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獻忠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50014)
淺談廠房大面積鋼筋混凝土地坪施工技術要點
呂獻忠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50014)
結合某聯合廠房施工介紹了大面積混凝土地坪施工的工藝流程、操作要點、質量控制、安全和環保措施,對效益情況進行了分析,可以作為同類工程的參考和借鑒。
聯合廠房;大面積混凝土地坪;工藝流程;操作要點;質量控制;安全和環保措施;效益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建筑標準的提高,廠房內地面的質量標準也在不斷提高。經我公司承建了某聯合廠房大面積混凝土地面施工,總結出了獨特的施工工藝,其關鍵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良好,能夠滿足現代化工業廠房生產需要。該聯合廠房建筑面積32 000 m2,地面大部分為環氧石英石地面、環氧砂漿地面。施工中針對大面積,施工后表面平整度控制在2 m±2 mm,縫兩側高差控制在0.5 mm以內。
通過對混凝土的內、外控制,有效地防止了因溫度變化或混凝土硬化收縮造成的溫度應力,消除了混凝土地坪結構的整體性和耐久性造成的不利影響。地坪表面為混凝土原漿壓光,表面平整度達到2 m±2 mm。
墊層施工→防水層施工→鋼筋綁扎→預留預埋→支模校正→澆筑地坪混凝土→抹光→養護→面層切縫→填密封材料。
地坪縫分為永久縫、誘導縫、施工縫三種。永久縫于柱墻與地面之間、地坪變形縫處貫通設置。誘導縫于距柱墻200 mm處,每6 m×6 m設置一道,縫寬4 mm,深度30~35 mm,不斷鋼筋。以永久縫、施工縫為界劃分混凝土地坪的分倉跳打分界線,施工期間按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取30 m分段跳倉(考慮柱網布置)。同理,200 mm厚素混凝土墊層施工跳倉間距分別為30 m。混凝土結構中200 mm厚素混凝土墊層和250 mm鋼筋混凝土墊層施工工藝相似。
3.1 分倉施工縫傳力桿的設置
大面積混凝土地坪采用分倉跳打的方法進行施工,鋼筋按澆筑順序分塊綁扎。為避免鋼筋斷開造成的地面沉降不均,在分倉縫位置設置Φ16@500的傳力桿,長度500 mm。在先澆筑的混凝土一側加塑料套管,后澆筑的一側不加套管,保證傳力桿的自由滑動。混凝土澆筑時按密縫施工,兩至三天后加傳力桿的施工縫進行后切開縫,縫寬度4 mm,深度30~35 mm。
3.2 永久縫的設置
地坪與墻、柱接縫按貫通縫處理,框架柱周圍200 mm處先支設鋼模板澆筑大面積混凝土地坪,拆模待地坪混凝土達到強度后,粘貼20 mm厚聚苯板,澆筑柱周邊混凝土。大面積地坪變截面處混凝土應力集中,混凝土地坪容易在此處開裂,為了避免裂縫出現,在截面變化處設置貫通縫。
3.3 誘導縫的處理
誘導縫的留置按圖紙位置,遇地面預留預埋可適當移位,躲開預留預埋。誘導縫的切割時間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72~96 h進行,此時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強度,切縫工作不會破壞混凝土,而且施工效率較高,切縫切斷上層鋼筋。誘導縫按框架柱中6 m× 6 m設置,后切縫開到距柱邊200 mm。出地面的預埋管道等在周圍200 mm處,設置誘導縫。
4.1 基層處理
將保護層表面清掃干凈,不得留有污垢、雜物,進行鋼筋綁扎彈線準備。墻邊抹灰順直后粘貼20 mm厚聚苯板,要求聚苯板必須順直。框架柱和鋼柱邊模板支設后,各個柱子的模板應在一條直線上。
4.2 鋼筋綁扎要點
1)鋪筋順序:下網應先鋪短向、后鋪長向,上網則剛好相反。
2)鋼筋交點均采用綁絲綁扎,綁扎要求牢固,綁絲一律甩向鋼筋內側。
3)鋼筋馬凳設計及放置:用于架立地坪上排鋼筋的馬凳采用Φ14鋼筋加工,按間距1.5 m設置,馬凳鐵角應與面層下網鋼筋綁扎牢固。
4.3 平板振搗器水平滑道的鋪設
將H型支架按設計標高減35 mm固定,將35 mm×50 mm×6 000 mm槽鋼水平滑道鋪設在支架上,并用螺栓固定。支架間距不超過1 m,槽鋼接頭用插管連接,槽鋼間距為6 m。為了保證支架的順直,應在鋼筋綁扎前在基層上放線,并用沖擊鉆打出孔,固定支架。打孔時要算出6 m槽鋼接頭位置,避免接頭無支架造成槽鋼向下彎曲。墊層打孔處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補刷。混凝土施工前,水平滑道的找平作為檢查重點,用激光掃平儀實時跟蹤。
4.4 縫模板
地坪按分倉跳打的方式組織施工,傳力桿施工縫及貫通縫做為分倉縫位置,模板采用14#槽鋼,上焊接40 mm×40 mm角鋼,其上皮為-0.003 m,縫模板同時做為平板振搗器的邊緣水平滑道。
4.5 混凝土攤鋪、整平
1)商品混凝土的來料單應注明各種材料的配比用量,混凝土攪拌站保證混凝土坍落度的穩定性和供應的連續性。
2)混凝土采用一臺地泵以S型路線澆筑。
3)攤鋪整平之前對支設好的模板、滑道復檢。檢查內容為垂直度、平直度、標高、牢固程度、抗震程度等,以保證鋪設混凝土的厚度要求。
4)將混凝土攤鋪在兩滑道之間,要求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 cm±2 cm,攤鋪要均勻,不應有腳坑或干濕不勻現象,注意泵管管口不能長時間存混凝土。
5)對攤鋪好的混凝土,首先使用插入式振動棒振搗,掌握振動的疏密度,確保振動點間距不超過200~300 mm,然后使用專用混凝土整平機再次振搗整平。在施工縫等裂縫出現概率大的部位采用二次振搗技術,二次振搗的時間間隔為2 h,振搗時應盡量不觸及模板和鋼筋以防止其位移變形。對整平后的混凝土表面使用6 m鋁合金刮杠再次檢查,對局部超高的部位刮平,低凹部位填料刮平。使用水平儀檢查,保證平整度控制在2 m±2 mm。待混凝土達到初凝,去除多余的泌水,然后使用抹光機帶動園盤提漿、搓毛,每搓一遍用2 m刮杠刮一遍,橫搓橫刮、豎搓豎刮,橫豎交叉刮,保證平整度滿足要求。
4.6 機器抹光
根據地面的硬化情況,進行至少三次不加裝圓盤的機械鏝作業。機械鏝的運轉速度和鐵板角度的變化應視地面的硬化情況進行調整,作業應縱、橫交錯進行,最終修飾是通過機械鏝精加工完成,邊角用鐵抹子手工收活。
4.7 地坪養護
地坪收光完成后5~6 h,對其進行澆水、蓋麻布片養護,保障混凝土強度的穩定增長,并防止污染。在濕潤條件下養護至少7 d。
4.8 面層處理
面層施工前需對基層進行噴砂處理。
5.1 材料
1)水泥: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以盡可能減少水泥用量。水泥要固定生產廠家,品種也要固定。
2)混凝土骨料:粗骨料級配連續,所用碎石最大粒徑≤30 mm,針片石含量≤15%。砂選用偏粗的中砂,砂含泥量控制在2%以內。石子含泥量控制在1%以內。
3)外加劑:混凝土中適量添加復合高效緩凝減水劑。摻用適量粉煤灰,但摻量控制在13%左右。
4)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控制在16 cm±2 cm。
5)C25混凝土配合比由我總包方混凝土攪拌站經試驗定出。
5.2 機具設備
1)施工機具:配備相應數量的平板式振搗器、振搗棒、磨光機、切割鋸,根據實際情況配備相應數量的圓盤、機用鐵板、塑料鏝、手工鏝。
2)儀器:配備經法定計量部門鑒定合格的S3水準儀、S1水準儀、激光掃平儀、2 m±1 mm、4 m±2 mm靠尺。
3)混凝土攪拌、運輸、泵送設備:混凝土的生產、運輸由專業的混凝土攪拌站進行組織,但必須保證混凝土到場后的各項技術要求。
4)施工現場選用地泵為混凝土泵送設備。
1)鋼筋、模板、混凝土、預埋件等工序的施工質量均滿足相應的規范要求。
2)滿足規范規定的表面平整度要求或滿足使用功能和圖紙的技術要求。
3)縫兩側高差控制在0.5 mm以內。
1)使用電機具前必須經電工檢驗合格。使用時,操作人員應穿絕緣鞋,帶絕緣手套。
2)所有電器設備必須安裝漏電保護開關。
1)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守國家和省市的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加強對施工燃油、工程材料、設備、廢水、生產生活垃圾、棄渣的控制和治理,遵守有關防火及廢棄物處理的規章制度。
2)將施工場地和作業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內,嚴格按照文明施工要求組織施工,確保現場干凈整潔。
3)優先選用低噪聲的施工設備。
采用傳統的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藝,將會產生地面裂縫,達不到客戶要求。應用本方法施工,將可能產生的不利因素全部消除,有效地保證工程質量,達到客戶滿意,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