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婕,何紅霞,姚美花,周鳳娟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浙江杭州 310012)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常見骨折,多見于老年人,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發生率呈上升趨勢[1]。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目前多趨于手術治療。與動力髖螺釘和股骨近端髓內釘相比,髓內釘InterTan 是新一代髓內固定裝置,主釘的近端采用梯形橫截面設計猶如關節假體柄設計,能加強髓腔內的旋轉穩定性,更符合力學要求,對抗外側應力,提高對外側壁的支持作用[2]。2011年10 月至2012年10 月,本院骨科收治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41例,采用InterTan髓內固定裝置微創手術治療,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1例,男12例,女29例;年齡75~95歲,平均84歲;致傷原因:摔傷36例,車禍傷5例;均為閉合骨折,左側16例、右側25例,患肢較健側短縮0~3 cm,外旋40~90°;按內固定研究協會/美國骨創傷協會(AO/OTA)分型標準[3]:A1型32例,A2型8例,A3 型1例;骨質疏松按照Singh分級[4]:3 級或3 級以下(定義為明顯骨質疏松)32例,無明顯骨質疏松9例;合并心腦血管疾病23例、慢性支氣管炎6例、糖尿病9例、腎病綜合征1例;受傷至手術時間2~7 d,平均4.5 d;手術麻醉:17例全麻,24例硬膜外麻醉。
1.2 結果 41例患者手術過程順利。住院9~18 d,平均13.5 d,病情穩定出院。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患者外傷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常自責,擔心預后,表現為緊張、恐懼和自信心不足。護士耐心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及時解釋手術治療方法、手術前后的護理方案、功能鍛煉計劃和治療效果,并發放健康教育手冊;鼓勵家屬多探視和安慰患者,使其感受到受重視,解除心理負擔,使患者處于良好、放松、樂觀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
2.1.2 合并疾病的處理 由于高齡老人重要器官衰退,基礎疾病也較多,骨折后可加重臟器功能衰退和誘發并發癥的發生,對麻醉和手術的耐受能力較差,故術前積極控制合并疾病。本組合并心腦血管疾病23例,18例經心內科會診后服用降壓、減慢心率藥物,癥狀控制,5例轉心內科治療后血壓、心率控制在手術耐受范圍;6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經禁止吸煙,口服抗生素1周后炎癥控制,呼吸18~21次/min;9例合并糖尿病,7例經內分泌科會診行胰島素治療、2例口服降糖藥后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8.0 mmol/L左右,餐后2 h血糖<10.0 mmol/L;1例腎病綜合征,經腎內科會診,予補充白蛋白、抗生素等抗炎、消腫治療后,白蛋白>35 g/L,肌酐清除率≥50 ml/min。
2.1.3 抗骨質疏松治療的護理 高齡患者不管有無骨質疏松癥狀,抗骨質疏松治療貫穿于整個住院過程,以利于術后內固定牢固及骨折愈合。住院期間,按醫囑皮下或肌內注射鮭魚降鈣素針,用藥過程觀察患者的面色、心率,觀察有無頭痛、惡心、嘔吐等,若出現劇烈惡心、嘔吐,面色潮紅等不能接受鮭魚降鈣素治療患者,按醫囑口服鈣劑(如骨化三醇膠丸、阿侖膦酸鈉維D3等),服藥期間定期檢測血鈣、磷、鎂的水平和肝腎功能,口服阿侖膦酸鈉維D3時不易在飯后服,必須在每天第1次進食、喝飲料或應用其他藥物治療之前的0.5 h,用175~250 ml溫水送服,服藥后避免躺臥;做好飲食指導,指導患者多進含鈣量高的食物,如海產品、羊肉、雞肉、豬肉松、新鮮水果(桑葚、酸棗、柚子、檸檬)等,同時針對高齡患者基礎疾病,宣教時注意因人而異。本組39例患者皮下或肌內注射鮭魚降鈣素針,3例出現面色潮紅,癥狀較輕未處理,自行緩解,2例出現嘔吐,停藥后癥狀緩解;2例口服鈣劑,效果較好。
2.1.4 肺功能訓練 為更好地配合全麻,減少術后肺部感染等并發癥,術前2 d均進行肺功能訓練。訓練方法,吹氣球:患者先吸氣,然后盡力將肺內氣體吹入氣球內,3~4次/d,4~6個/次;深呼吸訓練:患者平臥,護士置雙手距患者胸壁1 cm,吸氣時囑患者盡最大努力用鼻吸氣擴胸,以觸及護士手掌,然后盡量用最慢速度將氣呼出,呼氣時擠壓胸部或腹部,抬高膈肌,以幫助呼出殘氣,10~15次/組,3~4組/d;有效咳嗽練習:指導患者先深吸氣,在吸氣末屏氣片刻,然后爆破性咳嗽,將氣道內分泌物咳出,10~15次/組,3~4組/d。
2.2 術后護理
2.2.1 生命體征監測 雖然行髓內釘InterTan裝置手術是微創手術,創傷小,但術前禁食、術中出血,仍易引起血容量下降,加之術后大量補液,高齡、基礎疾病多,特別患有心肺功能疾病者,會加重心臟負擔,進而引起心力衰竭。予床邊心電監護12~48 h,每1 h觀察及記錄體溫、血壓、心率、呼吸和脈搏氧飽和度(SpO2),同時觀察患者面色、意識及皮膚黏膜色澤,若心率<60次/min或>100次/min,血壓<90/60 mmHg或>150/100 mmHg,觀察和記錄頻率改為15 min 1次;嚴格記錄24 h出入量;監測中心靜脈壓;加強心臟負荷、肺部感染的檢測,當出現心率急劇增快,體溫增高,立即報告醫生。本組1例術后12 h出現房顫,心率120~140次/min,立即減慢靜脈輸液滴速,按醫囑予去乙酰毛花苷針強心、呋塞米針利尿、硝酸甘油針擴血管治療1 h后,恢復為竇性心律。
2.2.2 患肢護理 患者回病房后,常規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雙下肢外展中立位,此時使用自制的墊枕(墊枕長80 cm,高30 cm)放在患肢下方,將患側肢體抬高,以利于靜脈血液回流,減輕水腫和疼痛,促進創口愈合;術后6 h麻醉未清醒時,抓捏按摩患側肢體,方法:雙手抓捏患者的術側肢體,由足端向大腿方向逐級的抓捏,特別是腘窩處,以利于增進血液循環;術后每隔2 h觀察肢體血液循環情況,注意肢端皮膚顏色、溫度及腫脹程度,詢問有無異常的疼痛;術后1周內每天2次測量髕上15 cm、髕下10 cm處的周徑,術后10 d時再復測1次,與健側肢體比較,>5 cm,或者后1 d比前1 d增粗,需提高警惕,立即報告醫生。本組3例患者患肢周徑較健側肢體增粗6~8 cm。
2.2.3 并發癥護理
2.2.3.1 血管栓塞的觀察及預防 高齡患者血液黏稠度高、血流緩慢,加上術中血管內膜的損傷,術后仍要臥床休息,故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風險。無嚴重腎功能受損的全麻患者術前不用抗凝藥物,術后 12 h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0.4 ml;硬膜外麻醉患者,術前12 h內不使用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為防止硬膜外血腫的形成,術后必須在12 h后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0.2 ml,繼而術后24 h使用常規量0.4 ml;嚴密觀察腰背部麻醉針眼處出血情況,注意是否有牙齦出血、鼻出血、手術切口出血等情況,同時監測血小板、凝血時間;腎病綜合征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前后不僅要觀察以上內容,還需評價腎臟功能情況,如肌酐清除率≥50 ml/min,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0.3 ml,如肌酐清除率30~50 ml/min,使用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0.2 ml或酌情減量。本組1例腎病綜合征患者因腎功能受損程度重,肌酐清除率≤30 ml/min,未使用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口服利伐沙班片;24例硬膜外麻醉未發生硬膜外血腫;3例患者患肢周徑較健側肢體增粗6~8 cm,遵醫囑急查D-二聚體,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1例患者左下肢腘靜脈、股淺靜脈血栓形成,立即制動,禁忌按摩和熱敷并請血管外科會診后,醫囑予尿激酶40萬 U靜脈滴注、華法林2.5 mg口服溶栓,每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0.4 ml抗凝,3周后溶栓成功,2例無血栓形成,遵醫囑應用全下肢間歇式充氣壓力泵,在使用過程中仍需觀察肢體皮膚的溫度及顏色,以及注意是否有胸悶、呼吸困難及嘴唇紫紺等癥狀,患者在使用此泵時未出現以上癥狀。
2.2.3.2 切口感染的觀察及預防 術后患肢切口予敷料包扎,觀察切口敷料滲血量、顏色,了解切口疼痛情況;勤換藥,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加強營養支持;監測體溫、血白細胞的變化,如患者體溫升高、血白細胞增高、切口局部疼痛伴紅腫滲液,甚至膿性分泌物流出,及時報告醫生。本組未發生切口感染。
2.2.4 功能鍛煉 InterTan內固定植入物獨創的聯合交鎖組合釘,保證了操作時骨折復位的維持,有確切的直線加壓作用,遠端采用獨特的發夾分叉開槽設計,可有效分散遠端壓力,避免負重時股骨頭頸不可控制的短縮、內翻塌陷的發生及股骨頭的切割[3]。術后6 h指導患者主動活動足趾各關節,足踝的左右環轉,足背伸跖屈鍛煉,股四頭肌收縮訓練,5~10 min/次,10~15次/d,以后逐漸增加次數;術后第1天行深呼吸訓練,雙上肢上舉、外展、旋轉等擴胸活動,10~20 min/次,2~3次/d,搖高床頭15~30°,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環;術后第2天在CPM機的輔助下行患肢的踝關節屈伸,逐漸由被動轉為主動活動,30~60 min/次,2次/d,同日搖高床頭70°坐起進食。A1型患者,術后第3天床旁坐起、床旁站立訓練,時間由短至長,第4天在助行器的協助下地行走,A2、A3型患者骨折愈合后再下床行走。患者高齡,骨質條件差,為減少內固定松動失效可能,建議患者稍晚負重行走,但仍鼓勵早期拄拐下地[5]。本組3例出現下床時頭暈、血壓下降、黑蒙,暫停下床鍛煉,臥床休息15 min后好轉,考慮是體位性低血壓引起,囑咐患者下床時嚴格遵循起床三部曲,即醒后30 s坐起、坐起30 s再站立、站立30 s再行走[6],不可操之過急;4例出現切口疼痛不愿意繼續鍛煉,予解釋后,患者明白術后鍛煉的重要性,能堅持鍛煉。
2.3 出院指導 告知患者術后4周門診復查攝片,檢查髓內釘及螺釘位置是否良好,是否有松動現象;3個月內避免盤腿、坐矮凳,在助步器的協助下行走,鍛煉勿過量或太強、太累,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增加活動量;告知患者定期隨訪的重要性,半年內每3月復查1次,以后每6月復查1次,出現關節腫痛,活動受限應立即就醫。
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盡早采用InterTan髓內固定裝置手術治療,效果較好。護理重點為術前做好心理護理,積極控制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等合并疾病,做好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的護理,同時做好肺功能訓練;術后加強生命體征的監測,做好患肢護理及血管栓塞、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同時重視功能鍛煉和出院指導,是保證手術成功關鍵之一。
參考文獻:
[1] Peleg E, Mosheif R, Liebergall M, et al.A short plate compression screw with diagonal bolts-a biomeehanieal evaluation performed ex-perimentally and by numerical computation[J].Clin Biomech (Bristol, Avon),2006,21(9): 963-968.
[2] 趙京紅,金俠,任文秀,等.InterTan 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4):36-37.
[3] 秦暉,安智全 .InterTan 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評估[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0,24(12):1424-1425.
[4] 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67-882.
[5] 呂剛,陳平波,呂發明.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內釘INTERTAN 內植物應用特征并19例回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13(26):5162-5166.
[6] 于延玲,陳旭,邵小莉.跌倒評估及干預記錄表在神經科患者安全防范中的應用體會[J].護理與康復,2012,11(12):1147-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