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穩
摘 要:隨著跆拳道運動在中國的飛速發展,跆拳道運動與中國社會也有了密不可分的關系。主要通過對跆拳道運動介紹,從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內涵的角度來試論跆拳道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跆拳道;大學生;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4-0076-02
一、跆拳道運動的雙軌教育模式
跆拳道起源于朝鮮半島,20世紀60年代初期韓國人著手制定向世界推廣和宣傳跆拳道計劃,不惜重金成批向世界各地派教練,很快跆拳道在亞洲繼而在世界各國和地區得到廣泛的普及和開展。世界跆拳道聯盟于1973年成立至今的短短幾十年中,它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跆拳道先后成為亞運會,泛美遠動會,全非洲遠動,世界錦標賽等一系列重大賽會的正式比賽項目。跆拳道運動于1995年傳入中國,由于此項運動具有發聲揚威、崇尚禮節、健身防身等特點,深受高校大學生的喜愛,在全國高校迅速刮起了跆拳道熱,跆拳道課、跆拳道培訓班、跆拳道的交流和表演等多種形式的跆拳道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跆拳道同中國武術一樣都是東方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傳統文化精神。
跆拳道運動是一種利于青少年生長發育,著眼于關節活動,以促進身體的柔韌性,同時伴隨提腿、揮拳、大聲呼叫等運作,人體內的壓力也隨之得到宣泄。跆拳道運動要求練習者不僅學習跆拳道的技術,更注重對跆拳道禮儀、道德修養的學習,每一次練習均要求“以禮始,以禮終”,培養人的禮儀、忍耐、謙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二、大學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從根本上講是在人的固有“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的生理條件的基礎上,開發促進人的“發展水平”的工作與活動,所以“素質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識教育、技能教育、操作教育,而是一種具有發展水準教育,歸根結底是一種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的教育。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將素質教育的概念定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當的教育方針,已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同應試教育相比,素質教育弘揚人的主體性,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人的精神力量,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它又使每個學生都在其天賦允許的范圍內得到發展。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并重,全面發展人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素質;素質教育強調人的素質發展和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它使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和信息加工的能力。
三、跆拳道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
(一)跆拳道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良好品質
跆拳道的教室內正中央懸掛著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參加跆拳道訓練和學習的學生、教師、工作人員在每天上課下課之前首先要在國旗下整隊集合,向國旗行禮,隨后全體高聲重申跆拳道的精神:“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奮進拼搏!報效祖國!”它強化了一種團結、整齊、自信、自豪、吃苦的氛圍,這樣能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激發愛國主義精神。跆拳道學習過程中強調相互關心、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團結精神。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跆拳道的學習就是這樣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培養造就一顆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跆拳道推崇“以禮始,以禮終”的尚武精神,貫穿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所以,學習跆拳道可以培養人頑強、果斷、自信、堅毅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意志品質。
(二)跆拳道的生物學價值
練習跆拳道需要活動全身的肌肉和關節,因此,它是一項較全面的運動。跆拳道運動是為了生存的目的與對內、外部刺激合理反應,達到內、外環境協調、平衡和統一的過程。跆拳道正是把手、腳和全身所有非動不可的部位作整體性的組合,按照科學的原理進行連接。因此,大到內外環境的秩序調節,小至維持身體機能平衡,跆拳道都具有絕對的發展性。
(三)跆拳道的藝術審美價值
跆拳道作為一個體育項目,通過各種媒體展現著它的藝術價值,跆拳道腿法美、力度美、神態美、精神美以及超強的破壞力,展現給人們的是一種簡單、實用、美觀的運動形式。跆拳道的藝術性的目的是幫助人們發現、認識、提高自我,在協調美好、客觀的自然世界的境界中,進而使自己的技擊水平、道德思想、人生感悟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四)跆拳道的心理學價值
心理需要的滿足是隨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的。跆拳道運動要得以持續發展,也勢必要隨著人們心理的改變而改變,這是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必然規律。
跆拳道是一項利用拳和腳進行搏擊的對抗性運動,在練習和比賽中,學生每完成一個動作,都伴隨著大聲的叫喊,發出“啊!”、“呀!”、“哇!”等等的聲音,這種發聲叫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喊能使自己興奮起來,使自己的大腦運動中樞振奮起來,刺激自己的機體迅速進入興奮狀態,穩定自己的情緒;大喊能分散對方的注意力,增加自信心,起到凝神壯膽的作用。比賽還可以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使他們在比賽中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掌握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能更快、更準、更有效地攻擊對手。通過跆拳道的練習和比賽來化解心理壓力,從而使人們的感情得以抒發,而得到愉快的情感體驗。
(五)跆拳道對大學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
朝鮮半島是中國的友好鄰邦,中國的傳統歷史文化對朝鮮文化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從跆拳道項目本身可以看出跆拳運動的精神實質內涵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非常大的相融性,特別是中國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在這項運動的“體”、“用”兩方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跆拳道運動中蘊藏著中國古文化修養中“內用黃老,外用儒求”的深刻涵義,以道家為“體”,以儒家為“用”形成了強大的生命動力。學習跆拳道能夠了解到跆拳道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以東方文化的倫理道德為內涵底蘊,受到東方傳統文化乳汁的滋養,不僅有精湛多彩的技術,而且還蘊藏著力學、兵學、哲學、醫學、倫理等文化內涵。
跆拳道是一種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也是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強身健體,防身自衛,還可強化民族精神,培養學生尊師愛友,勇于吃苦,奮發向上,樂于助人、見義勇為,無私奉獻和報效祖國的“內圣外王”的思想品質,這些精神要素和體腦兼備的運動特色,是其他教育項目不可以比擬和替代的。因此,如果把跆拳道運動作為高校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大力推廣是可行性的,這不僅是給了跆拳道運動發展的一個絕好空間和最佳平臺,而且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能起到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