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賀
2011年7月,我去了趟寧夏同心縣,在那里我拍到的這兩張照片使用頻率很高。因為語言的不通加上這名小女孩的害羞,我只聽懂她名叫李金,大約9歲。因為不了解更多的信息,我在后來的展覽和媒體上只是寫道:“她清澈的瞳孔代表著她純凈的內心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渴望”。直到后來了解她的身世,我才深刻的認識到我寫的這句話是多么的單薄無力。
2013年,我又有了機會去寧夏,也終于有機會再見李金了。到了那個村子,我拿著那張大眼睛的照片到處問:“你知道她在哪兒嗎?”
在去李金家的路上,她的鄰居告訴我:“李金的父親在娶了第二個老婆之后就去外面打工,把她和弟弟留在家跟爺爺奶奶過。父親娶了后媽,李金受了刺激,現在大腦反應有些慢,也不上學了……”我心里一驚,事實遠比預想的徹骨。
李金家里,一面瓦房,兩面土房。在鄰居的叫聲下,李金走了出來,手里拿著二年級的教科書。
“你還認識我嗎?”我說。她害羞的點點頭。“我給你送照片來了!”我遞給她。她接過照片,仔細的看了一眼,然后用力的撫摸了一下。我永遠的記住了那個細節,因為從來沒有人這么用心的對待過我的照片。
“為什么不上學?”我問她。她不吭聲。李金的奶奶說,學校都在鎮上,離家太遠,爺爺70多歲了,只能騎自行車帶一個孩子上學,所以只能送她的弟弟去。
李金的弟弟現在讀二年級,李金輟學的時候也是二年級。平時除了幫爺爺奶奶做家務,她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看弟弟的課本。
這樣的孩子,他們的未來誰來拯救?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