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英
(昆明市兒童醫院, 云南 昆明 650011)
手足口病是丙類傳染病,表現為手、足、口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等癥狀,多由腸道病毒EV71、柯薩奇病毒A組16型感染所致,如不及時施治會并發腦炎、消化道出血和心肌損害等并發癥[1]。本組研究探討施保利通聯合利巴韋林氣霧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療效及安全性。
1.1 一般資料 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84例手足口病患者,均符合衛生部2010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普通病例診斷標準[1]。184例患兒中男102例,女82例;年齡6月~11歲,平均年齡(2.7士0.5)歲。患兒表現為不同程度地發熱,體溫37.5℃~40.6℃。病程1~4 d,平均病程(2.4士0.3)d.排除標準:腦炎、心肌炎、肺炎、血液系統疾病。184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臨床表現為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清淡飲食,口腔皮膚護理等常規對癥治療。對照組采用利巴韋林氣霧劑,0.5 mg/噴,第1d首次使用第1 h共噴2次,其后2噴/次,1次/2 h;2 d后4~6次/d、2噴/次,,連用3 d。主要噴于口腔、咽峽部及手足部皮疹部位。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施寶利通,<3歲每次300 mg,3~5歲:400 mg/次;5~10歲:500 mg/次;>10歲:600 mg/次。每天3次。2組均以3 d為1療程。
1.3 療效標準[3]顯效:體溫恢復正常,皰疹干燥結痂無滲液;好轉:體溫下降在37.5℃以下,皰疹大部分干燥結痂,可見少許皰疹存在;無效:體溫無明顯改變,皰疹較前可略減少。

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n(%)
手足口病為夏秋季高發的小兒常見傳染病,以3歲及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主要由腸道病毒CoxA16和EV71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胃腸道與呼吸道傳播,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手足、臀和口腔黏膜處出現皰疹或潰瘍,皮疹不痛、不癢、不結痂、無瘢痕。臨床表現為嚴重的灼痛感,患兒會出現厭食、哭吵、睡眠不足的現象,從而導致患兒免疫功能下降。如果不及時控制,可能會出現無菌性腦膜炎、神經源性肺水腫、腦干腦炎、嚴重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疾病,甚至導致死亡[4]。利巴韋林是鳥苷類廣譜抗病毒藥,對多種DNA、RNA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對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薩奇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其機理主要增強宿主T細胞介導的抗病毒免疫,抑制宿主單磷酸黃嘌呤核昔脫氫酶,抑制RNA依賴的RNA多聚酶[5]。本組研究應用利巴韋林氣霧劑噴霧,藥物可直達口腔黏膜病變局部,病灶局部藥物血藥濃度較高,提高抗病毒能力,同時藥物不是全身分布,減少不良反應。
小兒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本組研究在應用利巴韋林氣霧劑抗病毒的基礎上,加用施保利通增加患兒的免疫功能。施保利通是純植物制劑,由側柏葉、贗靛根、紫錐菊根等組成。側柏葉具有涼血、止血、解毒、祛濕的功效;贗靛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紫錐菊根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功效;諸藥合用可以激活人體免疫系統,提高機體抗病能力[6,7]。本組研究表明,利巴韋林氣霧劑聯用施保利通可以提高臨床總體療效,而且安全性好。但是本組研究樣本較小,且單中心研究,因此尚需下一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江鐵成,邵啟國,張瑛,等.腸道病毒71型感染導致危重手足口病患兒的救治體會[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1,18(3):262-263.
[2]衛生部.手足口病指南(2010年版)[S].2010.04.
[3]吳慶雄,朱春暉,廖細生,等.喜炎平注射液治療普通型手足口病27例[J].實用兒科治療雜志,2012,10(10):780-782.
[4]蔡於勤.熱毒寧治療手足口病93例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熱帶醫學,2011,11(6):775.
[5]賓樹清.中兩醫結合治療急性腸炎患者ll7例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O10,6(12):258-260.
[6]蘇宏萍,錢勝華.施保利通片治療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臨床療效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3,42(4):422-423.
[7]韓憲瑜.施保利通治療小兒手足口病臨床療效[J].中國醫學創新,2010,(2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