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 夏子喬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經國務院批準的設立在上海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園區。該試驗區于2013年于9月29日上午10時正式掛牌開張。
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開放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在自貿區涵蓋的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中,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是唯一的臨空經濟園區。作為上海自貿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在自貿區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影響力可見一斑。上海自貿區成立后,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希望借助自貿區這個推動貿易自由化的平臺,進一步推動上海航空領域及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和航空業以及臨空產業的發展密切相關的重要因素是貿易和資源流動。貿易很好理解,在資源流動方面,能夠反映其狀況的典型代表是物流。航空運輸作為重要的運輸方式,在推動高效、快捷的物流體系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貿易和物流關系方面,眾多學者開展了相關領域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楊長春(2007)在其論國際貿易與物流關系的研究中指出,國際貿易推動了物流產業的興起和發展,貿易的多樣化也在推動物流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這個結論在其2008年的進一步實證分析中得到了驗證。楊長春(2008)基于時間序列數據,運用格蘭杰因果檢驗的方法具體研究了國際貿易和物流之間的關系。結論顯示,我國的國際貿易和物流之間存在反饋性的因果關系。進一步的,王領(2010)將目光聚焦到國內具體的區域范圍。他借助上海市1978到2008年貨物運輸量和進出口相關數據,利用協整理論和格蘭杰因果檢驗手段研究了上海市對外貿易和現代物流的相互關系,得出的結論與楊長春的研究結果基本吻合。
前人的研究大多反映了貿易和物流之間的相互促進關系。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勢必帶動資源的自由流動,推動國際國內貿易的快速發展。在物流方面,航空運輸量是物流發展的重要反映指標。因此,根據前人的研究經驗提出可能的猜想:上海自貿區成立后,上海區域的航空運輸吞吐量會有上升態勢。
學者張明莉(2012)在其研究中強調,臨空經濟實質上是一種多層次的圈層結構。一個航空樞紐擁有相對強大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造就了臨空產業體系。伴隨著貿易量的擴大和空港資源的整合,在臨空經濟區會逐漸集聚大量的人力、物流和信息,為公司管理總部管理人員捕捉市場需求信息提供了便利,增強了臨空經濟區對各大公司的吸引力。
本文將在闡述相關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已經公布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和有關行業數據,簡要剖析上海自貿區的相關政策和環境對上海航空相關產業的影響。
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列出的98項重點任務中,與航空運輸和機場相關的改革試驗任務有近20項,包括:支持浦東機場增加國際中轉貨運航班;轉變口岸監管模式,促進航空貨運樞紐建設;探索海空聯動的航運運作模式;鼓勵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鼓勵開展飛機融資租賃以及境內外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維修業務發展等。
2.2.1 對機場吞吐量的影響
衡量機場吞吐量的主要指標包括:飛機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由于航班運行受季節和節日影響分為旺季和淡季,一年之中不同月份間的比較代表性不強。因此,僅選擇不同年份的同一個月份作為對比對象。由于上海自貿區是2013年9月28日正式開張運行,因此,本文選擇2010年到2013年4年間10月份的航班運行各項指標作為分析對象,通過研究同比增減情況來分析自貿區可能產生的影響。圖1、圖2和圖3分別展示了上海機場(浦東和虹橋)2010年至2013年四年間歷年10月份單月的飛機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的變化情況,以及其中國內、國際和地區的貢獻分布情況。

圖1 上海機場2010~2013年歷年10月單月飛機起降架次變化情況數據來源:Wind數據庫上海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運輸簡報。

圖2 上海機場2010~2013年歷年10月單月旅客吞吐量變化情況數據來源:Wind數據庫上海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運輸簡報。

圖3 上海機場2010~2013年歷年10月單月貨郵吞吐量變化情況數據來源:Wind數據庫上海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運輸簡報。
從歷年10月飛機起降架數變動情況看,當月飛機起降數量整體上呈現先減后增的變動趨勢。同時比較2012年10月和2013年10月的數據發現,上海機場總起降架次由31295架次增加到32225架次,同比增長2.97%。在觀察國內、國際和地區的貢獻程度上不難發現,國內航班起降數量由17201架次微量縮減到17198架次,但國際航班起降數量則從10924架次增加到11677架次,增加幅度接近7%,而地區航班起降數量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攀升,由2863架次增加到3001架次,同比增長率為4.82%。
從上海機場2010~2013年歷年10月單月旅客吞吐量變化情況來看,2013年10月上海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前所未有的高位,總旅客吞吐量達到409.58萬人。通過對比四年數據發現,在國內、國際和地區的貢獻程度上,國內旅客和地區旅客吞吐量變動幅度不大,但國際旅客吞吐量在2013年10月達到歷史高位,吞吐量突破154.46萬人,同時,地區旅客吞吐量和2012年10月相比也有了小幅增長。
上海機場2010~2013年歷年10月單月貨郵吞吐量變化情況顯示,貨郵方面,2010年至2013年四年間,10月當月貨郵總吞吐量先減后增,2013年10月達到25.86萬噸,較2012年10月同比增長9.62%。但這個數量和2010年10月相比差距較大,和2011年相比比較接近,這可能與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拉動有關。從貢獻情況分布來看,2013年10月國內貨郵運輸貢獻較2012年同月相比增幅較大,同比增長15.96%。國際和地區貨郵量也有較大幅度增長,分別同比增長7.14%和18.39%。
通過飛機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數量以及其中國內、國際和地區貢獻程度的比較發現,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對于上海機場的吞吐量產生的最大突破在于國際旅客和國際貨物吞吐量均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歷史數據顯示,浦東機場2012年全年貨運吞吐量達到294萬噸,居世界第三位。但推其原因,這樣高的吞吐量主要依靠的是我國長三角相對發達的制造業,并由國際轉國內和國內轉國際模式完成。國際轉國際由于很多政策方面的限制,吞吐量還遠遠不夠,上海自貿區成立后,國際轉國際的旅客和貨物量將大幅攀升。與此同時,自貿區的各項優惠和政策支持結合現有的經浦東和虹橋國際機場中轉第三國的45個國家外籍旅客享受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將進一步吸引更多的境外旅客經過上海轉機前往其他國家。這對于推動上海進一步打造世界頂級航空樞紐具有重要意義。
2.2.2 對臨空經濟的影響
臨空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一個強大的航空樞紐和充分的貿易自由。浦東機場是中國通向世界的重要門戶,同時也是世界進入中國的重要窗口。
在自貿區方案中,可以看到眾多有利于臨空經濟發展的條款和措施,而這些措施已經在推動臨空產業的發展中開始顯現作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提到“試點開展境內外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維修業務”。其中,飛機維修業務就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位于自貿區范圍內的上海波音航空改裝維修工程有限公司可以享受包括飛機進口豁免銀行保函,航材、工具免除進口環節稅,進出口流程加快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還可以享受保稅區特殊財政補貼。以前,自境外飛機上拆下的部、附件在國內維修無法享受免稅政策,部、附件必須先出口再入境,需要支付額外的運輸費用。現在由于綜合保稅區被視為境外,飛機的部、附件可以在國內維修享受免稅政策,運輸費用得到節約。
除此之外,自貿區租賃業務方面的政策優惠也推動了飛機租賃業務取得大發展。在自貿區成立一個月后,交銀租賃公司成功將1架波音737客機出租于揚子江快運,同時,交銀租賃也與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簽訂了境外引進2架波音777飛機的計劃。
上海自貿區自掛牌成立以來已經將近兩個月。作為一個開放性的試點區域,其對于上海航空產業和臨空經濟的作用已經開始逐漸顯現。但一個新事物的產生和發展必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上海自貿區也不例外。就航空產業而言,要讓這個產業全面受惠于自貿區的政策和優惠,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經過十多年的建設,上海航空樞紐已經擁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設施,但必須承認的是,其軟實力方面還較薄弱,空港服務水平和運作效率面臨著進一步提升的壓力。自貿區建設帶來的航班頻次增長和中轉率的提升,也將進一步考驗上海空港的整體服務水平。同時,自貿區監管模式的創新和國際客貨運量的增長,將對上海口岸的通關保障能力和通關效率提出新的要求。
[1] 楊長春.論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關系[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7(10).
[2] 楊長春.我國對外貿易與國際物流關系的實證研究[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1).
[3] 王領.對外貿易與現代物流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上海市1978~2008年的數據[J].國際貿易問題,2010(1).
[4] 張明莉.系統視角下的臨空產業集群研究[D].燕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