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娉
中國夢的提出給廣大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出了構筑“我的夢”與“中國夢”之間橋梁的重要任務。從“我的夢”到“中國夢”,“基礎”課助力肩負新使命;從“中國夢”到“我的夢”,“概論”課傳遞追夢正能量;“我的中國夢”,“形勢與政策”課讓夢想照進現實,這是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揚長避短、將“中國夢”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途徑。
中國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途徑一、前言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過程中,習近平發表的重要講話提出了“中國夢”——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中國夢的提出為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理想信念引導提供了嶄新的視角和豐富的理論支持。高職院校大學生是青年中思想活躍、專業知識豐富、動手能力強、富有朝氣的群體。為了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探索“中國夢”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途徑顯得尤為重要。
二、“中國夢”進高職課堂的前提分析
高職學生對中國夢的了解狀況如何?這是“中國夢”融入高職課堂的前提。本文開展了“我的中國夢”——大學生思想狀況問卷調查,為增強高職院校“中國夢”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供依據。
1.“中國夢”教育彰顯歷史新使命
調查結果顯示:58%的調查對象能正確回答中國夢的提出時間;46%的同學知道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夢的根本目標;56%的調查對象認同中國夢的特定內涵是萬眾一心的共同理想、包容共生的博大情懷和中國特色的成功實踐;36%的同學認為“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分析可見,同學們對中國夢的內涵能夠基本掌握,但普及面窄,認同度低,認識不全面、不深入。這表明將“中國夢”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但重要而且迫切。“中國夢”是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與中國當代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最新發展,體現了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的有機統一,具有鮮明的理論特色、時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實踐特色,無論是對國家、民族還是對個人都具有價值引導意義。將中國夢融入高職課堂的目的就是通過系統的思想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讓中國夢入心入腦,使廣大學生自覺地承擔起圓夢歷史重任,努力成為中國夢的熱情宣傳者、躬身實踐者和堅定捍衛者。
2.構建“我的夢”與“中國夢”的橋梁
調查結果顯示:35%的調查調查對象認為作為當代大學生要實現中國夢,首先實現自己的夢想;64%的同學把建設美滿幸福的家庭作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方式和目標。43%的調查對象認為就業壓力是目前最大的壓力;48%的調查對象認為實現自己的夢想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分析可見:大多數同學夢想明確,對夢想的實現條件有清楚的認識。但同學們對夢想定位多停留在個人追求的層面,對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密切關聯缺乏清醒的認識。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他的實現需要我們中國人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構筑起“我的夢”與“中國夢”之間的橋梁,使當代大學生肩負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三、“中國夢”進高職課堂的途徑思考
1.從“我的夢”到“中國夢”,“基礎”課助力肩負新使命
如調查報告所示,學生對于自身的學業、就業、理想都有明確的追求,但還不能自覺地將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這就需要思政課教師利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的優勢,從“我的夢”出發,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向學生傳遞“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道理。比如,精選湖南衛視的全民勵志的百集70秒超微型記錄片——《我的中國夢》部分內容,通過袁隆平、宗慶后、吳敬璉、莫言、李娜、陳道明等各界精英以及普通人追尋夢之旅,解構宏大的“中國夢”。與同學交流片中正在進行中的追夢故事,挖掘奮斗細節,激勵同學們為夢想而努力拼搏。通過這樣的案例,幫助同學們感受中國夢同心奮進的深沉力量,懂得當代青年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從而珍惜韶華、奮發有為,努力使自己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棟梁之材,為實現中國夢奉獻智慧和力量。
2.從“中國夢”到“我的夢”,“概論”課傳遞追夢正能量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環境問題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尤其是90后的青年,他們有自己的綠色環保意識和時尚的低碳生活方式,該部分教學內容就從同學們談自己的低碳生活方式開始,通過討論師生在環保問題上達成共識,然后通過一則時事新聞——“河南一工地為保護燕子停工,網友贊其為愛心工地”,引出我國當下推崇的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進而向同學們介紹黨的十八大上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任務。生態文明不僅僅是一次有意義的理論創新,更是一種有建樹的實踐活動。介紹完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重大舉措之后,請同學發言:“我能為實現美麗中國做點什么?”通過這樣一系列教學活動將國家的大政方針與同學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雖然以宏大理論的形式展現出來,看似離同學們的日常生活比較遙遠。但恰恰是這些方針、政策、理論,反映的正是包括高職大學生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和需要,所以這樣的教學過程有助于同學們將“中國夢”與個人的未來發展結合起來,讓“概論”課傳遞出強大的追夢正能量。
3.“我的中國夢”,“形勢與政策”課讓夢想照進現實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中國夢”不僅需要進入課堂,進學生頭腦,把“中國夢”變成“我的中國夢”,更需要青年學生用自己的行動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力量。“形勢與政策”課恰恰是這樣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形勢與政策教學當中,將“中國夢”設計為一個主題調查報告:“我的中國夢”——做個夢想實現家。讓同學們通過隨機訪談、網絡資源、問卷調查等形式去了解、認識、分析國內外一切與“中國夢”有關的信息、觀點,然后根據所學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提出自己對“中國夢”的認識,特別是能否實現、怎樣實現、怎樣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實現等問題。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讓同學們從“中國夢”視角對中國的國內外形勢進行客觀的分析,在追夢的大環境里,科學規劃人生,勇當社會責任,讓同學們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到當前的中國給予青年的“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從而在青年學生當中凝聚中國精神與力量,讓夢想照進現實。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給大學生回信: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人民日報,2013-5.
[2]建設美麗中國是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習近平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的賀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