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春生
(廣西省憑祥市中醫醫院, 廣西 憑祥 532600)
中醫認為失眠是由于心神失養或不安而引起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證。其病情輕重不一,輕者入睡困難或睡眠不穩,睡中易醒或時寐時醒,或醒后不能再入睡,重者徹夜難眠,常伴神疲乏力,頭暈頭痛,健忘或心神不寧等癥。是臨床上常見、多發疾病。常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影響身心健康,影響工作和學習。近年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筆者通過2010—2012年期間在臨床上運用中醫針灸配合壯醫藥線點灸療法治療失眠35例,取得了較滿意的臨床療效,并與中醫傳統針灸治療失眠35例作對照觀察,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70例患者均為本院門診及住院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35例,男12例,女23例;年齡20~60歲,平均(45±3.5)歲,病程1~18個月,平均(5.5±4.2)個月;對照組35例,男8例,女27例,年齡25~60歲,平均(48±4.9)歲;病程1~18個月,平均(5.6±0.4)個月。2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診斷標準 按照WHO《精神與行障礙分類臨床描述與診斷要點ICD-10》[1]中失眠的評價指標,本組全部的失眠患者都排除嚴重精神病或藥物依賴。
2.1 治療組 (1)針灸選穴[2].主穴:神門、百會、內關、四神聰、涌泉、隨證配穴:心脾兩虛型加心俞、脾俞,陰虛火旺型加太溪、太神,心腎不交型加心俞、腎俞,肝郁化火型加行間、太沖,心膽氣虛型加心俞、膽俞,痰熱內攏型加豐隆、內庭。(2)操作方法:針針具、穴位常規消毒,選用30號1.5-2寸不銹鋼毫針。所有腧穴常規針刺;背腧穴注意針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需注意的是,以上針刺均以病患者睡前2 h處于安靜狀態下治療為佳,得氣后留針30min,每天1次,3周為1療程。(3)針灸結束后用壯醫藥線點灸在每穴點灸3壯均用補法,每天1次,3周為1療程。
2.2 對照組 (1)針灸選穴,操作方法同治療組。
3.1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痊愈:癥狀減輕消失,每晚睡眠質量為75%以上,顯效:癥狀改善,每晚睡眠質量為55%以上,大多停止服用安眠藥,無效:癥狀沒有改變,每晚睡眠質量為40%以下,需要服用藥物來控制。
3.2 治療結果 見表1。

表1 2組治療結果比較
失眠病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隨著社會工作壓力及快節奏生活,越來越多的人處于亞健康失眠狀態,其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中醫認為失眠的病因很多,主要為情志所傷、飲食不潔、病后、年邁、稟賦不足,心虛膽怯所致。 針灸治療失眠主要調節陰陽失調兼補虛調氣。百會穴屬于督脈,位于巔頂三陽五會。它的功效是調理全身的氣機、調節陰陽、養心安神。安眠三穴在天部,主要作用是安神、助眠,神門穴主治寧心安神,調理氣血。三陰交穴主要調節肝脾腎三經經氣,起到健脾和胃、益腎補肝、調和氣血之功效,復溜穴滋陰利水、引火下行,各穴道間相輔相成,共奏寧心安神之功,配合外治壯醫藥線點灸,通過對體表穴位的刺激,一方面直接祛毒外出、調節人體氣血陰陽平衡;另一方面調整臟腑功能。本研究表明,中醫針灸配合藥線點灸治療失眠療效顯著、毒副作用小、價格低廉等優點,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王維治.羅祖明.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57.
[2]王啟才.針灸治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85-87.
[3]李艷瑟.朱砂外敷涌泉穴治療失眠[J].世界今日醫學雜志,2004,5(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