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望宏
摘 要:習作一直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知識點,它的優與劣可以直接反映學生對語文知識儲備的多與少。通過從事多年的語文教學工作,發現作文對于一個十幾歲的農村孩子來談,往往是無話可說,無事可寫,言之無物,甚至有的同學去抄襲課外讀物中的現成文章。
關鍵詞:寫作;因素;對策
是什么制約了農村學生習作的水平呢?我們應該怎樣改變這一現狀呢?
一、制約農村學生習作的因素
1.知識的匱乏
書籍是人類的營養品,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作文內容的源泉。尤其是農村孩子,受語言環境的影響,語言貧乏,更需要拓展知識,開拓眼界。但是,面對教學的各方面壓力,教師只是一味地傳授課本知識,對課外知識的教學與引導卻概不受理,久而久之,造成了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興趣淡薄了,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到校學習成了苦差事,完成作業成了給教師盡的義務,學生生活在一個沒有自我的世界里,沒有時間去拓展知識的空間。
2.漠視生活細節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也是最易尋找的習作素材,但是農村學生在習作時就是不會發現這種美,不會感受這種美的價值,他們對美的審視能力還不夠感性,所以在寫作時不能做到應用,這樣習作水平何談提高?
二、制約農村學生習作的對策
1.多讀書,讀好書,積累語言
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態度,引導學生多讀一些課外書籍,再讓學生讀書時,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認真讀書的習慣,特別是讀到好的片段時,要達到抄錄、默寫,甚至背誦,同時,要注意積累語言的方式。
學校要提供一些現代教學工具,這樣學生多接觸新鮮事物,開拓眼界,知識自然而然就豐富了,并開設一些網絡教學課程。
2.從生活實踐入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要想學生寫出好的作品,就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去體驗、去認識、去感受,培養學生用敏銳的眼光積極地觀察周圍的事物以及自然界的各種現象,然后再創設一定的情境去觸動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有感而作、有感而發,讓他們想說想抒發自己的激情。
3.優化家庭教育
學校應多次組織開家長會,以家長會的形式,疏導家長對教育的淡薄思想,指導家長正確的教育方式,為孩子未來創造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班主任應該做到經常家訪,多給家長講解一些先進的教育觀念,引導家長改變陳舊的思想,不能只停留在讓孩子長大后挖煤、放牛,為生存之道,要讓他們懂得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只有知識才能科學發展,只有知識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
(作者單位 甘肅省華亭縣西華中心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