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琰
“中國需進一步放開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限制,這樣既有利于消費者對自身合法權益的維護,同時也是對企業質量服務水平的監督。”
2013年底,長安福特宣布將召回8萬多輛存在斷軸隱患的翼虎汽車。這是消費者維權一次來之不易的勝利。而縱觀以深圳車主張小蘭(化名)為代表的翼虎車主維權之路,第三方檢測機構SGS上海辦事處出具的翼虎受損轉向節鑒定報告成為推動其召回的一次重要轉折。不過,由于此次鑒定并非雙方所約定,因此長安福特對此次檢測報告并未認可。
翼虎召回事件可否成為中國汽車消費者維權的一個可借鑒樣本?第三方檢測機構在消費者維權體系中可以發揮什么作用?為此,《消費者報道》記者對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打假工作委員會投訴舉報辦公室主任賈寧進行了一次專訪。
《消費者報道》(以下簡稱《消》):深圳車主張小蘭將受損羊角送到SGS上海辦事處進行檢測,鑒定結果為“失效件的斷裂為脆性斷裂”,在你看來,這一結果是否對推動翼虎召回起到了積極作用?
賈寧:消費者為了自己找到車輛問題的根源,將汽車配件送到SGS檢測機構,結果證實屬于質量問題,實際上不管長安福特單方面是否承認這樣的檢測結果,它已經說明了問題。
《消》:類似張小蘭這樣的車主維權過程十分艱難,你認為是什么導致了這種狀況?
賈寧:汽車商品服務專業性強,鑒定費用高,消費者在維權中往往處于技術和力量薄弱的被動地位,這是我們國內車主在維權上最大的問題。消費者在汽車出現故障之后,都要先到銷售商處尋求解決辦法,一些小問題能及時解決,但一些大問題已經不是經銷商能夠解決的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廠商和銷售商互相推諉、拖延時間的現象。
當消費者通過廠商內部投訴、去消費者協會投訴等途徑都無法解決問題時,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在銷售商門前砸車、鬧展會、馬驢拉車等方式引起社會及媒體的關注,其實這就是當前中國消費者的悲哀。
要改變這種狀況,我覺得放開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限制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消》:放開“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限制”主要指的是什么?
賈寧:汽車的零配件種類繁多,針對它們的檢測標準以及技術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國外的整車檢測實驗室也不可能具備對所有汽車零部件的檢測能力,因此,第三方檢測已成為國外汽車廠商的通用辦法。
呼吁開放第三方檢測市場,就是在呼吁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個人認為,政府背景或國有資本應該逐步從第三方檢驗、測試、認證領域退出。第三方檢測機構應該成為檢測市場主體,并深入到強制性認證和法定市場中。這樣可以真正樹立“中國品質”,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和健全安全體系,進而,政府可專注于強化監管和關注公眾風險監測評估,增強政府的公信力。
《消》:在你看來,中國放開汽車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限制有什么積極意義?
賈寧: 獨立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存在有其特別的意義,它們既是政府監管的有效補充,在當前國家社會的轉型期,能夠幫助政府擺脫“信任危機”,又能為行業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持,為產業的發展角逐國際市場提供強有力的服務平臺,目前有一些有政府背景的檢測機構、國營檢測機構,通常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這樣的運作模式是否有悖公平?這個問題值得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