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歷史上的南北朝是極為混亂的一個時期,戰亂頻仍,朝代更替頻繁,大量士人被迫遠離故國家園流寓異國他鄉。尤其是在梁際的兩次大動亂——侯景之亂和江陵之陷后,南朝的大批文士,如庾信、王褒、顏之推、宗懔、沈炯等,都被迫奔北。在這批北上的文人中有一群身份比較特殊的人物——蘭陵蕭氏家族,他們出身蕭梁皇室貴族,因戰亂和宗族內部爭斗等多以家族形式集體流寓到北朝。蘭陵蕭氏,在南朝時大都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已具有較高的文學修養,流寓北朝后受到北朝統治者的優待,創作了數量可觀、質量上乘的一批文學作品,對較為蕭瑟的北朝文壇來說,他們的出現豐富了北朝文壇。而蕭愨是其中文學成就較突出者,頗負盛名。
蕭愨,北朝齊隋間文人,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生卒年不詳,其生平資料現存甚少。《北齊書·文苑傳》僅載:“蕭愨,字仁祖,梁上黃侯曄之子。天保中入國,武平中太子洗馬。”①他是南朝梁武帝蕭衍之侄孫,梁末入齊(約550—559年間),后歷周入隋。據《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等記載,蕭愨有文集九卷,只可惜這些文集均已佚失?,F存詩17首,散見于《初學記》《文苑英華》《樂府詩集》等書中,逯欽立輯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齊卷》。其存詩數量遠遠超過除庾信之外的其他入北文人,甚至超過溫子升、邢邵、魏收等北朝本土著名文人。此外,在北齊文壇上,被舉出“工于詩詠”的,僅有荀仲舉、蕭愨二人②。由此可見,對于詩歌創作不甚發達的北齊詩壇來說,蕭愨可謂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
圖3中的產品質量信用理論模型是企業產品質量信用關系模型的一種表達方式。產品質量信用意愿、產品質量提供能力是產品質量信用水平的內部決定因素,對應的影響指標為決定型指標。產品質量保障能力是產品質量信用水平的外在表現因素,對應的影響指標為反映型指標。即產品質量信用意愿、產品質量提供能力和產品質量保障能力三個方面是該關系模型的輸入,輸出的是產品質量信用水平。因此,企業產品質量信用評價的關系表達式可以表示為:
“流寓”一詞最早見于《后漢書·廉范傳》:“范父遭喪亂,客死于蜀漢,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歸鄉里。”③《古代漢語大詞典》(徐復等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版)對該詞的解釋是“寄居在異鄉”;同時“流寓”也是舊方志門目,方志常設篇目名稱,屬人物傳、人物志之類,記載寓于本地日久而定居下來,對當地作出過一定貢獻的外籍人及其生平事跡,如清順治年間賈漢復《河南通志》列“流寓”門,有的志書則設為一目。由此,可以判定“流寓”一詞是指人離開故土家園而寄居異國他鄉,它具有一種地理文化意義。所謂“流寓詩”是指因戰爭、仕宦、政治避難等原因遠離故國家園,寓居或滯留于異國他鄉的文士在其寓居的文化區域內所創作的詩歌作品。從蕭愨現存詩歌的詩題和描寫內容來看,基本可以斷定其創作于流寓北朝之后,故稱其為“流寓詩”。
從蕭愨現存的流寓詩來看,不論是詩歌的形式、詩歌的內容,還是詩歌傳達的情感等方面都與傳統的北朝詩歌有著明顯的不同,較多地展現出了南朝齊梁詩歌的風采。南北文學風格本就大相徑庭,對此古人早有論述:“江左宮商發越,貴于清綺;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④,詩歌作為當時文學的一大主流亦是如此。齊梁詩歌因其共性往往并稱,是南朝詩歌的典型代表,它以永明體和宮體詩為代表,簡單來說,齊梁詩歌的主要特點是注重詩歌的形式美和音樂(聲律)美,辭藻華美而缺乏內在的精神實質,也即常為人所詬病的“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⑤,總體風格趨向于清麗綺艷。蕭愨早年深受南朝文化的浸潤,后雖被迫流寓北朝,但南朝文化的影響仍然根深蒂固,由其流寓詩中展現的齊梁遺風可見一斑。
一是采用成熟的五言句式。蕭愨的流寓詩除《春日曲水詩》⑥一首為雜言(五、七言相雜)之外,其余均為較為成熟的五言詩。且詩歌篇幅長短不一,句式靈活,少則四句,如《和司徒鎧曹陽辟疆秋晚詩》,多則二十句,如《奉和濟黃河應教詩》《奉和悲秋應令詩》等,更有八句、十二句、十六句不等。而齊梁詩歌處于古詩向律詩轉變的過渡時期,也多為五言詩且對聲律、對偶等有著精細的追求,但對句式的多少并沒有硬性的規定。顯然,齊梁詩歌句式的這一特點仍被蕭愨所承襲。
二是情真意切的唱和詩,其中既有應王公貴族之命而和的應令詩和應教詩,又有與友朋之間的酬唱詩。蕭愨此類詩作也不在少數,如《奉和元日詩》《奉和濟黃河應教詩》《和崔侍中從駕經山寺詩》等。這類詩歌也是與齊梁詩歌中的唱和詩一脈相承的,注重真情實感的傳達,從中亦可尋見齊梁唱和詩歌的影子。以其中《奉和悲秋應令詩》一首為例加以說明:
三是注重用典。蕭愨詩中用典之處可謂比比皆是,例如在《奉和悲秋應令詩》中,“劉安悲落木,曹植歡征蓬”,蕭愨就借用了淮南王劉安和陳思王曹植的典故⑧,悲秋的同時也寫出了身世漂泊之感;再如《奉和冬至應教詩》末尾兩句“慚無宋玉辨,濫吹楚王臺”即運用了宋玉《風賦》的典故。眾所周知,齊梁詩歌即有注重用典的傳統,其時詩人以使典隸事為能事,史書中對此多有記載,如《梁書·沈約傳》中就載有沈約與梁武帝比“栗事多少”之事,從中可見齊梁詩人對用典的重視程度。蕭愨詩作也很好地繼承了齊梁詩歌的這一傳統。
蕭愨存詩數量雖不多,但包含的題材內容卻并不單一,主要有以下兩類:
一是細膩生動的詠物詩,這是蕭愨詩歌的主要題材,共9首,占到了其存詩總數的一半以上,且多為應制詠物之作。“高臺”“巖石”“屏風”“桃花”“流水”“琴”“竹”等意象均入其詩,詩人觀察細致、筆觸細膩、狀物工細生動,這與齊梁詩歌善于從日常生活及其尋常事物中發現詩意,著意創作詠物之作不無關系。如《聽琴詩》云:
根據生態區劃分的標準與原則[6],將黃土高原劃分為九大生態區(圖1),依次為燕山—太行山山地落葉闊葉林生態區(Ⅰ-10),汾渭盆地農業生態區(Ⅰ-11),黃土高原農業與草原生態區(Ⅰ-12),秦巴山地落葉與常綠闊葉林生態區(Ⅰ-15),內蒙古高原中東部典型草原生態區(Ⅱ-1),內蒙古高原中部-隴中荒漠草原生態區(Ⅱ -2),內蒙古高原中部草原化荒漠生態區(Ⅱ -3),祁連山森林與高寒草原生態區(Ⅲ-1),江河源區-甘南高寒草甸草原生態區(Ⅲ-4)。
掩抑朝飛弄,凄斷夜啼聲。至人齊物我,持此悅高情。⑨
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內部審計的各種手段都是為了企業能夠擁有一個更加完善、細分的財務系統,并且能夠強化企業的監督管理。在財務管理系統中,一般規避的財務風險屬于企業外部風險,但內部審計負責幫助企業去規避企業內部管理等方面的風險,雖然兩者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兩者的目的都是幫助企業有效規避風險。
詩作描寫細膩,刻畫纖工,具有齊梁詠物詩歌的典型特征。前兩句為環境描寫,交代聽琴時的環境氛圍,引起全詩;中間兩聯描寫琴聲,形象生動,著重刻畫聽琴后所引起的心理感受;最后引用莊子“至人無己”與“物我齊一”的典故,以曠達之語作結,寫出了為琴聲所感染后,人、樂合而為一的至高境界。全詩圓融完整,讀來清新流暢,麗彩紛呈,仿佛琴聲就在耳旁,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主要有專題分類、統計分析及查詢檢索等功能。數據可以通過圖表展示的方式,按水利工程、農村水利、河湖開發治理、行業能力等四大專題進行統計分析。查詢檢索主要分為簡單檢索和高級檢索,實現對數據的模糊查詢、屬性查詢、多條件聯合查詢、詳細信息查看、定位等功能。
二是語言精巧工致、清新自然。這與北朝本土詩歌語言的質樸、蒼勁有著明顯不同,而與南朝齊梁詩風相近。蕭愨最負盛名的詩句莫過于《秋思詩》中“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一句,對仗工整,讀來清新自然,尤其是動詞“落”和“疏”的運用,貼切恰當,并無雕琢痕跡,詩中蘊涵了無限畫意,令人不覺充滿遐想。這也難怪《北齊書·蕭愨傳》稱這兩句“為知音所賞”⑦。另外,如“窗梅落晚花,池竹開初筍”(《春庭晚望》);“弦隨流水急,調雜秋風清”(《聽琴》);“葉疏知樹落,香盡覺荷衰”(《和司徒鎧曹陽辟疆秋晚詩》)等,也同樣清綺流麗,是不可多得之佳句。
除上述兩點之外,蕭愨的流寓之作注重摹物抒情,這與當時重視經國大業以寫作應用文章為主的北朝詩人有著較為明顯的不同。與此相反,這也恰恰契合了南朝齊梁詩歌一貫以來的抒情傳統。這也是蕭愨流寓詩具有齊梁遺風的一大表現。
便坐翻桑葉,長坂歇蘭藂。檐喧猶有燕,陂靜未來鴻。
蟬噪聞疑斷,池清映似空。劉安悲落木,曹植歡征蓬。
發言形惻隱,睿作挺神功。下材均朽木,何以慕雕蟲。⑩
重明豈凝滯,無累在淵沖。隨時四序合,應物五情同。
失地農民再就業培訓參與決策機制的探討—基于扎根理論的質性分析………………邵愛國 李 銳 韋洪濤(121)
此詩雖為奉和之作,但并沒有歌功頌德諂媚于上,而是以“悲秋”為主題,“劉安悲落木,曹植歡征蓬”一句更是真情吐露,借助古人形象,將蕭瑟秋景與飄零的身世聯系起來,抒發了詩人的流寓情懷。蕭愨詩中多次寫到秋天,想必這不僅僅是因為“悲秋”是詩歌的傳統主題,更多的是這肅殺的秋景讓流寓異國他鄉的詩人感同身受,從而引發其詩意。
此外,蕭愨還有一些清新自然的寫景詩以及描山摹水之作等。這類詩歌同樣也與齊梁詩歌的同類型詩歌十分相似。在此不一一贅述。
秋天擬文學,秋水擅莊蒙。草濕蒹葭露,波卷洞庭風。
蕭愨的流寓詩歌之所以保持較多的齊梁遺風,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中既有蕭愨個人的原因,也有當時北齊詩壇創作風氣以及南北文學發展不平衡的原因,同時也是北朝詩歌內部發展規律的必然趨勢所使然。
首先,從蕭愨自身來看,蕭愨出身于南蘭陵蕭氏皇族,身世顯赫(這在前文已有論述),流寓北朝之前一直過著上層貴族的生活,且蘭陵蕭氏家族人才輩出,多文學之士。因此,在蕭愨入北前,他周圍有著良好的文化環境,齊梁文學傳統對他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影響,也為其日后的詩歌創作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正是由于蕭愨特殊的尊貴身份再加上其自身的出眾才學,流寓北齊之后,蕭愨并沒有像流寓北周的庾信等人一樣懷才不遇,任一些虛職,而是受到統治者的優待,不僅在政治上受到禮遇,擔任要職,而且在文化上也受到信賴(由讓其擔任太子洗馬一職就可看出),所以,蕭愨的流寓生活不但不算艱苦反而較為優渥,與在南朝時并無太大差異。而且當時的南朝陳已代梁,復國無望,蕭愨諸人也只能隨遇而安,以一種較為輕松的人生態度淡然處之,加之當時的士人對朝代更替之事已司空見慣,家國觀念不是很強,正如宋人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中指出的那樣:“齊、梁以來,視易君如弈棋,士鮮知節義?!盵11]更何況一直以來的貴族生活仍得以維持,寄情于輕艷生活也便成了順其自然之事。適于表現此種情懷的齊梁詩歌也自然被蕭愨加以繼承。
其次,蕭愨流寓詩歌具有“齊梁遺風”也與當時北齊詩壇的文學風氣有關。一般認為,北齊文壇的文學風氣是由北朝本土作家邢邵和魏收二人引領的,按逯欽立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二人存詩皆不多,且也多為風格綺靡的公宴、思婦以及奉和之作,如邢邵的《思公子》《三日華林園公宴詩》等,魏收的《美女篇二首》《后園宴樂詩》等,追求藝術上的精細唯美,這一點與齊梁詩歌并無二致,只是相比來說,邢、魏之詩語言較為質樸,還達不到齊梁詩歌的華瞻之美,這也恰恰是其可取之處。雖二人著力處并不在詩歌而在經國之文章,但從此二人的詩歌創作中亦可窺見北齊詩壇之風氣,也即唯齊梁詩風是從,在藝術上追求華美,審美日趨瑣細,與此同時也逐漸失去了北方文學特有的精神與特點。此外,從顏之推對當時文風的批評“今世相承,趨末棄本,率多浮艷”[12],也可窺見其浮艷之風。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北齊詩壇呈現出較多的齊梁詩歌的風貌,這也就難怪本身早已深受齊梁文學浸潤的蕭愨,在入北后的創作中仍保持著濃厚的“齊梁遺風”。
再次,這也與南北文學發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北朝詩歌內部發展規律有著密切的關系。南北文學雖各有千秋,但總體而言,相對于北朝來說,南朝文學更為發達。正如有論者指出的那樣:“就政治而言,北朝征服南朝,就文學而言,卻是南朝征服北朝?!盵13]也正是這種在文學上南強北弱之勢,迫使北朝文學不得不向南朝文學積極靠攏,詩歌作為文學的典型形式也是如此,然而這不僅僅是北朝統治者提倡的功勞——從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始,北朝統治者開始崇尚文學,更是文學家自身和文學本身自主的選擇,至東魏北齊朝,隨著南北文學交流的加強,北朝本土士人紛紛取法江南文士,常常模擬南人之作。蕭愨在這種文學氛圍下北奔入齊,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他不可避免地會保持有南朝文學傳統的優越感,并且此種心態也對他的創作產生重要影響,即其詩歌中“齊梁遺風”的展現。與此同時,這也是北朝詩歌內部發展的必然趨勢使然。這是因為,一種文學樣式的發展過程必然要不斷受到外來文學的影響,并在不斷地推陳出新與自我否定中走向成熟。北朝繼承漢魏以來的古樸詩風,質樸的同時也略顯簡單,要想得以繼續發展,勢必要經過一個改造的過程,南朝綺靡詩風的北傳正是一個轉變的契機,接受并推崇南朝詩風也成為一種必然,這種趨勢一直延續到隋唐之際,陳子昂等人一出,才逐漸得以扭轉,這也才會出現盛唐詩歌的繁盛局面。蕭愨作為當時先進文化(南朝文化)的傳播者,加之其又缺乏庾信諸人的家國之痛與懺悔意識,創作本身就擅長并受到推崇的文學樣式——齊梁詩歌,也在情理之中。
洞門涼氣滿,閑館夕陰生。弦隨流水急,調雜秋風清。
綜上所述,蕭愨流寓北朝后創作的詩歌并沒有過多地沾染上北地文風,而是較多地保持了齊梁詩歌的風貌。其詩歌的總體特征正如邢邵在《蕭仁祖集序》中寫到的那樣,“蕭仁祖之文,可謂雕章間出”[14],所謂“雕章間出”就是指蕭愨詩文文辭雕琢精細,辭藻華美。同時,“蕭散”“宛然在目”[15]的清麗之美亦是其詩歌的一大特征。這既得益于齊梁詩歌的傳統,又與北地自然人文環境不無關系,從而形成了蕭愨比之齊梁詩歌更為清麗自然,比之質樸簡單的北朝詩歌更為圓潤華美的獨特風貌??梢哉f,蕭愨及其流寓詩作的出現給北朝文壇注入了一定活力,促進了北朝本土詩歌的發展,并在南北文風交流中產生了一定影響。
“像付朝近、付家文這樣完成廁所改造的,陸樓村共有269戶,基本實現了全覆蓋?!痹摯妩h支部書記楊永奎說,“在 ‘廁所革命’推進和管理過程中,村里探索‘6S’管理法,包括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和學習六大項,確保物有其所、物歸其所?!?/p>
注釋:
2)節能效益。天然氣是潔凈能源,廣泛用于燃料、化工原料,天然氣發電等,回收1000 m3天然氣可節省1 t自用油?;厥? m3天然氣可以發電3 kWh。
①②⑦[唐]李百藥:《北齊書·文苑傳》,中華書局,1972年,第627頁,第628頁,第628頁。
③[宋]范曄:《后漢書·廉范傳》,中華書局,2007年,第1101頁。
④[唐]魏征:《隋書·卷七十六》,中華書局,1974年,第1370頁。
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該研究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 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⑤[唐]陳子昂在《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曾云:“仆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嘆。”
⑥該詩《初學記·卷三》作《春賦》,因此也被嚴可均輯入《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
⑧劉向、曹植二人在歷史上都出身皇室,以文名世,渴望建功立業卻常懷不遇之感。另《淮南子》有“凡見葉落而知歲暮,故葉落而長年悲”之句;曹植《雜詩·其二》有“轉蓬離本根,飄飖隨長風”之句,借蓬草自況,寫身世飄零之感。
④濕地與尾水處理工程:利用生態濕地及穩定塘,將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的尾水,通過生態處理,利用土壤、植物、水系統中物理、化學和生物工程處理、凈化,使尾水水質符合農田灌溉及淮河入海水道水功能區標準,部分用于周邊農業灌溉,部分排入淮河入海水道。項目實施,可以有效改善白馬湖周邊水環境,在洪澤縣白馬湖周邊農村面源污染實踐中得到有效應用。
⑨⑩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2011年,第2279頁,第2276頁。
[11][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12][北齊]顏之推:《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中華書局,2007年,第249頁。
[13]鄒紀萬:《魏晉南北朝史》,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216頁。
1102 粒狀頭樣蛋白 2 下調誘導上皮間質轉化促進腫瘤細胞對吉非替尼耐藥 洪永剛,郝立強,畢峰瑞,顏宏利
[14][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華書局,1958年,第3842頁。
[15]語出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吾愛其蕭散,宛然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