老齡產業的發展。
1.重視發展規劃,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產業政策。蘇州在制定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時,充分考慮老齡產業發展地位,注重規劃老齡產業;在推動服務業招商引資中,注重推介老齡產業項目;在加快園區開發進程中,注重規劃建設老齡產業園,大力培育一批大型老齡產業龍頭項目,打造一批老齡產業知名品牌,推動老齡產業上一個新臺階。同時,積極引導現有的相關企業進軍老齡產業,把蘇州發展為老齡產業領域的示范區。與此同時,要充分發揮大專院校優勢,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和職業教育機構設立老年產品開發專業,為老年產品開發、經營和管理培養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的專業人才。endprint
2.建立健全政策法規體系,走社會化、產業化、市場化的產業之路。根據蘇州市老齡產業發展的需要,給予相應的政策優惠待遇,大力發展非公有制老年服務組織。適時出臺養老機構、老年教育用地優惠政策,非公有制養老服務機構、老年文化教育企業稅賦減免政策,同時逐步加大對老齡事業的投入,試行“以獎代補”方式,扶持一批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養老服務機構發展。加強政府的宏觀引導,努力創造蘇州老齡產業發展良好環境;發揮政府機構的監管作用,保證蘇州老齡產業依法規范發展。通過成立發展老齡產業的綜合協調機構,為蘇州老齡產業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并在老齡產業產品試制投產到推向市場的整個過程中,全面監控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吸引更多的企業和商家到蘇州參與老齡產業的發展。
3.培育老年市場的消費需求,完善配套措施,打造老齡產業鏈。蘇州在面臨人口老齡化和經濟發展需要尋求新增長點的雙重壓力時,應正確引導老年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注重培育老年消費市場發展的同時因地制宜地推進老齡產業發展,使老齡產業與消費市場協調發展;加強對老年人消費觀念的引導使其由傳統型的“兩重兩輕”(即重積累、輕消費、重子孫、輕自己)向積極享受生活、重視生活質量轉變,從單純的現金支出消費向現金支付和信用支付相結合的消費模式轉變;促使其消費觀念更加多元化,將潛在的購買力轉化成現實的消費,從而帶動老年市場的繁榮與發展。
從事老年產品生產的企業一般生產規模小,銷售渠道窄,需要老年產業園區給予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目前,蘇州及周邊地區已經出現了一些專門生產適合中老年人的食品、服裝、護理器材等產品的企業,將這些分散的企業集中到老年產業園區,可以充分發揮產業園區的成本優勢、環保優勢、政策優勢,提升產品研發能力,成為推動地區老年產業發展的有效手段。
4.加強老齡產業人才的培養,提高老齡產業人才的素質水平。政府應該出臺積極政策,提高從業人員的工資福利,以優厚的待遇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老齡產業人才隊伍。充分發揮蘇州大專院校比較集中的優勢,積極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和職業教育機構設立與老齡產業相關的專業,培養一批既有知識又懂技術,還會管理的老齡產業專業人才;同時,加強老齡產業有關企業對老齡產業人才的自身培養與吸收,有效進行人力資源儲備,以利于老年服務產品的研發,滿足強大的市場需求;推行養老護理員職業標準,實行職業資格和技術等級認證制度,持證上崗,逐步實現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化、專業化;在社會范圍內,大力提倡社會互助,積極發展志愿者隊伍,規范志愿者培訓,加快建立專業人員與志愿者相結合的服務隊伍。
老年人是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必將形成一個巨大而又具有廣闊前景的集制造、生產和服務為一體的產業市場。
參考文獻:
[1] 臺恩普,陶立群,等.促進老齡產業發展的機制和政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 穆光宗.蘇州人口老齡化的基本態勢及其動因[J].蘇州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12).
[3] 劉剛.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四川銀發產業發展模式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
[4] 章林.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安徽老齡產業發展的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16).
[5] 李兵,張愷悌.中外老齡政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6] 許曉茵,張鐘汝,等.老年利益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責任編輯 吳高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