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寶

鹿心社長期在國土資源部工作,曾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在國土資源部工作期間,他就給媒體留下良好印象。后在甘肅省擔任省委副書記。2011年5月,鹿心社轉任江西省任職至今。
談及兩年多來江西的發展,鹿心社坦承,“深感責任重大!”江西作為“老區”的發展有著自己的特色,“江西這些年發展較快,但經濟發展仍然不足,加快發展仍是江西面臨的主要任務”。
2013年,江西省全省生產總值14338.5億元,增長10.1%;財政總收入2357.1億元,增長15.2%。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江西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的省份,如何做到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長鹿心社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專訪。
鹿心社認為,江西正處于加速發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堅期、生態建設的提升期,既要做大經濟總量,又要提高發展質量;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生態環境。江西始終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努力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之路,奮力推進江西科學發展、綠色崛起。
中國新聞周刊:這幾年,綠色生態是江西一直主打的名片。江西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成效?
鹿心社: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江西最大的特色和優勢,也是推進江西科學發展、加快綠色崛起的潛力所在。如果經濟發展了,把生態環境破壞了,我們對不起子孫后代。
江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大自然的稟賦和全省人民長期不懈努力的結果。為保護好江西的青山綠水,我省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實施“山江湖開發治理工程”;進入新世紀以來,江西提出了“生態立省”和“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
2009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我們積極探索經濟與生態相融合的發展模式。去年召開的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出了“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十六字方針,強調牢固樹立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近年來,江西大力推進“森林城鄉、綠色通道”、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五河一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工業企業污染源治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等生態環境工程,深入開展凈空、凈水、凈土“三凈”行動,扎實開展節能減排,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3.1%,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80.8%,城市空氣質量全部達到國家Ⅱ級以上標準,生態環境質量位居全國前列。
中國新聞周刊:下一步,江西在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將采取哪些措施?
鹿心社: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我們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一是深入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堅持保護優先和自然恢復為主,加大“五河一湖”、自然保護區、濕地、野生動植物等保護力度,增強生態自我修復能力。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凈空、凈水、凈土行動,進一步防范環境風險,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是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堅持節約優先戰略,推進全社會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努力構建高效節約的資源能源利用體系。切實抓好污染物的減排,確保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
三是著力加強生態文化建設。積極構建生態和諧的社會文化體系,提升全民生態文明意識素養,努力形成共建共享生態文明的良好氛圍。通過不懈努力,切實鞏固好、發揮好江西生態環境優勢,把江西建設成為美麗中國的示范區。
中國新聞周刊:江西既要保護生態,又要發展經濟。我們注意到,你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江西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為10%左右,是怎么考慮的?
鹿心社:發展是第一要務,解決江西的事情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要靠發展。今年全省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為10%左右,是經過認真分析慎重提出的。
一方面,今年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省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目標不宜定得過高。
另一方面,江西還屬于經濟欠發達省份,人均GDP只相當于全國的75.8%,加快發展的任務很重,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就沒有回旋空間,穩就業、保民生、優生態就沒有物質基礎,目標也不宜定得過低。10%左右的增長速度與最近兩年計劃目標基本銜接,是積極可行的,經過努力完全可以實現。江西要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保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增長速度,我們有信心、有條件做到。
中國新聞周刊:江西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怎么發展產業,推動經濟持續增長?
鹿心社: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們圍繞打造江西綠色品牌,堅持綠色生產,豐富綠色產品,促進綠色消費,大力發展以生態農業、綠色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綠色生態產業體系,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一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快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及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登記,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擴大特色產業規模,提升“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二是大力發展綠色工業。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重點培育壯大航空、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鋰電及電動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醫藥、節能環保、文化暨創意、綠色食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積極推廣綠色能源技術,引導企業堅持低碳發展、綠色發展,推動工業走綠色、節能、高效、生態的發展之路。
三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金融保險、信息服務、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現代服務業,不斷提高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比如,江西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旅游強省的目標,加快推進旅游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發展轉變、從資源依賴型向策劃創意型轉變、從注重旅游人次向注重人均消費轉變,實現產業總量和發展質量“雙提升”,使旅游業真正成為江西的重要支柱產業。
中國新聞周刊:江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有哪些改革措施?
鹿心社:建設生態文明,同樣需要以改革為動力。我們將以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為契機,大力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區域間環境治理聯動和合作機制,完善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機制。大力發展森林碳匯,培育建立水權、林權、排污權交易市場。推進環境污染強制保險試點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任期重大資源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對企事業單位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對損害生態環境的責任者實行環境損害賠償,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加強生態文明考核評價制度建設,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積極倡導綠色GDP,努力構建有利于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江西科學發展、綠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