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勇
【教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人教版六年制小學義務教育五年級下期數學課本27~3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關系,形成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概念。
2.滲透現代數學思想,培訓動手操作、有序觀察的能力,掌握一些學習方法。
3.通過建立圖形的表象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通過團結協作、討論交流和競賽活動等形式,培訓學生良好的人格素養。
【教學重點】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建立長方體的空間觀念。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新
(一)提問:出示6個長方形紙片,老師把這個長方形圍成了一個什么圖形?(圍成了一個長方體)
(二)指導觀察:(出示若干立體實物)
(三)提問: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什么圖形呢?為什么?其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呢?接著列舉實例: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長方體的物體實例。
(四)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具體認識一下長方體。(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激活思維,探究新知
(一)探討長方體的特征
1.整體認識面、棱、頂點。
(1)通過觸摸,讓學生感知長方體的面、棱、頂點。(板書)
(2)通過課件演示,增強學生對面、棱、頂點的感知。
2.觀察操作,發現特征。
(1)結合長方體學具,自學討論: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各個面都是什么形狀?哪些面完全相同?②長方體有多少條棱?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哪些棱的長度相等?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2)反饋自學情況,操作課件驗證,學生概括長方體的特征。
①長方體有6個面,各個面都是長方形(可能有兩個相對面是正方形),相對面完全相同。②長方體有12條棱,同方向上的棱的長度相等。③長方體有8個頂點。(板書)
3.認識立體圖。
(1)讓學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觀察講臺上的長方體紙盒,問:最多你能看到幾個面?
(2)根據觀察,畫出平面圖(教師指導,看不到的面我們用虛線表示。)然后交流,再認識各個面、棱、頂點。
■
4.認識長、寬、高。
(1)相交于長方體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板書)
(2)說出不同擺放位置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二)探討正方體的特征
1.認識正方體。
(1)想象:當長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的時候,這個長方體會轉化成什么圖形?(模型演示:長方體的寬增加,長縮短變成正方體)(板書)
(2)認識棱。因為正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所以把長、寬、高都叫做正方體的棱。(板書)
2.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應用學習長方體特征的方法類推出正方體的特征。學生概括: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正方體有12條棱,所有棱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有8個頂點。(板書)
(三)揭示長方體和正方體間的關系
1.對照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引導學生歸納、概括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提示關系: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出示右圖)
三、看書質疑,促進提高
四、多層訓練,鞏固深化
1.填空:
(1)長方體有 個面,都是 形(可能有兩個相對面是 形),長方體相對的面 。
(2)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 ,長方體有 條棱,同方向上的棱 。
(3)長方體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 。
(4)正方體有 個面,都是 形。
2.指出下面各圖所表示物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
3.右圖是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1)它的后面的長是( )米,寬是( )米。
(2)( )面的面積是12平方米。
4.想一想:有兩塊形狀如下圖的硬紙,把它們分別按照虛線折疊,能不能圍成正方體?
■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濟源市邵原鎮花園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