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良
語文作為初中階段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增進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推進文化素質的培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高效課堂的概念成為改革逐步深化之后的一個新的教學理念,也是目前課堂教學討論的熱點內容。高效課堂是有效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是一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最終目標。雖然很多教師都想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但傳統的應試教育成了嚴重阻礙,以提高成績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仍然廣泛存在。而在新時期,教育思路和社會的總體要求都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轉變,提高成績已經不再是教學的唯一目標,構建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發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的多元化課程成為現在的主導思路。而要想實現這個目標,構建高效課堂無疑是最好的出路之一。下文將具體論述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更新教學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教學觀念對教學實踐起著指導和統率的作用。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往往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樣就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喪失了創造的激情和靈感,和我們教師努力培養具有開拓精神、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因此,所有語文教師都應該認真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
二、加強集體備課
蕭伯納先生說:“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那么,你和我交換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教師集體備課的過程就是思想交流碰撞的過程。在集體備課時,教師要提供自己搜集到的相關教學資源,如課件、典型案例、教學設計和教輔資料等,備課組成員可以共同分享。通過針對課標、教材、學情的分析和廣泛的交流討論,互通有無,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然后形成一個較為科學完整的教案。集體備課有效地避免了單一備課的偏移和失誤,充實了每個教師的備課資源,豐富了每個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實踐經驗。如果教師長期堅持集體備課,就可以不斷地提高備課水平,改進教學方法,從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重視課前預習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前預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首要渠道,也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生預習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初中語文課堂效率的高低,充分而有效的預習會增進學生聽課的針對性和自信心。預習方案的設計要集中體現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要具體,既重視基礎知識的把握,又重視各種能力的綜合訓練。在課前預習中,學生要自行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問題,并查找作者的寫作背景和文章的文體特點;要較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對文章精華進行吸收和消化;要找出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要將產生的疑難問題做好整理,留待解決。
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通過對新課程改革理論和不少優秀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我在實踐中不斷地探討、總結和反思,得出了一套新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包括以下五個環節:
1.明確目標
上課開始,教師首先用幻燈片將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要求,找準學習方向。學習目標要具體、明確和得當,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學習目標要根據語文教材的具體內容、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來制定,要面向全體學生,符合課標要求,體現“三維目標”。
2.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下倡導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建設高效課堂的有效方法。在開始自主學習前,語文教師先向學生提出閱讀課文的要求,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閱讀要求——(1)標出課文自然段的序號;(2)用圈點勾畫,標出課文中的生字難詞、好句好段;(3)利用注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難詞;(4)編寫提綱,給課文另換標題或起副標題;(5)結合課后思考題中的提示以及教師提供的有關資料,深入理解課文大意及作者的情感;(6)記下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留待討論。學生經過自主學習,大致讀懂課文,以待在下個環節進一步深究。
3.交流展示
接下來,學生先將自己對課文的見解、學習心得或閱讀感受在學習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然后各學習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匯報、展示和交流,集體討論。在交流過程中,學習小組代表可以把小組討論中沒有解決的問題提出來,通過全班討論來解決,教師從中引導和點撥。針對文本內容及體裁的不同特點,還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來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這個環節既能讓學生盡情展示個人風采,又可以檢驗各學習小組的集體智慧和合作學習的效果,也是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相啟迪、思維碰撞和成果共享的過程。在這個環節中語文教師的指導、點撥要到位,并且對學生智慧的成果要充分地肯定。
4.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環節十分重要,是教師和學生對該節課所學知識進行針對性的梳理、歸納、總結,理清所學知識的結構和脈絡,深化知識,升華情感的過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優秀的課堂小結,尤其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總結,不僅對該節課起了加深鞏固的作用,還可以激起學生的思維高潮,起到畫龍點睛、啟迪智慧、增加回味等教學效果。但這也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環節,因此我們在日常的初中語文教學中要重視課堂小結,充分發揮課堂小結應有的作用。課堂小結的方式和方法必須從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與課堂教學藝術融為一體。形式應不拘一格,讓學生感到課雖盡而意無窮,這樣才能使語文教學成為一種藝術上的享受。
5.達標訓練
達標訓練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檢查課堂教學效果和鞏固課堂教學內容的手段。達標訓練是學生把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和能力運用于實踐的訓練,不僅起到鞏固學生已學知識的作用,而且會順利實現知識的遷移與完善,幫助學生用所學語文知識去說明或解決新的問題。因此,在課堂小結結束之后,語文教師安排學生當堂完成作業。作業應圍繞該節課的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精心設計,要做到典型、適度、適量,并且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感。在學生做課堂作業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在學生中巡視,并進行個別指導,檢查學生學習達標的情況,收集、分析、歸類課堂作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共性的問題,由語文教師統一評講;個別學生的問題,由小組內同學互相幫助解決,或由語文教師在課余時間輔導。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在整體上基本能夠達到學習的目標和要求。
五、結束語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不斷探索建設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努力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初中語文學習的最佳效果,并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培養和提升。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園洲鎮園洲中學)
(責任編輯:張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