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花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初中的歷史教育工作質量顯著提高。但是,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初中歷史教學工作的有效進行,重點探索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基礎教育作為人們知識積累的重要起步階段,其教育質量直接影響到工作后的綜合素質。因此,初中基礎教育工作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初中歷史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教育意義。因此,理應得到應有的關注。
一、初中歷史教育的現狀
盡管素質教育理念已經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有所體現,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現生動、形象的歷史畫面,借助歷史人物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結等。但是,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仍在很多方面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不僅不能夠充分地吸引學生的注意,還會使得學生對我國的歷史失去學習的興趣。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歷史學習成績的有效提高,更不利于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效構建。
二、實現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興趣
相對于數學等學科,歷史課程內容豐富,趣味性高,幾乎就是一個個經典的歷史故事穿插而成。因此,非常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決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切忌將生動有趣的教學過程變成單純的“背書”,要真正地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例如,當教師講解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不得不進行漫長的長征過程時,就可以將語文課中的《長征》故事導入到歷史課堂教學中,甚至可以以此為主題,舉辦一個小型的演唱會,并將一個個歷史相關事件穿插在若干個游戲當中。如此,學生不僅對這段歷史印象非常深刻,還會對歷史課堂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構建歷史興趣小組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組成若干個互動小組或者討論組,并對每個小組分配一定的學習任務,使其在組內進行充分地探討,進而找到完成任務的方法。同時,還可以在組間進行小組互動,就同一個問題進行組間討論,從而將需要學習的知識融會貫通。如此一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會得到顯著的提高。
3.對新課標以及教材進行深入分析
盡管,素質教育倡導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這并不等于教師要放棄主導地位,教師的引導作用是不能缺少的。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標提出的很多教學標準并不是教師在短時間內就能夠深刻理解的,因此,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對新課標進行深入分析,當遇到不解的問題時,應及時地與組內教師進行討論,從而對新課標深度把握,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因為對新課標的錯誤理解而耽誤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教師還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細致探索,了解教材的編寫理念,并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適當地刪減或增加教學內容。如,在講解中國古代史時,可以將朝代編成口訣:“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后延……”等,這樣不僅使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可以將枯燥的歷史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便于學生的理解和吸收。還可以借助電影中的歌曲、電視中和戲劇中的劇情,將課堂的內容進行豐富。
4.講練結合,凸顯素質
初中歷史的教學,必須注重知識的積累性和知識的相關性,必須使學生的歷史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量變產生質變,任何教學方法,都是圍繞學生知識的積累性而展開,而學生知識的積累,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練習,因此歷史教師必須要把握講與練之間的度,既不影響講課進度,也不影響學生練習的量,使二者達到很好的互補。另外,課堂上,盡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師可以從旁引導,合理介入,深化補充,凸顯素質教育的優越性。
5.重視課堂資源利用的有效性
首先,教師消除傳統教學手段的慣性,樹立現代化教育的意識,將多媒體應用到歷史教學工作中,并不斷的學習與借鑒一些多媒體教學方法,學校方面也應當在多媒體利用方面給予重視,組織教師進行相關的培訓與交流,實現多媒體利用的有效性;其次,在多媒體教學中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地位,也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認識到多媒體雖然能夠在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應當是以教學工具的身份出現在歷史課堂中,所以即使是在多媒體教學中,也要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6.重視評價機制的有效性
評價機制是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建設中的重要內容,評價機制是教學質量驗收的過程,反映著學生知識層次發展的狀況,同時也對教學的反思與改革起到很大的指導作用。在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評價機制主要以考試成績為依據,這種機制能夠直觀地反映出學生在一段時期內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果,但是忽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所以評價機制多元化的發展具有必要性。在評價機制建構中應當在學習成績評價發揮作用的同時,重視學生的進步程度,從而利用激勵機制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實現學生的發展以及教學質量的發展。
總之,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多元化價值觀念對我國公民的影響日益加劇。盡管,其對于提高公民的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其亦是讓更多的人變得更加缺乏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這些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創新型國家是非常不利的。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初中歷史課堂教育質量則顯得尤為重要。盡管,當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工作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但是,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初中生的心里“生根發芽”。
參考文獻:
[1]隋艷鳳.文史結合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2]蔡婷婷.初中歷史教學實踐性作業開發探究[D].魯東大學,2012.
[3]周建建.初中歷史教學與地方史結合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11.
(作者單位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南魯山鎮三岔中心學校)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