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明鳳
摘 要:教育是“立國之本”,是“萬善之源”,是啟蒙大眾、興旺國家的崇高事業。教育活動是一個成就人、發展人的大系統,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其中,學校教育處于中心位置。教師則是在學校里專門從事向受教育者傳授文化科學知識、進行思想品德教導工作的人。
關鍵詞:態勢語;教育教學;習慣
一、態勢語在教育教學中的溝通作用和鼓勵作用
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是教育勞動的必要條件。溝通的方式很多,但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莫過于教師態勢語的使用了。一個微笑,一道目光,一個手勢,往往比言語更能起到表達情感、融合心靈、掃除疑慮的作用,更能喚起學生對成長的向往,對學習的勇氣,對發展的信心。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用態勢語來實現與學生的心理溝通。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和幼兒園的班主任,即使再忙,也要做到每一天都同每一位小朋友進行至少一次的拉拉手、摸摸頭、拍拍肩之類的態勢語交流。對于渴望受到老師重視和關愛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最好的待遇了。
二、在教育教學中的正確運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正確運用態勢語言,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寬知識的傳播渠道、加強有聲語言的表達效果,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美丑善惡,從而樹立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審美觀與人生觀。態勢語中運用最多的是表情語和手勢語。
手勢是體態語的要件,手勢最多,也最細膩生動,運用起來也方便自如。通常情況下,人們通過手的接觸或手的動作可以解讀出對方的心理活動或心理狀態,同時還可以將自己的意圖傳達給對方,它是人類最早使用的一種交際方式。課堂教學中,手勢是教師不可缺少的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它是教師表情達意的一種重要方式,有助于描摹事物復雜的狀貌,表達潛在情感,有助于有聲語言的陳述、說明和強調,有助于組織課堂秩序,調節課堂氣氛,有助于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得體的手勢構成教師多彩的主體形象,有經驗的教師,總是以文明大方、運用自如的手勢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情緒,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幾乎所有的教師都形成有個人固定的手勢。教師的手勢通常都是伴隨相關的內容進行的,比如講到精彩片段時,提問時等。
三、教師態勢語應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課堂上,教師的態勢語對學生的心理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態勢語是一種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表達工具,有一個恰不恰當、受不受看的問題。因此,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不要隨意使用沒有明確含義和邏輯基礎的動作、表情,或者機械重復某種動作、表情。應該將那些能夠較好表現人的精神面貌和服飾美、動作美、表情美的語言行為方式培養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使教師態勢語成為得心應手的工具。
教師態勢語的類型很多,無論在什么樣的環境當中,教師都應把態勢語表現得恰當得體、準確簡練、自然生動并富有個性。
參考文獻:
杜秀花.概論教學行為[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03).
(作者單位 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三江小學)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