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會
摘 要: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是使學生能夠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內容和重要途徑。這需要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變換條件,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趣題引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現實生活;解決問題;合作意識
一、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數學來源于生活。小學階段的應用題大多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墒菍W生卻很難找到應用題和現實生活的連接點,面對非常現實的問題束手無策。有這樣一道題:甲、乙兩車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甲車每小時行6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40千米,兩車在離A點120千米處相遇,相遇后兩車繼續以原速前行,各自到達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在離地40千米處第二次相遇,問兩地相距多少千米?學生拿到題目后無從下手,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耐心地把題目讀懂,然后讓學生上臺表演,表演之前,讓學生說說誰走得快些,,誰走得慢些,第一次相遇時兩人走的路程與兩地相距的路程有何關系,然后按題意繼續前行,到達目的地后立即返回,直到第二次相遇,讓全體學生分析一下,這兩個學生所走的路程之和與總路程有何關系,學生豁然開朗,知道了原來兩位同學所走的路程之和是AB總路程的3倍。那么甲所走的路程也是第一次相遇時所走路程的3倍,乙所走的路程也是第一次相遇時所走路程的3倍,讓學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豐富了感性認識。同時也找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二、變換條件,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
當涉及數學訓練時,力爭讓學生根據一道題會做一批題,思考一類題,由此不斷延伸、拓展。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如學校田徑組原來有女生人數占三分之一,后來又有6名女生參加進來。這樣女生就占田徑組總人數的4/9。現在田徑組有女生多少人?這道題對一般的學生來說還是有難度的,引導學生把題中的條件換一種說法,有的學生說:我們可以根據原來女生占1/3,想到女生占男生的1/2,還可以根據女生占田徑組總人數的4/9,想到這時女生占男生的4/5,這樣可以得到后參加的6名女生占男生人數的3/10,這樣就可以求出男生人數。學生在變換條件的同時理解了問題,增強了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了應用意識。
三、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百分數應用題中,有這樣一道題,拖拉機廠上半年生產拖拉機510臺,完成全年計劃的3/5。照這樣計算,可以提前幾個月完成全年計劃?教學時,考慮到學生一般都能用常規解法進行解答。即12-510÷3/5÷(510÷6)=2(個月)。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在小組討論中發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題方法,使所有的學生能在小組討論中大膽設想、大膽思考、大膽探索,學生在分組討論時,我深入小組,認真聽取學生的自由發言,當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遇到障礙時,進行恰當的點撥,積極引導和啟發探究知識。
四、趣題引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平時的練習設計中,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訓練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內容。在學生學習了行程類應用題之后,有這樣一道題:甲、乙兩人同時從相距1200米的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甲每分走90米,乙每分走130米,出發時還帶了一只小狗,在甲、乙兩人相遇之前,小狗一直在他們之間往返跑,問當甲、乙兩人相遇時,小狗跑了多少米?這樣的習題對于學生來說既能激發探索欲望,又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以致用。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應用題的教學策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策略的形成需要學生對解題方法反復進行感悟、優化、抽象與概括,對解決問題的經驗不斷進行積淀、內化、總結與升華。應用題教學過程是數學思想轉化為具體解決問題過程的橋梁。
參考文獻:
姚德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經驗集錦[J].江西教育,1991(9).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連云港灌南縣百祿鎮中心小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