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
(山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 濟南 250014)
資產生命周期管理模式(Life Cycle Asset Management,LCAM)是一種變革和創新后的資產管理模式,是系統工程理論在資產管理實際中的應用。我國企業以前一直沿用傳統的全周期成本管理(Life Cycle Cost,LCC),重視資產的成本和耗費,卻忽略了資產的收益和使用效率。這種不完善的管理方式使資產在管理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導致企業資源浪費的現象。資產生命周期管理通過結合工程理論、財務管理和資產管理理論,將企業資產管理目標與企業管理目標統一化、協調化,使評估與考核體系更加科學、健全,使管理信息鏈更加完善。資產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在企業內部以完善流暢的信息平臺為依托,全面綜合考慮資產使命周期各個階段,統籌兼顧以實現企業總體目標的先進資產管理模式。資產的生命周期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前期、中期和后期。資產購置前的投資決策、資產的構建完工以及效益管理等方面屬于前期階段。中期階段則包括信息系統、后續的支出耗費和資產清查。后期階段有資產的盤活、評估、報廢處置等。資產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目標就是在資產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內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降低資產使用的綜合成本,提高企業資源的利用率,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由于歷史和管理體制問題,各個部門屬于不同的管理體系,造成企業內部管理散亂,部門職能交叉,缺乏協調性和科學性。企業的計劃、設備、財務等部門因為各自的職能界限不明確,導致對資產管理的工作很難得到有效的開展。由于舊式的資產分條管理使得各部門間分割程度很大,不利于資產管理信息的流通,也阻礙了企業內部形成一個高效統一的資產管理體系。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現有的資產管理活動得不到深入的落實開展,企業員工由于責任不明也很難樹立資產管理的觀念意識,最終會造成企業資產管理不當、經營不善。如有些企業由于管理制度缺陷“重中間輕兩頭”,對資產在生產環節中的支出和耗費非常重視,卻往往忽略前期階段的投資決策和后期階段的報廢處置,從而使資產的使用效率降低。
企業為了適應發展或經營需要,需要購進或對現有資產進行維修、技術發行等。企業購進的資產需要進行技術改造或者報廢處置時,業務的具體記錄需要等到流轉到財務部門時才落實反映。由于資產管理鏈條廣、部門間分割大,所以導致資產的記錄核算滯后,不能反映企業現有資產的真實價值,有的資產已經報廢卻沒有記錄,有的資產已經購入卻沒有入賬,這些會使企業的資產虛增或者使某些資產成為賬外資產缺乏管理。這種粗放式的資產管理方式缺乏價值與實物統一協調的機制,使實物管理和價值管理脫節,“賬、卡、物”不能根據實際同時變動,嚴重影響了資產管理的效率。
企業由于各部門分割嚴重,部門間相互獨立運行缺乏必要的溝通,造成很多資產管理信息遺失、重復和不準確。各部門間對同一資產管理的闡述不一致也導致了信息傳遞的滯后性。企業通常不注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對資產管理信息的利用效率不高。由于信息傳遞不明確暢通,也導致了資產管理監督工作的開展難度大。另外,各部門人員責權不明確,監督工作很難落實,對之后的資產管理工作績效考核也增加了難度。缺乏必要的管理監督,企業內部常常重使用、輕維護,造成很多資產在未達到預期的生命周期后便退出了生產領域,也造成了企業資產使用的低效益。
資產生命周期管理構建應該契合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針對企業內部目前資產管理的現在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仔細分析,以系統工程理論、財務管理和企業管理方法為指引,以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為原則,統一協調企業員工共同開展。在構建前期首先應提高全員的資產管理意識,普及資產生命周期管理概念,使全體員工充分認識到資產生命周期管理實施的必要性,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全過程是指貫穿資產生命周期的全過程,從規劃、設計、決策、采購、建設、運行、檢修、技術改造到報廢處置整個過程。要在資產生命周期過程中,滿足資產使用的安全性前提下追求資產使用的效益最大化,從而提高企業資源的使用效益,最終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企業還應培養對資產從構建到生產以及技術維修過程有了解的財務人員,以便更準確地進行相關費用的核算,合理確定資產的轉資日期、折舊方式、折舊年限和殘值。企業產品生產線從購買到建設是一個從在建工程到形成固定資產的過程,由于產品升級,我們在考慮產品生產線的生命周期時就需要考慮無形的損耗,可以考慮采用加速折舊法作為固定資產的折舊方式。
要更好地推行資產生命周期管理的構建就需要企業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科學管理制度,強化員工的資產管理意識和觀念,對資產管理過程中的漏洞進行及時清查和補救。對于參與資產管理的各職能部門要明確職責,部門間人員應該及時溝通,及時處理有關資產記錄核算等問題。要補充和完善資產生命周期中的投資決策、效益評估、日常管理、維修、調劑、報廢等配套制度,規范各個資產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的管理程序,使資產的管理具有連續性和高效性。建立資產的投資決策機制,對每個資產的購進進行可行性論證,要保證購進資產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資產安裝建設完成后,需要及時登記入賬,使“賬、卡、物”保持一致,使資產的記錄與實際資產價值相對應。建立資產管理的監督、考核和責任追究機制,使資產管理效果與員工的業績考核掛鉤。只有明確員工的責權利,建立完善的監管管理和考核機制,企業資產生命周期管理的構建才能更好的推進。
由于企業管理落后以及記錄核算方式的不科學,導致企業內資產的價值管理和實物管理嚴重脫節,所以需要改變現在的資產核算方式。首先,清理企業內部現有資產,對照行業、企業管理要求對資產進行分類登記,在資產卡片中增添資產物理位置、外形照片等項目,完善資產信息。其次,建立資產二維碼信息,按照資產屬性編制二維碼,打印并粘貼到相應資產上,做到一物一卡一條碼,使各部門資產的處理信息能夠有效傳遞,確保賬實相符。再次,還需要設立專職人員維護資產的相關信息,例如固定資產的原值、折舊方法、維修支出等;建立溝通反饋機制,使各部門能夠更好的協調工作,改進管理方法;健全以市場為導向的資產記錄核算方式,強化相關資產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從而實現企業資產管理效率最大化。
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 IS),使資產的財務資料和實際情況一一對應進行無縫銜接,保證在資產的生命周期內各個指標數據都能夠真實有效地反映企業內部資產的真實價值,對資產形成動態管理。企業最好利用已經成熟完善的信息平臺工具,安排專業人員根據企業資產管理的實際情況對信息管理系統進行適當的改進,使資產的信息管理系統能夠與各部門職能相對應,增加一些未涵蓋的流程,如:資產報廢流程、出租流程、殘值處理流程、固定資產索賠流程、設備移交使用流程等。在資產開始投入時,企業就應該開始建立相應資產的信息,隨著資產的消耗、修復、技術改造等,相關的人員需要及時做好記錄和核算,需要及時反饋給其它部門和監督人員。由于信息系統建立的初始投資高,所以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一般適用于資產密集企業。這些企業資產數量大、品種多、業務量大,需要精確的數據,資產信息管理系統的高效運行會節約很多繁雜的人工活動。對于一些小企業,如果資產品種單一、數量不大,則應采用更加經濟的人工記錄方式,可以借助財務信息管理信息來傳遞資產的記錄核算信息。
資產生命周期管理的構建需要統一的編碼和指標體系,所以企業需要建立諸如資產投資和購入分析、使用情況分析、利用效率分析和報廢分析等指標。企業應結合自身的戰略發展目標,規劃設計分析指標,在進行資產投資決策時對資產進行投資回收、凈現值、資產報酬率等指標分析,確定資產投入產出效益。在驗收已建成或購入資產時,需要正確核算資產的入賬價值。產品生產線建成或安裝完畢后,需要根據資金流向,進行投資指標分析,對于負效益的投資應該及時采取措施,以避免更多資源的流失浪費。資產的利用效率與企業銷售收入成正比,與平均固定資產凈值成反比,要合理調整兩者的比例,注意對生產的科學合理管理,以促進資產在資產生命周期內的利用效率。資產的轉讓、報廢、處置需要經過嚴格的價值評估,對在資產生命周期使用年限內的資產報廢要進行技術鑒定,并經過審批后方能執行。
資產管理在很多企業的經營發展中有著重要地位,資產本身的獨特、復雜性也使得管理存在很多難度。企業在構建資產生命周期管理的過程中,首先應該結合企業的行業性質和實際情況建立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其次還需要各部門的相互配合協調做好部門的職能工作。另外,建立完善的資產信息管理系統對于資產生命周期管理的構建也是很有必要的。企業應在實踐中逐步改進相關的管理制度,根據經驗來探索完善已構建的資產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循序漸進從而最終達到資產經營效益最大化的企業目標。
[1]張勇、李去峰:基于MIMS分析診斷模型的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流程優化研究[J].華東電力,2010(8).
[2]王玲:論電網企業的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J].中國總會計師,2008(11).
[3]財政部會計司:2010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