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啟元
(常州工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江蘇 常州 213002)
中共中央《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明確提出:“要抓好黨的十八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工作,把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推進黨的十八大精神“三進”工作中擔負著重要職責。因此,將十八大精神傳遞給廣大青年學生,推進十八大精神“三進”工作,用十八大精神武裝青年學生,是每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當前主要和重大的政治任務?!八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以下簡稱“基礎”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主干課程,教師有責任在課堂教學中全面貫徹、突出體現黨的十八大精神,找準課程教學內容與十八大精神的結合點,積極探尋十八大精神進課堂的有效形式。
黨的十八大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薄盎A”課程性質決定其必須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堅持不懈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學生頭腦,切實提高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努力把大學生培養成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可以通過“基礎”課第三章“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教學闡釋“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等方面全面考慮、認真準備,切實改進教學方法,“把科學理論融入感人事例,把抽象道理融入鮮活人物,把深邃邏輯融入通俗話語,把理性思考融入感性場景,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使學生愿聽愛聽,學有所獲,受到啟發”[1]。
首先要講清“立德樹人”這個詞的含義?!傲ⅰ笔菢淞?,“德”是德業。“立德”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樹人”是培養人才的意思,出自《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绷⒌聵淙?,就是樹立德業,給后代做榜樣,培養人才。通過學習使大學生認識到:高尚的道德素質是成人成才的前提和根本。
其次,運用名人名言講解“立德樹人”。自古以來,我國就有重視德育的傳統??鬃幼钤缣岢龅陆陶镜乃枷?,并豎起了天下歸“仁”的旗幟,將“仁”作為人生高尚的境界。從春秋戰國的孔孟,到唐宋的韓愈、周敦頤,再到現代教育家陶行知等學者,都在自己的著作中闡述了“德育高于教育”的思想。古往今來,人類的教育實踐充分表明,“做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
再次,利用近幾年頻頻發生的大學生殺人案件說明“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如馬加爵事件、藥家鑫事件、南京大學“1·19”碎尸案、復旦大學研究生飲水機投毒事件……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在他們身上會發生這種惡性事件?讓學生充分認識加強自身道德修養的重要性。
十八大報告第一次把“三個倡導”寫入黨的報告之中,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礎”課程教學中,“可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一條紅線,貫穿于整個‘基礎’課教學之中”[2]39。“三個倡導”要重點融入相關章節。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論述,可以體現在緒論第二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講授中。對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講授,可以體現在第一章第二節第三目“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教學之中。對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講授,可以體現在第六章第一節“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等內容的教學之中。而在講授第四章第四節“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時,應結合實際,闡釋“愛國、敬業、誠信、友愛”的涵義和要求,引導學生深刻領會、自覺踐行。
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應該將提升道德素養、強化誠實守信作為教育的重點。對此問題的解讀,可以以近年來中國公民境內外旅游中出現的一些不文明行為作為案例,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近年來,中國出境游客不斷增加。然而,巴黎街頭中文標語的“請勿喧嘩”、首爾自助餐廳的“請勿浪費”、泰國王宮洗手間的“請便后沖水”、紐約地鐵站的“請勿插隊”,等等,都說明了少數中國人在境外出現不文明言行,嚴重損害了國家形象。今年以來,有關中國人境內外旅行種種不文明舉止的報道集中爆發:如計劃飛往荷蘭的6名中國頭等艙乘客,不系安全帶,沖著機長和空姐大爆粗口;放任小孩在機艙過道大小便;旅客砸壞登機口門,亂開應急艙門。更有一些中國游客在街上隨意扔垃圾,西餐廳里想吼就吼,進音樂廳穿牛仔T恤,在肅穆的教堂里大聲喧嘩。以至于在個別國家,有當地人稱中國游客為“會走路的錢包”,直指國人的不文明行為[3]。2013年10月1日,游客在北京天安門觀看升國旗后留下了5噸多垃圾;各地高速公路擁堵嚴重,旅客隨手扔的垃圾滿天飛等?!爸袊F在不缺高科技,我們缺少的是基礎文明。”[3]通過對這些不文明行為的討論,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何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一個有修養、講禮儀的中國人。
十八大報告關于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一些深刻論述,豐富和發展了新時期愛國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如在報告第六部分“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提出“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在報告第十部分“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中,提出愛國愛港、愛國愛澳,提出港澳同胞“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國人的尊嚴和榮耀”,“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圖謀”,“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以任何方式把臺灣從祖國分割出去”。在報告的最后一部分對廣大青年提出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等等。對于這些論述,應結合實際,在第二章第二節“新時期的愛國主義”和第三節“做忠誠的愛國者”中講授。
教學中,要幫助大學生正確理解新時期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引導大學生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自覺維護全民族的團結統一。例如對于釣魚島問題,教師只要講清釣魚島爭端的由來等背景知識,以及我國政府的態度等,讓學生自己理解“牽一發而動全身”,思考如何理性地表達愛國熱情。
十八大報告在第五部分明確提出:“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識”。這些論述對“基礎”課程教學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教學實踐中,應該將這些重要論述重點貫穿在“基礎”課第五章和第六章等章節內容的講授中。
對此問題的解讀,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一是從理論層面闡釋。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和“快”將依法治國方略提到了一個更新的高度?!叭笔峭七M“依法治國”的“空間”要求。推進“依法治國”,涉及我國各領域、各方面,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法律的統一性和權威性,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充分自由和廣泛權利?!翱臁笔峭七M“依法治國”的“時間”要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加快法治建設的步伐,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時,“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二是從現實層面闡釋。可以引用一些現實中存在的問題作為案例來說明。如2012年7月某地因污水排海建設工程項目引發沖擊市政府辦公大樓的群體事件;某地的PX重化工程項目違規征地,環評程序不透明,引發項目基地周圍的部分村民上街游行,圍堵城區的主要交通路口。再如“廈門造城運動”“廣東烏坎村事件”“四川什邡鉬銅礦開發事件”“西安造湖運動”等項目,都造成了極其惡劣的政治影響與社會影響[4]。這些問題充分暴露了一些地方政府官員缺少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依法規范有序進行”。加強網絡的社會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對此問題,可以通過第七章第一節第三目“公共生活中的有關法律規范”的教學,對大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歷次統計報告反映,一方面在校大學生是網民的主力,另一方面網絡成為在校大學生成長環境的重要構成。因而,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強在校大學生網絡道德和法律規范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此問題的解讀,一是要從理論層面闡釋?;ヂ摼W雖然具有虛擬性、開放性等特點,但與現實社會密不可分。因而,網絡世界應該納入法治王國的領地。也就是說,必須充分發揮道德和法律的作用,以道德和法律約束網站文明辦網、網民文明上網。2013年8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舉辦“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參加論壇的與會者們就承擔社會責任、傳播正能量、共守“七條底線”達成共識?!捌邨l底線”即: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這“七條底線”“較為全面地闡明了廣大網民在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的相應責任”[5]。二是從實踐層面闡釋。可以結合當前我國打擊互聯網違法犯罪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深入思考大學生網民如何遵守網絡秩序,自覺規范網絡行為。
黨的十八大在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科學內涵及其相互聯系的基礎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鮮明特色。這一最新精神應該貫穿到“基礎”課程第一章“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的教學之中。
對此問題的解讀,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理解理論,通過實踐教學強化學生的認知。在講述第一章第二節第二目“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時,教師應該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堅持、發展和繼承、創新的關系。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6]。在講述第一章第二節第三目“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時,教師應該講清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唯一正確的道路就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時,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偉大征程中,必須堅持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考察社會實踐基地,深入了解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就,從而堅定“三個自信”。
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面向未來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全黨都要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傾聽青年心聲,鼓勵青年成長,支持青年創業。廣大青年要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在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讓青春煥發出絢麗的光彩?!币芭囵B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這些內容,可以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貫徹在緒論第一節第三目“確立成才目標,塑造嶄新形象”、第一章第三節“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橋梁”和第二章第三節“做忠誠的愛國者”以及結束語的講授中。
對此問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通過撰寫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以及如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最終實現本課程的升華。
黨的十八大精神融入“基礎”課教學,不是簡單地將黨的十八大精神作為知識內容列入教學內容,而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實施過程。它既需要教師深刻理解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將黨的十八大有關理論創新成果轉化為課堂教學內容,更要通過教學讓學生深刻領會十八大精神;既需要教師從課程整體上體現黨的十八大精神,更要通過具體知識點講解黨的十八大精神;既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性,更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盎A”課教師唯有從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政治任務的高度出發,認真領會教學內容,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才能切實增強黨的十八大精神進課堂的教學效果。
[1]陳勇,陳蕾,陳旻.立德樹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4):9-14.
[2]佘雙好.“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貫徹十八大精神的幾個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2013(7):37-42.
[3]吳曉東.“會走路的錢包”在說誰[N].中國青年報,2013-08-18(2).
[4]葉青.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闡述、新要求[N].上海法治報,2012-11-28(A15).
[5]本報評論員.堅守互聯網“七條底線”[N].光明日報,2013-08-19(2).
[6]習近平.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報,2012-1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