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 王海紅 湖北省中央企業會計學會 帥行福
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探析
●武漢大學 王海紅 湖北省中央企業會計學會 帥行福
企業加強成本管理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必要手段,也是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新經濟形勢下企業加強成本管理更是重中之重,然而現實情況卻是我國大部分企業在成本管理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首先對企業加強成本管理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其次闡述了我國企業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企業成本管理的措施。
企業成本管理 必要性現狀 解決措施
企業作為追求利益的微觀經濟體,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投入產出法是企業用來衡量經濟效益的常用方法,企業的利潤不僅僅取決于企業投入的多少,更取決于成本的大小。因此,企業的成本管理直接決定著企業經濟利潤的實現情況,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決定作用。
成本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項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決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學管理行為的總稱,具有預測、計劃、控制、考核、分析和決策等管理職能。成本管理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綜合競爭能力,決定著企業的長遠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企業要持續擴大再生產,控制成本是重要前提。基于投入產出的經濟效益原則,只有當企業的收入大于成本時,企業才有寬裕的資金用于擴大再生產;相反,如果企業的收入還不足以彌補成本,那么企業不僅會經營困難,嚴重時還會陷入破產危機。尤其是目前大多數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資金有限,卻又普遍面臨著集資難的問題,時常面臨著企業資金鏈斷裂的危險,此時控制成本便成了中小企業能夠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企業加強成本管理可以提高企業利用資源的水平,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實現其長遠發展戰略。第二,加強成本管理有助于提高企業決策的科學性。成本規劃、成本計算、成本控制和業績評價是企業成本管理的主要內容。通過成本預測,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以及其所處的外部環境,為企業一定時期內的經營規劃成本目標和水平,仔細對比實現成本目標的各項方案,從而使企業做出最正確、最有效的成本決策。此外,企業決策的正確性還取決于企業信息的有效性,加強企業成本管理可以進一步保障企業成本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為企業做出正確決策提供信息支持。第三,成本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環節,對于企業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企業成本管理范圍涉及企業每個部門、每位員工,企業加強成本管理的無疑有助于企業各部門、各個員工嚴格履行各自的職能,通過緊密協作,高質量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一)企業成本管理理論滯后。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理論經歷了20世紀50至70年代的“萌芽期”、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的“思考期”和20世紀90年代至今的“引入創新期”三個階段。成本管理理念由最初只注重簡單的成本核算,將成本管理的內容僅限于計量成本、分配費用以及報告成本信息,到后來普遍被認為是一項管理活動,具有預測、計劃、控制、考核、決策等基本職能。我國的成本管理論正在不斷地趨于系統化、理論化。盡管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理論取得了很大進步,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成本管理理論研究的視角較狹窄。成本管理通常被歸入管理會計的范疇內,管理會計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集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于一身。而我國的成本管理理論研究缺乏跨學科的交叉研究,通常只是就成本論成本,很少進行多學科的交叉分析。這樣便造成了我國成本管理理論視角比較狹窄,也決定了我們對理解成本管理的程度比較淺顯、范圍也比較片面,不能較好地用于企業成本管理實踐的指導。
2.成本管理理論的研究重點限于內部管理。我國學者對成本管理的研究偏重于企業的內部管理,經常忽視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的變化,從而導致許多成本管理理論的研究都針對企業內部,更多地是為企業內部決策提供信息,卻無法反應外部宏觀環境的變化對企業成本管理提出的要求。
3.理論與實踐很難相結合。學者們雖專注于研究成本管理理論,但是很少深入企業去了解成本管理理論的效果以及企業成本管理的實踐經驗,所以許多成本管理理論就只能停留在理論階段,無法與企業管理實踐相契合。
(二)企業成本管理范圍僅局限于生產環節。一方面,企業成本管理強調“供——產——銷”全過程管理,而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片面認為成本管理就是對企業生產環節的制造成本進行核算與控制,成本管理的范圍也僅限于生產環節,忽略了供銷環節的成本,如物資采購環節的成本、銷售成本等。但這些環節的成本控制往往對企業有效控制成本具有重要影響。比如,不合理的物資采購制度容易導致采購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從中牟利,企業購進的物資往往并不是價格最優的,即便企業采取最高限價等控制物資采購價格也不能避免。又比如,企業產品在銷售環節的成本大小直接關系著企業利潤的實現以及前期所付成本的補償。
(三)企業成本控制手段不完善。對于現階段我國大多企業來說,成本管理的手段重點在于事中控制和事后糾錯階段,比較片面,也明顯不利于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事前控制同樣不容忽視,對于生產型企業來說,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在產品設計階段就已經發生了90%以上的成本,或者可以清楚辨認,所以該階段產品的設計方案、生產工藝、生產流程以及材料的選取和利用等都對企業投產后的成本高低起直接的決定作用。企業若不能有效地將該階段的成本控制在一定的水平范圍內,企圖通過事中的厲行節儉以及事后的成本補救措施,很難取得顯著效果;相反如果企業事前控制得好,有助于后續成產經營過程中不必要的成本開支,可以大幅度削減企業成本。
編制成本預算在企業成本管理事前控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國許多企業對成本預算編制給予的重視程度不高,沒有按照成本管理理論的要求進行成本預算方案的編制,導致企業缺乏明確的成本管理目標,從而也缺乏成本控制的驅動力。具體來說,許多企業在編制預算年度的成本預算時,通常采用在上年度預算的基礎上將成本減少或增加幾個百分點,導致預算方案看似合理,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地反映預算年度具體項目成本控制的實際需要。
(四)成本核算方法落后。企業成本核算方法有多種,每種方法都有不同的適用范圍。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主要采用品種法和分步法的成本核算方法,只有極少企業采用分批法。品種法和分步法一般適用于大批量、品種單一、重復的產品的生產,這種方法忽略消費者需求個性、生產方式粗放,不利于企業提高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而分批法則多適用于小批量、品種繁多的產品生產。隨著消費者需求趨于多樣化、個性化,產品的生產也由生產導向型向市場導向型轉變。企業需要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來生產產品。產品的多樣化必然要求原材料、生產工藝的不同,也必然要求產品成本分配隨之改革,分批法更適應消費者需求的優點理應成為企業核算成本的最優選擇。
(五)企業成本管理意識比較淡薄。企業成本管理還強調“全員參與”的管理理念,要求各部門所有人員都必須具有成本控制意識。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并未充分重視成本管理的全員參與,一些管理層甚至認為企業成本管理僅是財務部門工作人員的職責,與其他部門的關系不太,而工作人員一般認為企業成本管理是管理人員應該關注的問題,與自己沒有多大關系。正是這種觀念導致了企業全體上下人員成本管理意識的薄弱。企業成本管理單靠某個部門、某些工作人員的努力是不行的,要求所有工作人員不僅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更要在工作中不斷尋找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費用開支、減少不必要支出的工作方法。每個工作人員的工作都與企業成本管理密切相關,只有每個工作人員從自身做起,嚴格控制工作中的各項成本費用,才能從總體上提高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
(一)不斷完善、創新成本管理理論。 一方面,要擴大成本管理理論的研究視角,不能只局限于管理會計的研究,要結合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綜合進行研究。通過跨學科、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企業成本管理的本質,形成比較系統完善的企業成本管理理論,從而更好地指導企業成本管理實踐。另一方面,企業成本管理理論不能將重點僅放在內部管理上,瞬息萬變的外部市場環境以及競爭對手的動態都應該是企業成本管理應該重視的。企業成本管理理論的研究范圍需要不斷向外延伸、拓展,將外部環境納入理論研究的范圍,使企業成本管理理論更加系統、完善。除此之外,成本管理理論不能只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而應該與實踐緊密結合。學者們不能僅局限于理論的研究,而應該親自深入企業成本管理實踐,結合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企業管理的實際情況,適時總結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的經驗,更重要的是發現不足,并摸索其解決方法,不斷完善、創新企業成本管理理論,更好地提升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
(二)擴展企業成本管理的范圍。企業成本管理的重點應該由生產環節拓展到“供——產——銷”全過程。企業成本管理中上、下游的成本管控也很重要。物資采購成本在企業總成本中的比重通常比較大,做好企業向上游企業的物資采購成本控制是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重要手段。企業應該在每個生產年度開始時制定該年度生產材料預算,并提前進行物資采購,盡量避開原料需求高峰期,避免高價采購,這樣可以有效降低企業在產品制造前的物資采購成本。其次,要注重維護與一些老客戶的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建立起穩定的物資采購網絡,爭取以較低的價格獲得所需原材料,提高供貨的及時性,以降低企業采購成本以及保障企業及時有效進行生產。另外,要建立起物資采購信息網絡,利用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主動搜尋材料價格以及供應商的信息,根據企業產品生產計劃以及成本控制目標篩選最合適的原材料供應商,科學控制企業采購成本。
另外,企業產品生產出來以后并不意味著生產任務的完成,產品的銷售環節是決定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敗,決定著企業利潤的實現。對于下游企業批發商,企業也應該與其保持穩定的合作關系,注重維護與客戶的關系,一方面爭取實現零存貨,節省商品庫存成品;另一方面實現銷售環節成本的節約,避免客戶群不穩定所導致的銷售成本增加。
(三)采用現代化的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法。企業成本管理應該貫徹全過程的管理理念,將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結合,以全面提高企業成本管理的科學性。成本管理的起點是制定成本控制標準,事前控制注重事前的預測與決策,企業通過成本預算將企業成本控制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預測企業生產管理種可能發生的各項支出,制定成本控制標準,并制定各項成本節約措施。事中控制的重點是要提高企業控制成本的能力,嚴格執行成本控制標準,審核各項成本開支和資源的耗費,監督成本的發生。在事后控制中,通過考核企業各項成本支出事項,發現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責任歸屬,并找出具體的解決方法,形成書面性的報告,反映給企業管理層,從而為企業成本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提供經驗與借鑒。
對于被企業經常忽視的事前控制環節,企業應針對該年度具體項目、本企業的生產技術等實際情況,編制相應的科學、合理的企業成本預算,明確成本預算的內容,包括日常費用和專項費用成本預算,嚴格控制資金使用情況,降低資金使用成本,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四)改進企業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的方法有許多,常用的主要有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這三種方法各有自己的適用范圍以及優缺點。企業由于生產工藝、生產組織以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也不同,得到的結果會有很大差別。企業要想選擇更適合的成本核算方法,前提是要了解自身的特點,這要求企業深入了解本企業的產品生產工藝、技術以及流程。另外,由于企業財務人員是成本管理的核心人員,因此其必須熟悉掌握各種核算方法,在工作中能夠根據企業實際需要靈活選用成本核算方法,做好各項成本管理工作。
(五)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意識。企業加強成本管理的主體是全體工作人員,應該包括所有影響和參與企業成本支出形成和發生的人員,企業各部門、各員工都應該是參與到企業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實踐中來。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意識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企業管理層應該全面認識成本管理,要用戰略的眼光看待企業成本管理,轉變企業傳統的成本管理理念,根據市場發展趨勢將企業成本管理與企業發展戰略結合起來,制定科學的成本管理制度,營造一個良好的成本控制環境;二是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向全體員工宣講成本管理的理念、必要性,從而使每一位員工都能意識到成本控制與節約與自己息息相關,將成本管理真正運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三是企業可以引進專門的管理人才,定期組織員工進行與成本管控相關的培訓與學習,使其具備熟練的成本管理知識與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支出。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中,成本領先作為企業取勝的關鍵戰略之一,使成本管理成為所有企業都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企業必須及時轉變觀念,進一步研究成本管理理論,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推動企業成本管理革新,從而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低成本始終是企業競爭力的根本,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離不開其成本管理水平。只有企業不斷提升成本管理水平,積極構建以成本管理為核心的現代化企業管理體制,企業才能在競爭中擁有成本優勢,立于不敗之地。■
1.王鳳娟.2014.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16。
2.宋海霞.2014.新形勢下企業成本管理探析[J].會計師,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