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丹
摘 要:作為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產物,從農村信用社轉制而來的農村商業銀行總體發展勢頭良好,為中國三農建設和中小企業融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力地促進了新農村建設和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實踐證明,中國農村商業銀行的組建模式和方案設計為其他農信社的改革提供了借鑒,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從制度改革、業務創新、風險防控等方面完善,從而促進自身發展。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發展;三農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4-0111-02
農村商業銀行,就是由轄區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共同入股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機構。中國農村商業銀行多由農村信用合作社改制而來,2001年底,國務院選擇常熟、張家港、江陰三市的農村信用社作為發達地區農信社的代表進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三家農村商業銀行,標志著中國農村信用社新一輪改革序幕的拉開。在改革過程中,中國農村商業銀行顯示出越來越大的活力,成為農村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起步較晚、發展歷程較短等原因,中國農村商業銀行依舊存在一些問題。
一、目前中國農村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地位不明確
中國1995年頒布實施的《商業銀行法》對農村商業銀行這一組織形式沒有明確界定。按照該法規定,農村商業銀行應屬于《商業銀行法》所指的“商業銀行”范疇。但是,在商業銀行的設立和組織機構一章中有關規定并未提及“農村商業銀行”這一組織形式。此外,有關農村商業銀行的機構設立條件在《公司法》中也找不到依據[1]。
(二)公司治理結構的不夠健全
在產權和法人結構方面,與改制前原農村信用社相比,農村商業銀行股東個數已經有了大幅度減少,但股東數仍然過多,尤其是自然人股東較多,股權顯得過于分散。多數自然人股東因為其所持股份很少,自身利益與銀行利益相關性不大,就不會花費太多的精力和成本去監督銀行的經營行為、參與重大決策。從而銀行內部人控制的可能性增大。在公司內部控制方面,從形式上看,中國農村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是有了一定成績,但這些制度所規范的內容滯后,條文還不夠嚴謹,甚至可能沒有可操作性。一些制度的制定流于形式,執行不力,喪失了應有的作用。
(三)市場定位不夠明確
中國農村商業銀行所面臨的農村經濟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伴隨著鄉鎮企業“改制”,私營經濟和股份經濟成分大幅增加。大多數農民已經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轉移,向城鎮集中[2]。中國農村商業銀行的服務對象范圍擴大到了于有一定專業化生產水平的規模經營農戶、農村中小企業、農村小城鎮及基礎設施建設和開發的各類業主。然而,一些農村商業銀行跟風模仿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戰略,過分擴大服務對象。為了獲得短期的經營利潤,農商行將從農村吸收的資金轉移到了城市,不但沒有服務于農村經濟,甚至起到了副作用,使得農村資金外流。
(四)風險控制意識需要加強
一方面部分鄉鎮由于種種原因產業結構單一,鄉鎮區域內行業較為集中,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業務范圍受區域的限制,導致將大部分信貸資金集中在某一個行業及相關產業。這樣一來,一旦形成的行業風險短時間內是難于化解的。另一方面,從抵押貸款的現狀看,大部分抵押物都是以房地產為主,少部分用企業的機器設備等動產作抵押。但由于近幾年來房地產市場過熱,價格有較大的泡沫因素,中介機構評估的價值偏高。此外,保證人貸款保證還留于形式。部分農村商業銀行信貸對保證人的保證資格審查不夠嚴格,造成部分保證人保證的借款額度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
(五)創新能力尚顯不足
中國的農村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和開發能力還比較滯后,目前主要盈利來源還是依靠存貸款的利息差。中國農村商業銀行開展中間業務沒能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產品,與同業相比,產品層次低,同質性產品多。例如,從農村商業銀行看,占絕大多數中間業務種類是支付結算類、代理類和銀行卡業務。這些業務都屬于贏利性很低的業務,而其他贏利性相對較高的五類業務基金托管類業務、擔保類業務、承諾類業務、交易類業務、咨詢顧問類的發展極不充分。
二、促進中國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的對策
(一)完善產權和法人結構
盡管現在的農村商業銀行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和治理結構,但在深層次問題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需要進行治理結構改革,將銀行的治理框架轉變為銀行在具體操作中的業務規范。然而,作為中小型金融機構的法人治理結構又不能照搬大型金融機構的設計,否則會造成機構重疊和管理人員過多。需要探索一種“結構簡單、運行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機構扁平化、業務垂直化。
(二)進行差異化競爭
銀行業內部的競爭具有極大的同質性且十分激烈。各個銀行需在充分識別自身相對優勢后,從產品、定價、渠道、促銷等四個方面實施差異化戰略。在產品差異化方面,開發新產品,整合業務;根據經營目標合理規劃各種業務的比重與資源配置量,通過優化業務組合提高邊際資源利用率和邊際效益。在定價差異化方面,不僅要將業務的比重與收益性建立關聯體系。還要對不同類別、不同性質的客戶采取差異化的記錄與分類管理。在促銷差異化方面,對不同性質、不同種類的客戶采用不同的促銷手段,根據業務的性質、客戶群體、市場區域等變量因素整合廣告、營業推廣等方法。
(三)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現階段,中國農村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上都面臨新的挑戰,需要全面強化風險管理觀念[3]。以風險度量為基礎,以定價覆蓋風險成本和風險資本的配置為兩大管理手段,對三大風險進行既分工又綜合統一的管理,逐步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對小企業貸款實行支行行長和客戶經理共管制度。客戶經理負責貸款調查和貸后管理,并作為貸款調查和貸后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支行行長負責權限內貸款的審批和發放,并作為貸款審批的責任人。
(四)開發新型業務品種
從長期來看,農村商業銀行單純以公司業務為主的運營模式是不合理和不可持續的。特別是當前金融危機下,如果公司客戶占據份額過多,且行業相對集中,風險會相對集中。而且,農村商業銀行單純以公司業務為主的運營模式,運營會相對困難,難以與大型銀行相競爭。開展個人金融業務,不僅有利于分散風險,同時也能改善資本充足率狀況,增加利潤收入。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信息時代,電子金融產品更是必不可少的,手機銀行、電話銀行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農村商業銀行要可持續發展,必須將業務品種的創新提到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來看待[4]。
(五)重視人才培養
人才對任何一個企業都是非常重要的資源,農村商業銀行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鍛造一支高水平的員工隊伍。首先要完善干部聘任機制,推行考試考核、競聘上崗的用人機制,根據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擇優選拔人才。其次是加緊建立人才培養和培訓機制,建立起一整套的人才培養計劃和實施方案,深入挖掘現有的人力資源。同時,可建立與有關高校的長期合作機制,定期輸送中級管理人員到金融院校進行深造,全面提高干部職工的知識層次。
參考文獻:
[1] 常坤.農村商業銀行經營戰略轉型觀點綜述[J].湖北農村金融研究,2012,(8):16-19.
[2] 褚保金,陳滌非.中國農村商業銀行改革的幾個問題[J].江蘇社會科學,2003,(4):97-104.
[3] 倪昌勇.中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1.
[4] 孫慧霞.試析中國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經濟師,2011,(1):49-51.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