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琛
(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 武漢湖北 430079)
為了普及和發展我國學生啦啦操運動,豐富學生素質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合作精神,2013年12月在南京舉行全國啦啦操總決賽,通過對此次啦啦操比賽進行調查分析,就啦啦操運動在我國高校的開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
高校的絕大多數學生都聽說過啦啦操,只是僅有少數人從事這項運動。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更多大學生了解啦啦操。2010年亞運會的選拔賽給了高校在央視比賽和表演的舞臺。2013年分別在11個城市舉辦的啦啦操聯賽,表明我國啦啦操普及范圍逐步擴大,喜歡和從事這項運動的人越來越多。
從表1中參賽運動員的現有運動成績可看出,我國啦啦操后備力量不足。啦啦操屬于難美項群,國外從事啦啦操運動的隊員大多都是有著從小訓練經歷的高水平運動員。而在傳入我國的16年中,很難在短時間內培養出高水平運動員。我國高校啦啦操比賽中72.97%的運動員都是非專業運動員,僅有的也都是從健美操、體操、技巧、武術、藝術體操、舞蹈等項目發展而來的。所以,要使我國的啦啦操有較好的可持續性發展,必須培養大批的專業后備人才。
從表2看出,近50%的參賽的運動員是沒有參加過任何正規訓練的學生。這就是高校啦啦操動作、技術等落后于國外的原因。在選材時沒有好的運動苗子,導致啦啦操運動員后備力量缺乏的主要原因。
從表3看出,參賽運動員用來專門從事啦啦操訓練的時間并不是固定的。幾乎都是為了比賽而訓練,從而造成我國啦啦操無法在國際舞臺獲得良好成績。特別是技巧啦啦操,我國運動員無法與美國同臺競技。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高校的優勢,通過體育課和俱樂部的形式,將啦啦操列為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擴大啦啦操項目的師資力量和后備人才。

表1 參賽運動員現有運動等級(n=37)

表2 參賽運動員原從事的項目 (n=37)

表3 參賽運動員啦啦操訓練頻率 (n=37)

表4 是否喜歡現在的啦啦隊訓練(n=37)

表6 多長時間參加啦啦隊培訓統計表(n=18)
從表4看出,參賽運動員對現行的訓練方式還是比較滿意的。說明啦啦隊的魅力已得到了青少年的青睞。尤其受到高校學子的歡迎。啦啦操不僅可以增強學生體質,還能體現學生的青春活力,并可以培養和促進青少年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因而該項目不管是從競技體育還是健身角度都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和空間,應引起各級領導足夠的重視。
從表5可看出,參加此次比賽,83.3%的帶隊教練都是35歲以下的年輕教練員,因此我國啦啦操年輕教練員居多,同時也表明啦啦操在我國發展時間短,是一個新興的運動項目,沒有足夠的理論依據和經驗。對于部分沒師資力量的學校,還有一定的開展難度。
由于我國啦啦操開展時間較晚,因此從小受過啦啦操訓練的教練為零。就此現狀對教練原從事的訓練進行調查,有83.3%的教練都受過健美操專業訓練;有38.9%的教練員(參加調查的18位教練)有過體操訓練的基礎。相對于啦啦操發展最好的美國而言,我們的體操普及程度較低,因此在高難度動作的發展上就相對比較慢。但也不能否認自2001年在廣州舉辦第一次啦啦操比賽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著手啦啦操的訓練和研究。
為了便于研究,把教練員的原專項水平按中國運動員等級劃分為四類。一級水平占1/2以上,國家健將和國際健將占總人數的1/3。這說明我國從事啦啦操訓練的教練運動等級較高,擁有著很好的專業能力以及很大的發展空間。
參與調查的老師一共18位,其中有2名中學教師,16位大學教師。帶隊老師中講師居多,帶隊老師的職稱與比賽成績不成正比,這也是現今較大的問題。大多數帶隊教練重心都在比賽成績而非理論研究,但他們卻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具有潛在的科研和創新能力。
此次帶隊比賽的教練,都是兼職多個項目的訓練,并不是單一的只從事啦啦操訓練。因此啦啦操在大多數學校并沒有設置為專項,多數都是包含在健美操訓練中。
在部分高校里只重視傳統項目的投資,對新興的項目在運動員的訓練、教練員培訓上沒有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持。
啦啦操包括跳躍、翻騰、操化、托舉、金字塔等動作。在啦啦操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在實踐中,傷害在任何運動中都有可能發生,但啦啦操項目(特別是技巧啦啦操)發生傷害的可能性更高。因此,教練員在所有啦啦操活動中必須擁有安全保護的能力,我們國家應給予高度重視,加強啦啦操教練員培訓和監督工作,做到教練員持證上崗,并成立啦啦操相關機構,促進啦啦操運動健康、快速的發展(見表6)。
加強該項目在全國范圍的推廣,首先加大宣傳的力度,完善競賽啦啦操協會制度,開辦多年齡層次的培訓班或假期夏令營活動,加強各隊之間的交流,從而促進啦啦操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因為該項目起步較晚,應以普及和打基礎為主。建立一套完整和系統的培訓計劃,使教練員和裁判員從業人數及業務能力有一個大的提升,且培訓重點應放在中小學和高校。
(1)啦啦操是一項新興的備受大家關注的運動項目,無論是從競技體育還是從健身角度都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和空間,且對我國高校的影響日益顯著,因此作為一個有著較好發展前景和空間項目,我國各大高校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政府也應加大對啦啦操的推廣力度,組織和發展各個不同層次和級別的培訓,各高校積極配合,參加賽事,并加強隊伍交流。
(2)年輕教練居多,對一個新項目來說是把雙刃劍,一方面他們有著創新的思想和理念,能給隊伍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朝氣;另一方面,缺乏一定的經驗以及在理論文獻上的研究較少。但是,他們可以通過比賽、培訓以及和國內外隊伍進行交流,獲得寶貴的理論經驗,從而豐富我國現有的理論知識。
(3)運動員是隊伍的主體,從調查可知,專業運動運動員畢竟是少數,這是該項目水平低的關鍵。建立完善的選材和培訓計劃,并進行系統和科學的訓練,從而提高運動員的專業技能水平。
[1]孫鐵民,李惠娟.我國啦啦操運動現狀的調查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4).
[2]王燚.省啦啦操運動的現狀調查與研究[J].職業圈,2007(9).
[3]周丹.我國啦啦操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2(18).
[4]李鴻.我國啦啦隊運動的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