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書鋒
摘 要:課外閱讀是提高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方式之一。主要從教師與學生兩個方面展開論述,意在培養藏族中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其途徑有:發揮教師指導作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生閱讀品位。
關鍵詞:藏族;中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策略
隨著筆者所在地區高中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各校都設立了專門的圖書館,并有相當數量的藏書,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些書是真的被藏起來了。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圖書的利用率不到1%。俗話說:“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改變生活。”圖書館彌漫著書香氣息,但是鮮有學生用這些先進文化來凈化靈魂。一方面,緣于人們的閱讀方式在改變,電子媒體的快餐式閱讀足以吸引人們的眼球,又能節省時間,叫人樂此不疲。另一方面,迫于升學的壓力,暫時停止了人文藝術修養的提升和利用書籍來體味人生。也正因為缺少一定的閱讀量,所以,藏族學生語文基礎知識薄弱,視野不夠開闊,導致學生口語能力較差,同時,作文素材積累不夠,學生每次作文言之無文,詞不達意。因此,有必要利用現有圖書資源,培養藏族中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讓閱讀真正為學習服務,幫助學生成長。
一、發揮教師指導作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學生的成長路上,教師的作用在于啟發和引導。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對于藏族學生來說,他們漢語基礎知識薄弱,除了正常的語文教學以外,要形成一定的語文閱讀能力是相當困難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給予適當的指導,才能讓學生走近文學,讓閱讀世界真正成為學生精神發育的樂園。
1.明確閱讀的意義
中外名人都有一個習慣——讀書,讀書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無論多么繁忙,總會抽出時間來讀書,不為學歷高低,只為從書中讀出一種氣魄,一種胸懷,一種境界。其實,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是在考試中獲取高分的需要,更是在以后的學習中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尤其是藏族中學生,更應該珍惜在學校的學習時間,讀好書,多讀書。在開闊眼界的同時,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不少學生不愛讀書,認為這是浪費時間。讀書活動本來就不是等價交換,你付出一倍的時間和精力,必將得到十倍的,甚至更多的知識遷移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回報。
2.教會讀書的方法
正確的方法是讀書成功的捷徑。“書山有路”靠的不僅是勤奮,更需要方法。不少藏族學生因為不懂得讀書方法,不知道怎么讀書,讀什么書,很茫然。即使拿起書,也索然無味。
首先,應該解決讀什么的問題,學生閱讀的效果往往取決于閱讀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形成良好的習慣,才能形成持久的閱讀興趣。
(1)可以是教師指定的閱讀書目。名著對于藏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可以指定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如,《青少年必備閱讀——名家青春精粹讀本》《青少年必備閱讀——名家哲理精粹讀本》《青少年必備閱讀——名家敘事精粹讀本》《中華上下五千年》《三國演義》等,或者一些公認為較好的雜志《讀者》《青年文摘》等。
(2)可以是教師指定的主題閱讀。每周利用一節課時間,由教師指定相關任務——寫人、敘事或論理等,帶領學生到圖書館搜集素材,或通過周記、摘抄等活動,讓學生進入閱讀狀態。人們往往因為有了目的,才會找到進行活動的感覺。
其次,教師應該教會學生該怎樣讀書。
(1)介紹讀書方法。比如,華羅庚的“厚薄法”,就是由薄到厚的讀書方法,將書中不懂的詞語、句子和概念等仔細弄明白,由于增加了不少內容,是一個由薄到厚的過程。但同時又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理解文本的內涵,掌握寫人、敘事的方法,又是一個由厚到薄的過程。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漢語基礎較差的藏族中學生。
(2)鼓勵學生做好讀書摘記。這看似一種笨拙的方法,也是華羅庚“厚薄法”的體現和運用。摘抄的內容包括名言警句、精彩片段、傳神描寫等,可以在后面附上自己的讀書感受或隨筆、仿寫等;也可以不定期開展讀書筆記交流和讀書經驗座談會,以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還可以讓學生辦班級文摘,每周一期,供大家傳閱,分享美文,共同提高。
(3)可以經常在班內或校內搞手抄報比賽。不能只限于摘抄,必須讓學生寫出自己的隨感,以起到練筆的效果,也可以配上插圖。對于做得好的學生,要給予適當獎勵,將優秀手抄報集中展覽,適時交流。
3.提升鑒賞的內涵
文字之美,在于內涵,在于意象,在于抒情。誰不會為濃情的文字而感同身受呢?誰不會為充滿哲理的文字而嘆為觀止呢?誰不會為思辨的辭章而豁然開朗呢?閱讀是一種手段,教師就是通過這種手段,讓學生體悟到實實在在的閱讀感受,把文本的實例融為思想的內涵,以觸類旁通,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文本范例。
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生閱讀品位
1.融入情境,走一段文字心路
文字是心靈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作者用他們精心設計的場景展示出真情實感,感動了自己,而后感動別人。作為讀者,更應該融入這種情景,體味這種起伏的情感和心路歷程,正是因為讀者用心浸潤文本,在一種聯想的情境里,產生審美共鳴,既豐富了情感,又增長了才干。這是藏族高中生所缺乏的,教師在教學應當引導學生創設閱讀情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受作品所蘊藏的情感,或者用自己的情感來經歷文章里的故事情節。情感是生命的底色,只有懂得理解作品所蘊含的情感的人,才會理解作品的內涵,才能從中受到教育,啟迪智慧。
2.發揮想象,造一片新領導時空
想象力是思想的翅膀。我們常常說“只有做不到的,沒有想不到的。”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取決于他的思維高度,而想象力作為思維的核心品質之一,遠比記憶陳述性知識重要。對于想象力的訓練,尤其需要在情境中感悟,不論是通過課堂教學,還是自主閱讀,用僵死的文字觸發生動的空間,才是讀書的樂趣和閱讀的品位。在教學中,應該教會學生根據所描寫的對象和故事情節,抓住重點詞語,以理解作者是如何運用這些詞語來表現事物特點的,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通過這個過程,不僅可以使學生熟練掌握語言,而且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3.富于創造,活一種詩意人生
閱讀的目的在于掌握和熟練運用一種語言,培養良好的語感,豐富生活的閱歷和提高人生的素養。語言的學習在于積累,在于運用,更在于創造。積累是基礎,也就是名家所說的“厚積薄發”。不少學生在寫作時,往往詞不達意,就是由于積累不夠,在關鍵的時候,缺乏思維的靈敏性,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總是羨慕別人語文學得好,作文寫得好,卻不在意別人讀了什么書,是怎么讀書的。因此,他們無法體會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感覺。人活在語言的世界里,語言美是人性美的自然流露。通過閱讀才能更好地掌握詞語,培養語感。
參考文獻:
[1]路敏,路宜娟.構建閱讀想象空間培養學生閱讀能力[J].魅力中國,2011(15).
[2]林金來.開設語文閱讀課的實驗報告[D].福建師范大學,2001(8).
[3]張元慶.試探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策略與方法[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3(6).
(作者單位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南木林縣綜合高中)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