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穩 鄒秋英 蔣毅 魏志英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體育科學系 湖南婁底 417000)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和農民是我國社會和人口的主要成分。近年來,我國農村體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農運會的舉辦對于推動農村體育發展,提高農民身體素質,建設和諧新農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定期舉辦農運會的國家,農運會可以進一步提高人們對農村體育工作的認識,把發展農村體育事業納入小康村鎮建設的發展規劃,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農運會的開展帶動農民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這也是推動我國成為體育大國的重要途徑。
農民運動會存在問題的反思與建議。
查閱相關專著、論文、學術期刊等一些資料,以及訪問歷屆農民運動會的主頁,查找相關資料,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表1 歷屆全國農民運動會項目的設置情況

表2 歷屆全國農民運動會的基本情況

表3 歷屆湖南省農民運動會的基本情況
對歷屆全國、省市縣農民運動會的各項數據,運用Excel軟件進行整理、統計分析。
通過分析比較所獲得的數據、資料與事實進行邏輯思辨,運用演繹與歸納的方法得出結論。
農民運動會由農業部、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農民體育協會主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申請承辦,是僅次于全運會的五大國家級綜合性大型運動會之一。第一屆全國農民運動會于1988年在北京成功舉辦,以后每4年舉辦1屆,到目前為止已經舉辦了7屆,2012年9月16日第七屆農民運動會在南陽舉行。為了對接全國農民運動會,大部分省份農民運動會定期舉辦,如上海、江蘇、福建、廣西、云南、河北、湖北、湖南、山東等也有不定期舉辦的,如廣東到目前為止才舉辦2屆,有些省份沒有舉辦過一屆。
全國農民運動會、省市農民運動會以及各級縣鄉鎮農民運動會其項目設置都以全國農民運動會為依據,根據本地區的特點增加或減少了一些項目。以全國農民運動會為例(見表1),一至七屆全國農民運動會的項目設置,大項由7個增加到15個,特別是一至三屆還設置表演項目,遺憾的是把我們的國粹——武術設置為表演項目,到第三屆才列為正式項目。小項由46個增加到176,增幅特別大。第四屆農運會將毽球、風箏、舞龍舞獅等在我國農村中具有悠久而廣闊的群眾基礎的民間國粹設置為正式項目。第五屆與往屆相比,本屆農民運動會相對往屆規模上有所擴大,而是增加更多具有農業、農村、農民特色的純“農”純“土”的體育項目,對傳承和發揚農村傳統體育項目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到第六屆增設了健身秧歌,讓民間休閑娛樂項目走向農民運動會的舞臺。
全國農民運動會從第一屆的7個大項增加到第七屆的15個,小項已從46個增加到第七屆的176個,可見其規模在不斷的擴大。湖南省農民運動會是舉辦最具規律性、代表性的省份。湖南省農民運動會從第一屆的6個大項44個小項增加到第五屆的12個大項77個小項(見表3)。農民運動會的規模擴大還反映在農民運動會的代表團和運動員的人數上。參賽運動員從第1屆的1431人增加到第五屆的2560人和第6屆的3200人。代表團人數增幅更大,從第一屆農民運動會的1800余人增加到第五屆的4000余人和第六屆的4300余人(見表2)。湖南省農民運動會的參賽農民由第一屆的480人增加到第五屆的2000多人。第七屆全國農民運動會有7000多名運動員、裁判員和教練員,1500多名中外記者,3000多名中外嘉賓,3000多名客商和觀摩人員參加,香港、澳門及臺灣也將組團觀摩[1]。可見農民運動會的規模在不斷擴大,無論是比賽項目還是參與人數都在不斷刷新紀錄。
據統計表明:2003年宜春市實際引進省外資金和實際利用外資均比上半年增長90%。2003年僅宜春城區參加年檢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就有67家,總資產3.6億元,投資額5.4億元,均比2000年翻番;2004年共組織地稅收入671919萬元,同比增長18.9%[3]。在泉州的第六屆全國農民運動會開、閉幕式的主場館,中心占地面積516畝,總投資10.3億元,包括一場一館和全民健身廣場及商務中心,集“商業、休閑、文化及體育競技”于一體。體育場外觀采用“半敞開半封閉”形式,建筑面積40753m2,34000個座位;體育館建筑面積36030m2,8188個座位[4]。第七屆農民運動會南陽市也大力推進各項城市建設,完成了七個新建四星級以上賓館、36家升級改造賓館酒店及5個院校學生公寓改造;建成仲景大橋、光武大橋、雪楓大橋;完成環城高速6個入市口連接道路改造;完成農運場館周邊13條道路及312國道改線建設任務等[5]。這些無不需要巨大的經濟作為支撐。
由歷屆運動會看,都是由政府策劃和籌辦,沒有讓農民真正的融入其中,每屆運動會的開幕式都搞得十分隆重,真正的比賽倒是沒那么關注。2011年廣東省第二屆省農民運動會于江門舉行,深圳決定棄權,有官員解釋稱,自2004年“村改居”完成后,深圳已經沒有農民。“我們不搞形式主義,所以不參加”這引起了社會熱議,說明形式主義到了值得我們思考的時候了。轟轟烈烈的開幕式、閉幕式實際上內容無人關心,成為擺設。既然是運動會就應該以比賽為主,沒必要花費人力、物力、財力于一場運動會的開幕式、閉幕式,也沒有必要花巨資請明星助陣。
農民運動會的項目設置是歷屆農民運動會存在爭論的問題之一。農民運動會的項目設置是以趨向于競技現代體育項目為主還是以中國民間特色體育項目為主一直是個問題。實際上,自農民運動會舉辦以來,農民運動會的項目都在逐步調整,項目設置方面也一直在減少競技性,簡化項目的難度,增加項目的農村、農民特色。但是全國農民運動會項目的設置,大項緩慢的增加,由7個增加到15個,小項突飛猛進,由46個增加到176個。中國是唯一舉辦農民運動會的國家,就應該舉辦出中國自己的特色,把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體育項目設置為比賽項目。農民運動會項目的設置不僅要符合農民自身發展的特點,還要體現具有中國特色的民間民俗。
農民運動會,顧名思義是農民運動員參加的運動會,但是農民運動會一直被“假冒農民”所困擾。大會規定參加農民運動會的運動員必須是年滿18周歲的有正式農業戶口的農民、牧民、漁民和鄉鎮企業的就業人員、個體經商者;還包括農業戶口轉為城市居民戶口的農民(居住地在鄉鎮以下的);非農業戶口轉入農業戶口的情況,必須滿2年才可參加;專業運動員和參加過最近一屆城市運動會和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的運動員不能參加[7]。這一規定也讓我們引發深思,深圳市拒絕參加省農民運動會實際上體現了深圳官方不做假、不做形式、實事求是的精神。盡管組委會嚴格規定了農民范圍,但是“假農民”屢禁不止,大學生、教師、運動員依然大行其道。各省、自治區不能為了政績帶頭作假,這樣不僅損害政府在農民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使農民運動會越來越偏離了正常的軌道。
以往的農民運動會,都是花大量的資金用于場館建設、交通設施,以及花錢邀明星、名人等,花大量的錢用于宣傳和開幕造成賽事鋪張浪費。如花巨資建設比賽場館,如舉辦的第六屆農民運動會比賽場館、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與綜合整治等投入超過44億元人民幣。這些必會加大舉辦農民運動會的開支,給舉辦地帶來經濟負擔。如此大的資金投入是否值得,資金什么時候能收回,在比賽結束后該如何處理這批新建的場館,高昂的維護費和管理人員的工資從哪里發等等都值得我們深思。對于一些大城市建設好的場館可以引進大型賽事,場館還可以重復利用,但是一些中小城市,如省市級農民運動會在一些二線城市舉辦的,同樣需要建設一批場館,但沒有達到承辦大型賽事的標準和能力,當地政府冒著如此大的壓力,農民運動會有沒有必要舉辦,是否值得我們各級政府都來舉辦,如果要花那么多的錢去籌辦,帶來的是系列的弊端,背負沉重的經濟負擔,舉辦農民運動會就顯得沒有必要了。
反觀7屆農運會,關于農運會的舉辦是否推動了農村體育帶的發展,給當地政府帶來收益還是經濟負擔,當地政府和農民最有發言權。我國是體育強國卻并非體育大國,我國體育人口中絕大部分是城里人,針對農村體育相對落后的情況,要讓群眾體育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普及,對于一個農村人口占半數以上的國家,就必須普及到農民中去。農民運動會因農村體育的存在而存在。農民運動會的舉辦,雖然不能根本改變我國農村體育整體落后的嚴峻現實,但無形中提高了農民的體育意識,改變農民原來的觀念。盡管“假農民”等問題困擾農運會,但不足以影響農運會主要功能的發揮。由此可見舉辦農民運動會是十分必要的。
從歷屆農民運動會來看,都是由政府一手操辦,沒有讓農民真正的參與進來策劃和籌辦。開幕式辦的轟轟烈烈,但農民參與的寥寥無幾。除此之外,農運會的舉辦地在城市,農民觀眾少之又少,對農民體育意識的影響沒有多大。據統計甘肅省第四屆農民運動會從運動員、裁判員到觀眾,城市占了90%以上,與其說是農民運動會還不如說是城市運動會[9]。還有些比賽項目也更過于傾向競技性,達不到吸引農民觀眾和農民運動會目的的效果。舉辦農民運動會的宗旨是為了發展農村體育事業,豐富農民日常生活,參與者主體應該是農民。針對這些問題:首先,需要在農村進一步加強體育的宣傳力度,積極鼓勵農民參與農民運動會,讓一些農民參與賽事的策劃和籌辦,讓農民運動會真正成為農民自己的運動會,才可能吸引更多的農民觀眾。其次,不能讓農民運動會外華內虛,既然是運動會,重點應放在實質性的比賽上,開幕式可以適當簡化。由于是農民運動會,比賽設置的項目要體現“農”字特征,杜絕假農民。最后,一些項目可以從城市移往農村舉行,要逐步把農民運動會的比賽和場館送到農村,以吸引更多的農村觀眾。農民運動會只有深入農村、深入到農民生活中,才算成功。
為了貼近農村實際,組委會把農業勞動技術項目設置為運動項目,如60m插秧賽、60m5人抗洪、5000m負重越野、5min抗旱保苗、原地拋擲秧苗等等,這樣一來,農民弄不清自己是參加技能大賽還是體育比賽。體育來源于勞動,但是勞動不等于體育,農民運動會是農民的一次體育盛會,不是勞動技能大賽。農民運動會的項目應該是農民喜聞樂見能經常從事鍛煉身體的體育項目,如扭扁擔、抵杠、扳手腕等等。因此農業勞動技術能否設置為體育項目值得商榷。
(1)農民運動會的規模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應該適當加以控制,不能把農業生產勞動技術項目設置為大賽項目,而應該大力挖掘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并設置為比賽項目。
(2)農民運動會通過多年的發展,在舉辦形式上越來越注重華麗的外表,有些環節流于形式,如開幕式應當予以簡化,參與人員應該以農民為主。
(3)農民運動會給主辦地政府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因為農民運動會的主辦不一定給當地政府帶來經濟收益,不一定非得修建新的體育場館,盡量利用當地學校體育場館。
(4)農民運動會依然在城市舉辦,給農村、農民沒有帶來實質性影響。農民運動會可以嘗試去縣城和鄉鎮舉辦。應該讓農民全程參與整個賽事包括組織工作。
(5)假農民現象依然嚴重,不管是全國農民運動會還是省市縣的農民運動會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根治。在資格審定時應該嚴格把關,對農民身份加以明確的界定。
[1]張志梅.第七屆全國農民運動會第五屆全省農民運動會籌備工作動員會召開[N].河南農業,2011-10.
[2]劉會平,程傳銀,孟凡花.全國農民運動會特征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9,7:5.
[3]盧志勇,潭軍.世紀農運,生態農運——第五屆農民運動會給宜春帶來了什么[J].體育文化導刊,2004(12):6-7.
[4]海濤,林育禎,曾亞清.大型體育賽事:現代城市營銷的有效途徑——泉州承辦第六屆全國農民運動會的營銷之道[J].體育營銷,2008(11):68.
[5]劉宗豪.第七屆農民運動會與南陽市體育文化旅游開發研究[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6(6):93.
[6]趙光圣,郭玉成.武術套路競賽方法改革的新思路[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28(1):29-32.
[7]農業部關于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農民運動會競賽總規程》及各單項規程的通知[R].2003-05.
[8]林艷興,鄒思球,葛友愛.訪中國農民體協主席陳耀邦[N].農民日報,2004-10-25.
[9]高小愛,秦婕.對甘肅省第4屆農民運動會若干問題的思考[J].遼寧體育科技,2004,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