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俄羅斯、德國、韓國、日本記者 蕭達 柳直 青木 王剛 藍雅歌 ●本報記者 劉洋 ●陳一 有全球50多個國家領導人出席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24日在荷蘭海牙召開。在外界眼中,這場以“防止核恐怖主義”為主旨的峰會尚未開始,其任務便發生重大轉移——奧巴馬要在會上打造反俄統一戰線,此行因此被稱為多年來美國總統對歐洲最重要的訪問之一。或許是因認定“見面也不過是爭吵”,普京選擇“待在家里”,峰會由外長拉夫羅夫代為出席,接納克里米亞入俄的工作則一刻也沒有停。而奧巴馬面臨的挑戰在于,他的任務表里不僅寫著“說服英法德”,還寫著“誘惑北京”,否則單憑西方無法實現對俄羅斯的真正孤立。中國會遂奧巴馬的心愿嗎?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總統此行除了召集G7峰會,還要幫安倍見到樸槿惠,而極力為兩盟友勸和的目的被法新社認定是在東亞形成應對中國的合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荷蘭為首站,開始了上任后第一次歐洲之旅。巴基斯坦《黎明報》說,相信布魯塞爾已然看清,中美誰才是歐洲真正的“新閨蜜”。 “孤立俄羅斯”成核峰會主題? “俄羅斯又一次面臨全球孤立——那些暫時感到勝利榮光的俄羅斯人沒意識到,他們的國家將為此失去多少”,23日,以此為題的文章登上英國《星期日電訊報》,作者是英國外交大臣黑格。英國廣播公司說,黑格用這種方式告誡普京,英國和它的歐洲盟友并未放棄外交解決(烏克蘭)危機,也沒打算與俄永久對抗,但面對莫斯科的“欺凌行徑”,歐洲國家絕不會戰戰兢兢。 黑格的“伐俄檄文”刊登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荷蘭的第二天,荷蘭新聞網稱,習近平的到來讓24日開始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迎來了第一位備受關注的貴賓。文章詳細介紹了為辦好這次旨在防止核恐怖主義的峰會,荷蘭做出了怎樣的努力。 “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掩蓋了海牙核安全峰會的光芒”,法新社23日這樣形容突如其來的克里米亞變局如何改變了核安全峰會的主題。文章說,核安全峰會本是依據奧巴馬2009年提出的無核世界倡議召開,但因俄羅斯突然吞并克里米亞,奧巴馬此行成了多年來美國總統對歐洲最重要的訪問。峰會其間,奧巴馬要召集G7峰會,說服英法德等歐洲盟友強化對俄羅斯的孤立,用一道反俄統一戰線向莫斯科呈現“入侵烏克蘭的代價”。與此同時,他還要牽頭搞美日韓峰會,讓關系不睦的韓國總統樸槿惠與日本首相安倍有機會見面,原因是華盛頓不希望日韓因歷史問題的紛爭擾亂美國在東亞打造的盟友網絡。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說,峰會后奧巴馬將訪問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會見北約領導人,到羅馬拜見教皇,并訪問沙特,“此行的主題是強調盟友與伙伴關系的根本力量與重要性”。 在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所俄羅斯問題專家庫津斯眼中,奧巴馬今日面對的局面與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相似,當時美國總統卡特從蘇聯撤回大使,呼吁參議院推遲審議美蘇第二階段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而奧巴馬至今無所作為,相比之下,卡特仿若匈奴王阿提拉般果斷強硬。援引這番言論的《今日美國報》說,奧巴馬在歐洲最需要做的就是拉攏盟友,尤其是開好沒有俄羅斯參加的G7峰會,這將成為其總統任內最重要的出訪之一。 “奧巴馬在海牙等不到普京”,《莫斯科共青團報》以此為題說,這是八國峰會首次在排除俄羅斯的情況下召開,而且討論的還是進一步反俄行動。核安全峰會開幕前,烏克蘭臨時政府總理亞采紐克22日對記者說,“如果G8有空位,烏克蘭準備占據該位置”。在這種形勢下,普京拒絕出席核安全峰會,改由外長拉夫羅夫出席。 針對西方對俄實施制裁,俄國民經濟和國家行政科學院教授米哈伊連科表示,西方集團很不理性、盲目無條件地服從自己的首領和主人——華盛頓。因此關于歐洲政治家的任何獨立性都無從談起。對美來說,歐洲不過是個籌碼,是其保持世界主人斗爭中的馬前卒。西方試圖以“嚴厲老師對待犯錯學生”的方式威脅俄羅斯,注定會給世界造成不穩定。中國被稱歐洲“新閨蜜” 從荷蘭媒體的報道來看,這個北歐國家主辦核安全峰會的初衷顯然不是讓大國吵架的。荷蘭《人民報》稱,荷蘭為舉辦峰會投入了該國史無前例的安保力量,海牙數十條道路被封閉,海軍出動3艘軍艦守衛,兩架F-16在空中巡邏,酷愛足球的荷蘭人取消了多場荷蘭足球甲級聯賽,(上接第一版) 專家預計安保總投入在1.5億美元至2.5億美元間。不僅如此,據荷蘭新聞網報道,在奧巴馬訪問阿姆斯特丹期間,當地人還被禁止使用自家陽臺和屋頂露臺。荷蘭外貿與發展合作大臣勞曼說,舉辦核安全峰會對荷蘭人有利,峰會本身也是一個經濟項目,可以凸顯荷蘭貿易立國,擁有開放經濟。荷蘭新聞網還稱,東道主連峰會的菜單都有精心設計,菠菜被排除在菜單外,原因是吃菠菜易塞牙,影響拍照美觀。 22日,荷蘭用皇家空軍護航、國王王后盛大晚宴的最高禮遇接待到訪的首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3日一早,荷蘭首相呂特與習近平會談,之后習近平還與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共同出席中荷經貿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喜愛足球的習近平稱贊荷蘭足球隊是世界足球的無冕之王,引起臺下一片掌聲。他還表示,今年是中國農歷馬年,我們愿同荷方一道,共促兩國關系在中歐關系中一馬當先。 “習近平的歐洲之旅還包括法國、德國、比利時以及歐盟布魯塞爾總部”,英國廣播公司形容說,這是中國國家主席對歐洲一次關鍵訪問。文章稱,近年來中歐關系時常伴有摩擦,習此次抵達荷蘭前中歐剛結束圍繞葡萄酒的貿易爭端。習近平此行還將分別與奧朗德與默克爾會面。而此前德國媒體曾擔心中國會借習近平訪德做敲打日本的宣傳,似乎不太愿意安排中國領導人訪問大屠殺紀念館。而“德國之聲”最新消息稱,中國領導人會按計劃參觀大屠殺紀念館,但默克爾不會陪同。 歐洲媒體的另一關注點是習近平訪歐“巧遇”克里米亞危機。英國《衛報》說,不僅奧巴馬將與習近平在核安全峰會上會面,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正在中國訪問,這次訪華被白宮宣傳為一種“軟外交”,當前白宮正急切誘惑北京遠離其一貫支持的莫斯科。俄羅斯“莫斯科回聲”電臺也說,美俄正爆發“爭奪中國的克里米亞之戰”,美國及其西方盟友最撓頭的是如何利用中國向莫斯科施壓,奧巴馬為與習近平會面準備得相當認真,他最希望向世界表明中國站到西方一邊,起碼沒站在普京一邊。 “此次訪歐原本是一次非常和諧的訪問,克里米亞危機突然出現對中國來說是個稍有些尷尬的議題”,中國國際問題專家金燦榮23日對《環球時報》說。金燦榮認為,峰會方向轉向孤立俄羅斯對奧巴馬來說更加尷尬,說明眼前的危機壓過了他對長遠的規劃。 在峰會之后,習近平與奧巴馬都將訪問歐盟總部。巴基斯坦《黎明報》問道,中美兩大國領導人的到訪讓歐洲興奮,但中美誰才是歐洲最好的朋友呢?文章說,美國顯然是歐洲同屬“西方文明”的盟友,是與歐洲分享歡笑與擔憂的國家,但奧巴馬越來越被歐洲人視為“說到做不到的美國總統”,而相比之下,歐洲對中國的關注越來越多,中國新聞不斷登上歐洲媒體頭版。雖然奧巴馬依然能用言辭打動歐洲人,但今日歐洲需要的是市場、就業和經濟增長,而不是演說。跨大西洋伙伴關系依然重要,但中國無疑才是歐洲的“新閨蜜”。核峰會幫日韓融冰? “與韓國總統會晤是發展兩國新關系的第一步”,“俄羅斯之聲”23日說,日本首相安倍當日啟程前往荷蘭時在機場對媒體這樣說。這一天,日韓兩國媒體都報道了美日韓三國領導人將在海牙核安全峰會上會談的消息。日本《讀賣新聞》強調會議是在美國主導下實現,《每日新聞》則稱,安倍此行要拂去歷史的“疑念”,他將訪問阿姆斯特丹的“安妮弗朗克之家”,以表示對《安妮日記》等書籍在東京不斷被撕破事件的遺憾,同時打消各國對日本歷史觀的懷疑。日本《產經新聞》則注意到樸槿惠將與習近平單獨會談,卻不愿與安倍單獨會談,稱韓國此舉再次給人留下韓國更重視中國而非日本的印象。 “韓美日三方會談議題僅限于朝核與核不擴散問題”,韓國《中央日報》稱,上述說法來自韓國外交部,這意味著雖然樸槿惠就任后首次與安倍坐上談話桌,但美日韓會談不會討論日本的歷史認識問題,明確了分開對待安全問題與歷史、領土問題的“雙軌政策”。▲
環球時報201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