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鋒
思想帶動行為。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自我認知能力,是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標。因此我們應該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標,在特有的時代背景下,讓思想政治教學回歸現實生活。
一、關注學生終身發展
思想教育應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高中思想政治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方面,既要有豐富的知識作基礎,還要與嚴密的邏輯體系相組合。教學過程要遵循學生的生活發展需求,以其當前的認知水平為依托,從而充實他們的生活,幫助其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講“構建和諧家庭”一課有關子女對父母的義務時,我們就要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教師:我們知道父母有撫養子女的義務,同樣子女也有贍養父母的義務。現如今,父母將子女告上法庭的案例越來越多。例如:一個守寡的75歲老奶奶,有3子1女,沒有經濟來源,兒女們沒有一個人愿意贍養老人。于是老人在無奈之下,將兒女們告上法庭。大家對此有何看法?
學生1:老人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孩子照顧老人是應該的,老人通過法律手段捍衛自己權益的行為很正確。
學生2:她的子女太不孝順了,怎么忍心看自己的母親一個人凄慘地生活,這些子女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
教師:從道理倫理和法律的角度出發,大家都能夠正確評判問題。子女對父母的義務包括:為父母提供物質上、經濟上的幫助,在精神上、生活上給予父母關心和照料。比如下一個例子:
李大媽和老伴都是退休干部,生活較寬裕,他們育有2女1男,都已經成家立業,但很少看望二老,因此二老將子女告上法庭。子女們非常意外,覺得爸媽不缺錢,身體健康,為什么還將他們告上法庭。最后經法院調解,子女們意識到除了經濟支援外,更應該注重老人們的精神需求,并承諾多花時間陪陪父母。
教師: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老人們只是希望孩子們能常回家看看,家人經常團聚。你們雖然還未成年養家,卻不代表對父母沒有義務,不光是不給父母添麻煩,還要從精神上支持和孝敬父母。
通過這兩個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學生們懂得了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父母和子女在家庭和諧中都占據主體位置。通過講述人們生活中的現實案例,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義務,樹立正確的家庭觀,為創建和諧家庭奠定良好基礎,也為終身發展打造良好開端。
二、與社會發展節奏同行
思想政治課教材的內容,并不能完全當作教學的內容。思想政治教學具有很強的時代性,但高速的社會發展,使得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內容有點滯后,所以教師應該把握社會發展現狀,以原有的教材為基礎,引入相關的社會素材,豐富教學內容。
比如,學生如何看待消費,如何建立正確的消費觀,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多彩的消費”一課旨在教會學生基礎的消費概念,但是筆者認為,教授學生基礎理論是不夠的,還應該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消費觀。為此,筆者搜集了相關素材,如“購物狂的案例”“Iphone女事件”“蘋果三件套事件”等等,都是對物質的盲目攀比,有的是毫無理智的消費。通過這些事件的闡述,幫助學生建立更完善的消費觀,讓他們認識到,要適度、理性地進行消費,要經受住社會上不良消費風氣的誘惑,做到勤儉節約,實行綠色消費。
現實案例能生動有效地說明問題,使教材內容更具說服力。理論回歸現實,用生活充實理論,讓學生學以致用,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心靈的健康成長。
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好一切事物的重要前提。對高中思想政治課這樣枯燥乏味的課而言,更需要興趣的支持。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離不開典型事例,教材中確實也列舉了很多事例,但是這些事例大多都是以英雄、偉人等為例,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一定距離,缺乏時代性和新鮮感,學生很難與之產生共鳴。因此,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須根據現實生活來選擇一些典型事例,補充教材。
如在講授“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這一課時,教師首先提出一個問題。
教師:如何理解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學生1:比爾·蓋茨開發Windows系統,創立微軟,為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學生2:袁隆平帶頭培育雜交水稻,為我國糧食產業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
教師:大家所舉的都是英雄、偉人的典型事例,請再欣賞以下片段(截取央視《2012感動中國》中陳斌強的視頻)。結合陳斌強老師的事例,你們對剛才的問題有了哪些新認識?
學生1:陳斌強老師照顧母親的樸實行為不光感染了他的學生,更是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學生2:陳斌強老師的孝順,不僅撫慰了母親的心,而且撫慰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將中華民族的美德充分體現出來,是社會的好榜樣。
學生3:陳斌強老師盡孝道的行為,使整個社會都為之觸動,他為社會作出了貢獻,實現了自己的真正價值。
……
教師:看來同學們已基本對“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有了新的認識。對社會的貢獻可分為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同學們舉的例子更多側重物質貢獻,而陳斌強老師則提供了精神貢獻的實例,可見通過這兩種方式,我們都能實現自己人生的真正價值。
四、與社會熱點緊密結合
高中生意志的自主性和探知欲不斷增強,開始關心社會,思索人生。尤其在互聯網時代,他們可通過網頁、論壇、微博等方式了解更多社會熱點問題。但是由于社會經驗和認識的局限性,學生很難對這些問題有正確判斷。因此,教師應將社會熱點問題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引導學生共同探討、學習,理論聯系實際,促進師生之間思維的共鳴。
如教師在講授“網絡的倫理困惑”一課時,首先讓學生討論網絡的好處與壞處,進而發問。
教師: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有哪些不同?
學生1:現實世界中我們只能和認識的人打交道,網絡世界中也可以跟陌生人打交道。
學生2:現實世界中我就是我,網絡世界中我可以扮演其他人的角色。
學生3:現實世界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而網絡世界中不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
教師:網絡世界是虛擬的世界,但是這個虛擬世界卻對現實生活有著重要影響。前不久網上流傳的所謂“北京街頭外國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疑遭訛詐”的新聞,混淆了眾多網友的視聽,最終警方查證此事純屬造謠,還了這位被撞人一個清白,大眾才恍然大悟。正是由于很多網站為了賺取點擊率,在未明真相之前就輕易對當事人下道德判斷,給人民和社會帶來了不良影響。因此,網絡這個新型事物,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它來完善自己,但是還應呼喚網絡倫理的約束,創建和諧的網絡社會。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聯系社會熱點,不僅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夠讓其在一個理性的環境下辨別事物的真偽與好壞,運用所學知識更加深入地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思想政治教學回歸現實提供了一個可靠的依據。
五、結束語
如前文所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使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心智更加成熟,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冷靜地思考問題,能夠辨別生活中的是非曲直,在社會中成為一個擁有正能量的有用之人。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上林縣中學)
(責任編輯:張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