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賓 陳士博 安偉利
河北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050000)
論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張玉賓 陳士博 安偉利
河北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050000)
,論述從大體積混凝土的特點、混凝土澆筑和振搗、沁水和表面處理、后澆帶處理、混凝土測溫和養護等方面控制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并達到施工質量要求。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振搗;沁水;后澆帶處理;混凝土測溫和監測
1.1 大體積混凝土的定義
大體積混凝土指的是最小斷面尺寸大于1m的混凝土結構。它是必須采用相應的技術措施妥善處理溫度差值,合理解決溫度應力,控制裂縫開展的混凝土結構。目前,我國對大體積混凝土的鑒別有兩個條件:一次澆筑混凝土澆筑量大于500m3;混凝土結構實體最小尺寸1.0~3.0m。
1.2 大體積混凝土的特點
1)結構厚實,體型大,鋼筋密,一次性澆筑混凝土數量大,工程條件復雜,施工技術要求高,水泥水化熱較大(預計超過25℃),易使結構物產生溫度變形,受環境影響大,要求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工作性。例如,流動性,坍落度經時損失小,凝結時間長,不離析,不沁水等。2)水化熱多,溫度場梯度大,極易產生裂縫。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斷面較厚,表面系數相對較小,水泥發生的熱量聚集在結構內部不易散失,混凝土內部的水化熱無法及時散發出去,以至于越積越高,使內外溫差增大。混凝土結構表面可以自然散熱,而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多數發生在澆筑后的最初3~5 d。所以,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水化熱,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防止過大干縮,是施工和管理質量控制工作的重點。
為確保底板的整體性、抗滲性,根據《高層建筑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范》要求“混凝土宜采用斜面式薄層澆筑,利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的規定,澆筑方向由遠而近,依次后退,故本工程采用“一個坡度、薄層澆筑、往返推進、一次到頂”連續澆筑的施工方法,使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坡度。每個泵負責一定寬度的澆筑帶,各泵的澆筑帶略有錯位,形成階梯式分層推進局面,以達到提高泵送工效,簡化混凝土沁水處理,確保上下混凝土層的結合。
混凝土澆筑時,必須注意混凝土入倉及振搗,混凝土的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棒,分層振搗,振搗間距不大于1m,每一振點的振搗時間不小于90 s,嚴禁漏振和過振。在每條澆筑帶的前、中、后布置三道振動棒,前道振動棒布置在底排鋼筋處和混凝土的坡腳處,確?;炷料虏康拿軐崳缓蟮勒駝影舨贾迷诨炷恋男读宵c,解決上部混凝土的搗實;中部振動棒使中部混凝土振搗密實,促進混凝土流動。振搗操作員的振搗方向為:下層振搗垂直于澆筑方向自下而上,上層振搗自上而下。振搗時嚴格控制振動棒移動的距離、插入深度、振搗時間,以保證混凝土的澆筑質量。
流動性的混凝土在澆筑、振搗過程中,上涌的沁水和浮漿順著混凝土坡腳流到坑底,通過側模底部開孔排出基坑,以提高混凝土質量,減少表面裂縫。
1)泵送混凝土由于強度高,表面水泥漿較厚,所以在混凝土澆筑后至初凝前,應按初步標高進行拍打振實后用長木尺抹平,趕走表面沁水,再用木抹子壓實,臨時覆蓋塑料膜,終凝前1~2 h掀膜,二次抹壓,使混凝土表面密實,閉合收水裂縫,然后覆膜,以免產生收縮裂縫。2)混凝土表面浮漿過厚時,應在混凝土初凝前將粒徑為2~4 cm石子漿,均勻撒在混凝土表面,用抹子輕輕拍平。3)混凝土硬化后的表面塑性收縮裂縫可灌筑水泥素漿,然后刮平。
1)在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有較多的混凝土漿等通過隔離鋼板網流入后澆帶內,而底板鋼筋的貫穿給后澆帶內的后期清理帶來了困難。為了避免這些,施工時應在后澆帶下設加強止水部分,形成一條200mm厚的排水溝,向兩端找坡,但排水溝內會有一些砂漿難以完全清除,但其對結構不會產生影響。2)后澆帶加強止水部分的墊層上加鋪SBS防水卷材,搭接處施工應嚴格按照施工規范進行。3)后澆帶處鋼筋不允許斷開,后澆帶留置完畢,馬上覆蓋竹膠板,以防雜物掉入造成清理困難。4)后澆帶的澆筑時間及混凝土級配要求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1)測溫材料準備:溫度計,Φ20PVC管。2)測溫點布置為10點,每點上中下3根溫度計,合計30根。3)在混凝土溫度上升階段,每隔4 h測一次;下降階段,每隔8 h測一次,同時要測大氣溫度。在14 d的養護時間內,每天測溫不少于2次。4)監測期內,當混凝土垂直測點相鄰溫差超過25℃時,及時對保溫層采取措施。
1)為防止混凝土早期由于干縮而產生裂縫,隨混凝土的澆筑順序,在每一段混凝土表面收光后,即混凝土處于硬化階段時,及時覆蓋塑料膜和澆水養護。當混凝土實測內部溫差或內外溫差超過20℃,再覆蓋保溫層。2)混凝土養護期間要進行其他作業時,應掀開保溫層盡快完成,隨即恢復保溫層。3)混凝土硬化期的實測溫度應符合下列規定:混凝土內部溫差(中心與表面下100mm或50mm處)不大于20℃;混凝土表面溫度(表面以下100mm或50mm)與混凝土表面外50mm處的溫度差不大于25℃。4)混凝土降溫速度不大于1.5℃/d。5)撤除保溫層時混凝土表面與大氣溫度不大于20℃。6)當實測溫度不符合上述規定時,應及時調整保溫層或采取其他措施,使其滿足溫度和溫差的規定。7)混凝土的養護期限:混凝土的養護時間自混凝土澆筑開始計算,使用普通硅酸鹽水泥不少于14 d,使用其他水泥不少于21 d。養護期內混凝土表面應始終保持溫熱潮濕狀態(塑料膜內有凝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