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琴,代 貝*,文淑惠
(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云南昆明 650093)
高級宏觀經濟學是一門需要一定程度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數學知識積累的高級經濟學課程,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經濟增長、經濟波動、消費與投資、通貨膨脹與失業等方面,具體知識點包括索洛增長模型、無限期與世代交替模型、新增長理論、真實經濟周期理論、傳統凱恩斯主義波動理論、名義量不完全調整的微觀基礎、消費、投資等。筆者將討論該課程在西部地區高校的開設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1 高級宏觀經濟學在經濟學教學中的課程地位 高級宏觀經濟學是經濟學博士進行經濟研究的基礎理論課程,在西方國家常常作為一年級研究生的宏觀經濟學教程,或結合中級宏觀經濟學教程作為具有良好數學與經濟學背景的高年級本科生課程[1]。在當前的中國,各個學校對這門課程的授課安排并不一致。由于講授該課程對師資水平和生源水平均存在較高要求,一些條件較好的學校能夠為一年級的碩士研究生開設這門課程,條件一般的學校也盡量將這門課程作為博士學位課的主要內容,而未對該課程引起重視或條件較差的學校則未開設這門課程。相比東部地區高校而言,部分西部地區高校對該課程的重視和準備還略為不足。
1.2 西部地區高校開設高級宏觀經濟學的必要性 高級宏觀經濟學在多數經濟學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學術科研中是必不可少的理論工具,許多經濟學熱點內容也能從中找到模型來解釋和衍生,當前的各類經濟學學術期刊論文中也常常能見到該課程包含的經濟模型與知識點。
從學生角度來看,學習高級宏觀經濟學能使西部地區的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宏觀經濟學研究前沿的內容,在閱讀相關文獻時能盡快理解其中心思想和關鍵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的提高,必然會帶來學術研究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現為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加強,能夠運用更深入的經濟學思維、經濟學方法和更前沿的數學方法演繹與證明經濟學命題,針對實際經濟問題進行模型建立、經濟學分析、數學推導以及之后的實證分析。
學生學術研究能力獲得提高的另一個表現是學生發表學術論文的質量和數量的提高。由于國內外經濟學類排名較高、質量較好的期刊往往十分強調理論模型的嚴格推導與證明,因此學生在對高級宏觀經濟學進行理論和系統的學習之后,會對當前較新和流行的經濟問題、理論模型與數學方法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更容易在較高級別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相應學術論文。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開設和講授高級宏觀經濟學課程也是對教師自身的一種挑戰,能夠提升西部地區高校教師學習和研究高級宏觀經濟學的積極性,促使教師學習更多高級宏觀經濟學內容,了解更多經濟學流派的思想與主張,掌握更前沿的數學理論和數學方法,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在對經濟學的其他方向進行研究時或許也能觸類旁通,有所裨益。
當前,西部地區不少高校逐漸向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開設了高級宏觀經濟學課程,在開課與授課中也反饋出一些問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兩點。
2.1 缺乏系統的經濟學理論知識 由于長期以來東部地區高等教育水平、教育資源等存在著優勢積累[2],經濟專業排名靠前的名校大多數位于北京、上海等東部發達地區,東部地區高校(考研地區劃分的A區)的考研分數線總體而言高過西部地區高校(主要在考研地區劃分的B區)。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西部地區經濟類研究生生源對系統的經濟學理論知識的了解相對而言較為薄弱,對初級和中級宏觀經濟學的學習可能還較為欠缺。在講授高級宏觀經濟學課程時,教師常常會為了照顧基礎不扎實的學生而調低授課難度,降低講課速度,并適當回顧復習一些初級、中級宏觀經濟學的內容,這導致了高級宏觀經濟學本身授課課時和難度的欠缺。
2.2 缺乏相關數學知識 數學是高級宏觀經濟學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環,涉及的數學工具主要有動態規劃、常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測度和積分、隨機過程等,碩士研究生在修習此課時往往會因為相應數學知識不熟悉而難以理解課程內容。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多數高校經濟系專業的本科階段在開設課程時將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數學類課程在大一、大二就講授完畢。雖然學生在考研時會重新復習這三門課,但在大一大二的本科學習中可能由于不知道考研科目設置而對上述數學課程不夠重視,學習時一知半解,做習題時草草了事,對知識點掌握不夠透徹。同時,在大三、大四以及碩士研究生階段學習中可能因為未開設或未選修經濟數學方法、隨機過程、金融數學等與經濟聯系度較高的數學課程而導致數學基礎薄弱,在接受高級宏觀經濟學教育時面對復雜的數學工具很難理解和掌握。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西部地區高校在開設高級宏觀經濟學課程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①師資力量缺乏[3]。講授該課程需要較深厚的經濟學沉淀和數學功底,同時由于許多參考教材和相關文獻資料都是英文文獻,需要良好的專業英語水平予以支撐,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教師并不常見。②存在人才缺口。許多能力很強的教師或博士均由于待遇、福利和機遇等原因選擇了東部地區高校就業,導致西部地區高校相關專業人才引進不足。③現有教師專業知識更新速度。由于高級宏觀經濟學涉及經濟學和數學的前沿問題,若未一直關注該方向的國內外最新研究現狀,則很容易造成知識更新速度較緩,講授課程內容陳舊、不適用等現象。④授課方式。高級宏觀經濟學課程內容包含了大量的經濟學模型和數學推導,若不注意授課方式和講課風格,則容易讓聽課學生有艱深枯燥之感,難以對該課程產生濃厚興趣。
針對上面提到的西部地區高校在開設高級宏觀經濟學課程中遇到的問題,分別從學生和教師的角度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如下。
3.1 從學生的角度 學生的主要問題在于前置課程知識欠缺以及基礎薄弱,針對性的對策有:①各高校經濟專業應該在本科教學階段就有意識地引起重視和加強培養學生的經濟學基礎和數學功底,在大三、大四階段廣泛開設經濟數學方法、中級宏觀經濟學、金融數學方法等專業選修課,并在大一、大二階段向學生強調經濟學學習和考研科目中數學的重要性,提升學生學習初、中級宏觀經濟學和數學課程的積極性,使學生盡量擁有系統的經濟學和數學知識體系,為進一步學習高級宏觀經濟學打下良好的基礎。②各高校經濟專業在對碩士研究生開設高級宏觀經濟學課程的同時,應該實際調查選課學生的相關知識儲備情況,做好課程銜接,最好在講授高級宏觀經濟學課程之前先為有需要的學生開設中級宏觀經濟學課程[4],并適當地增開與高級宏觀經濟學對應的數學課程,如動態規劃、常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測度和積分、隨機過程等。同時,為了增強學生閱讀相關外文文獻的能力,應該配套地開設專業英語課程。③為了保證學生在接受高級宏觀經濟學課程及配套課程之后能真正達到課程要求,應該在出勤、課堂表現、習題和考試上適當嚴格要求,該課程中大量的模型推導必然需要學生花費較多的時間來理解、推導和記憶。適當選取考試的方式和考試的難度,使學生在有動力學習的同時又不至于背負太大壓力。④學生在學習了高級宏觀經濟學課程并掌握了其中與自身研究方向相關的內容后,下一步必然是通過寫作和發表學術論文或畢業論文的方式來體現出學習到的知識。若缺乏相關培訓而導致學術論文寫作能力欠缺、寫作方式不規范,則很難體現學生的學習成果。因此,開設科研方法和學術論文寫作的配套課程與講座,提高學生的學術論文寫作水平也非常重要。
3.2 從教師的角度 教師的主要問題在于師資力量不足、人才引進缺口和自身知識更新,針對性的對策有:①設法增強師資力量,引進相關人才,擴充師資隊伍。注意有針對性地引進符合高級宏觀經濟學課程講授條件(即經濟學、數學和英語均有較強能力)的人才,為此可以適當提高優秀人才的待遇,培養專業的高級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師。原有教師結構知識儲備落后,要積極地提高原有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②形成高級宏觀經濟學研究團隊,吸納能力優秀的教師與學生加入團隊,設法增強團隊科研能力和合作能力,將教學與科研有機聯系[5]。由于高級宏觀經濟學課程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在授課過程中大量學習新知識,一個良好的研究團隊能使團隊中成員對相關知識有更廣泛和深刻的了解,共同討論和研究也能使人受益匪淺。③針對教師知識更新速度問題,西部地區高校的經濟專業應該加大對外交流合作,積極派出相關教師與人才赴外學習深造,與國內外名校保持密切的聯系,學習他人長處,彌補不足。同時應該盡量保證學校外文期刊與中文核心期刊數據庫等更新及時,為教師和學生能及時獲得相關學科最新前沿理論提供有力保障。④教師在講授高級宏觀經濟學課程時,應該努力提高授課水平,力爭講課能夠深入淺出、舉一反三,知識點要落到實處,模型推導應該根據學生能力來決定詳盡程度,布置數量和難度適當的習題并及時講解,保證學生盡量掌握重要知識點。同時教師還應該形成自己獨特的講課風格,風趣幽默、娓娓而談或環環相扣的授課風格往往能使學生更清楚明白地掌握知識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課程產生深入研究的興趣。
[1]ROMER D.Advanced macroeconomics[M].4th ed.New York:McGraw-Hill,2012.
[2]席鴻建.我國東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差距的實證分析[J].改革與戰略,2007(3):147-149.
[3]張凌,馮宗峰.我國區域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差異性分析[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6(7):54-56.
[4]俞煒華,胡春田.試論“中級宏觀經濟學”課程的定位與教學[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4):46-49.
[5]成新華.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研究性教學的探討[J].大學教育科學,2008(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