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芳

濟南電商能量不在韓都衣舍
《齊魯周刊》:最新數據出來,濟南乃至山東電商行業發展勢頭迅猛,但人們對于行業發展并不熟識。提到電商依然首先想到韓都衣舍等淘品牌。
馮希寧:是。濟南電商與全國同階段起步,目前數量算是少的。目前濟南有三種電商模式。第一是純電商,比如韓都衣舍等淘寶店鋪,它依托淘寶起家,寄生在阿里體系內。第二類是第三方電子商務企業,他們獨立于產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和需求者,通過網絡服務平臺,按照特定的交易與服務規范,為買賣雙方提供服務,服務內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供求信息發布與搜索、交易的確立、支付、物流”,代表是山東星宏電訊旗下的優超市等。再一種模式就是整合性平臺,比如中顧網、銀座網上商城等,前者將律師行業的資源進行整合,后者將各類商品打包上線銷售。
濟南電商的能量不體現在韓都衣舍等純電商身上,阿里的模式不可復制,寄生在阿里體系內的淘寶店模式不會有大的突破發展。除非有超大額度的投資,京東等綜合性平臺也不可能在山東崛起,而且在既有綜合性電商平臺已經日趨成熟的前提下,后發優勢不易取得,弄不好還會成為“滑鐵盧”。
《齊魯周刊》:您認為山東電商的能量會在哪里體現?
馮希寧:垂直領域擁有無數機遇。這里的垂直可以分兩個維度來看,縱向看是按品類分,比如山能就做礦產物資,商貿網就做工程機械;另一類是橫向,比如物流,存在于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或者倉儲大平臺,都有可能出現。
在服務業電商里,中顧法律網也很受關注。他們的產品是服務性交易,屬于泛電商領域。他們的贏利點主要就在服務上,但是服務這種東西很難標準化。
當當也好,卓越也好,包括美國亞馬遜,都是從圖書開始,書籍是最容易標準化的產品。再就是數碼產品,他們相對標準化,也容易信息化。但是服務性電商的盈利和交易量沒法掛鉤,所以他們面臨的也是服務標準化的問題。
電商也講生態圈
《齊魯周刊》:您認為電子商務最吸引人的特質是哪些?
馮希寧:很多人對電商存在誤解。電子商務專業跨度大,變化快,幾乎覆蓋社會各個領域,跟大多數人相關。它不能被稱作一個行業,而是一種工具,不同角色不同能力的人利用這種工具發展事業。事實的確如此,魯商集團開發了銀座網,而在濼口起步的草根老板也能將電子商務作為營銷手段。
所以電商并非單純的銷售渠道的拓展,最好的電商發展方向是與區域經濟高度融合,并推動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
《齊魯周刊》:目前濟南正在爭取全國電商示范城市,電商產業園也被提上日程。您怎樣評價電商產業園區的建設。
馮希寧:電商講究生態圈,因其涉及的產業鏈很長,從原料、研發、生產到倉儲、營銷,再到金融、物流等,相關產業的聚集度越高,融合發展便越快。正在籌建的各個電子商務產業園就是把產業鏈整合,把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的資源匯集,以促進產業的發展。
但是,電商發展需要生態環境,更需要配套措施。目前電商產業園的市場化程度不夠,政府在里面應該扮演引導角色,進行資源整合,以期配套措施的完善。
電商應隨時準備“捕夢網”
《齊魯周刊》:對于電商人才培養您怎么看?
馮希寧:電商人才比較缺乏,這個問題不止濟南。據我們的統計,濟南電商的人才缺口高達幾萬人。
雖然高校有電子商務專業,但教材更新和課程設置遠遠趕不上行業發展速度。企業培訓又往往被師資、規模等限制。所以現在市場上有大批的“半瓶醋”人才,專業素養遠遠不夠。目前我們希望通過行業整合優化人才輸出渠道,比如組織名師講堂或培訓等。再者,一個優秀的電商企業本身就是人才培養基地,你看阿里巴巴為整個電子商務系統輸送了多少人才?許多數得出名號的電商企業家都有過在阿里工作的經歷。
《齊魯周刊》:您認為電商下一步可能出現的機遇表現在哪里?
馮希寧:眼前的是移動電商,微信已經開始了。互聯網金融也已起步。說起來,互聯網金融在量上跟銀行比可以忽略,但它帶來的沖擊主要集中在擴張飛速和發展趨勢上,因此傳統銀行開始推出各種應對舉措,彼此間也開始推陳出新。結果是用戶的體驗得到了提升。所以說,非金融企業進入金融領域,其實是引起了圈內的競爭。
《齊魯周刊》:您個人會涉足嗎?或者探索新模式?
馮希寧:暫時沒有這類計劃。現在星宏電訊的業務架構已經很大了,下一步要不斷完善現有模塊。骨架有了,我們會專心將血肉填上。
再者,互聯網金融距離成熟形態還早呢,其他新的創業和機會隨時涌現,我們隨時準備好“捕夢網”。電商需要的是創造力,不是拼整合力和價格,技術從來不是瓶頸和限制,思維才是。
在馮希寧看來,電子商務不能簡單稱為“行業”,更不是單純的銷售渠道的拓展,而是一種工具和思維方式,不同角色不同能力的人都能利用它發展事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