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淼
職業承諾是個體對工作的認同和投入程度,它既是個人內在的一種心理狀態,也是一種外在行為的表現形式[1]。相關研究表明,個體的職業承諾水平越高,越能促進職業的發展,同時對組織和個人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2]。
警察院校是為公安基層一線輸送優秀警官的搖籃,在校預備警官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根據以往的研究結果表明,警察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職業承諾度低的警察不僅會影響警察隊伍的穩定、素質的提高以及效能的發揮,而且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消極影響,所以研究并預測在校預備警官的職業承諾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國內目前有關職業承諾與人格的研究僅為幾篇,研究對象大多為企業員工,有關以警察為樣本所進行的人格特征與職業承諾的相關研究僅為一篇,本研究以預備警官為研究對象,旨在對已有研究進行有益的補充。
1.1對象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新疆警察學院不同性別、年級、族別、不同專業的在校學生作為被試。性別:男620人(89.5%),女73人(10.5%);族別:漢族450人(64.9%),維族243人(35.1%);受教育程度:大專524人(75.6%),本科169人(14.4%);是否為班干部:是169人(24.3%),否524人(75.7%);年齡:18歲184人(26.5%),19歲338人(48.7%),20歲171人(24.8%);年級:2010級185人(26.7%),2011級339人(48.9%),2012級169人(24.4%);來源地:烏魯木齊市70人(10.1%),南疆212人(30.6%),北疆411人(59.3%);收入情況:良好17人(2.5%),一般504人(72.7%),差172人(24.8%);是否為獨生子女:是263人(37.9%),否430人(62.1%);專業:偵查專業362人(52.2%);公安管理243人(35.1%);交通管理50人(7.2%);邊境管理38人(5.5%)。
1.2 方法以中隊為單位統一發放問卷,由心理學老師統一組織、統一指導語、在同一時間里施測,由學生獨立完成測試后,統一收回問卷。共發放調查問卷700份,有效問卷693份(99%)。
1.2.1 研究工具①采用自行編制的《預備警官職業承諾問卷》施測,該問卷共有17道題目,采用5點計分法。1=完全符合自己的情況;2=比較符合自己情況;3=不能確定;4=比較不符合自己的情況;5=完全不符合自己的情況。自編問卷通過內部一致性進行信度檢驗,總體信度為0.749,通過內容效度來檢驗問卷的效度,結果表明,各因素與項目總分間的相關系數在0.594~0.755之間,并且都在0.01水平意義上顯著,以上數據表明,自編的問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②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16PF)(華東師范大學戴忠恒、祝蓓里修訂中文版),該問卷共包括187個項目,每個項目有a,b,c 3個選項。此問卷在社會各個領域獲得到了廣泛的研究與應用,能有效地進行人格特征測試。
1.3 統計處理利用Amos 7.0進行模型的修正擬合分析,運用SPSS 1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2.1 自編預備警官職業承諾問卷驗證性因素分析本研究采用Amos 7.0軟件對自編的預備警官職業承諾問卷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進而估計模型的擬合程度,并檢驗模型的合理性。經檢驗,預備警官職業承諾問卷是由繼續承諾、情感承諾和規范承諾3個核心因素構成,問卷中的各項指標擬合較好,模型擬合也較好。預備警官職業承諾問卷3因子結構擬合指標見表1,得出的職業承諾因素模型結構見圖1。

表1 預備警官職業承諾問卷三因子結構的擬合指標
2.2 新疆地區警察職業院校學生職業承諾問卷總體描述統計利用自編的《預備警官職業承諾問卷》對新疆警察學院的693名在校學生進行測試,結果表明,在校學生的職業承諾總分為(63.98±9.37),在3個因素中職業情感承諾得分最高(24.80±3.86),次之是職業繼續承諾(19.65±5.26)、職業規范承諾水平最低(19.51±4.62)。

圖1 預備警官職業承諾的三維模型結構
2.3 新疆地區警察職業院校學生16種人格因素測試結果統計新疆地區警察職業院校學生在興奮性、敢為性和恃強性3個因子上的得分較高,說明在校學生大多性格開朗、活潑、有毅力、善于與人交往,對人對事都富有激情;在行為上果斷、有敢作敢為的精神,見表2。
2.4 新疆地區警察職業院校學生人格特征與職業承諾的相關性分析見表3。

表2 預備警官16種人格因素測試(n=693)

表3 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與職業承諾及其各維度相關(r)
2.5 新疆地區警察職業院校學生職業承諾與人格特征的多元回歸分析本研究分別以職業承諾總分、職業繼續承諾、職業情感承諾和職業規范承諾為因變量,以16種人格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見表4。

表4 職業承諾各維度與人格人格特征各因素回歸方程的系數檢驗
本研究對自編的《預備警官職業承諾》進行了信度和效度檢驗,并運用驗證性因素分析驗證了問卷的三因素結構模型設想,即問卷是由職業繼續承諾、職業情感承諾和職業規范承諾3個因素構成,另外3因素模型的各項擬合指標較好,該結果與皮華英、王舒娜[3]、解徐超[4]和劉麗花[1]等人對警察職業承諾三因素模型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從新疆地區警察職業院校學生職業承諾問卷總體描述結果中可以看出:在校預備警官的職業承諾總分為(63.98±9.37),說明預備警官的職業承諾水平較高,且該結果要高于刑警的職業承諾水平(43.98±12.27)和交警的職業承諾水平(33.97±9.89)。另外在3個因素得分中職業情感承諾最高,次之是職業繼續承諾、職業規范承諾水平最低,說明新疆地區警察職業院校學生對現在所選擇的警察職業符合自己的理想和志趣,從而對該職業較喜歡、忠誠和投入的情感較多。這與以往研究的警察群體結果不一致,這可能是因為在校預備警官還不能真正體會警察職業帶給他們的壓力和責任,對將來的職業還比較理想化,所以顯得對自己選擇的職業和專業會投入更多的感情。
從新疆地區警察職業院校學生16種人格因素測試結果中可以看出,在校預備警官在興奮性、敢為性和恃強性3個因子上的得分較高,這與初級警官選拔的人格特質標準,即高興奮性、高敢為性和高恃強性結果相一致[5]。即活潑、愉快、健談,對人對事熱心而富有感情,遇事不畏縮、敢作敢為,能經歷艱辛而保持毅力,這些人格特點適合警察職業角色,即敢于執法,又利于開展群眾工作。
從新疆地區警察職業院校學生人格特征與職業承諾的相關性結果中可以看出:憂患意識較強的預備警官會有危機感,他們會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專業和就業機會;外向、熱情、情緒穩定,適應能力較強的預備警官對自己將來所要從事的警察職業會更喜歡,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感情;聰明、富有才華、善于抽象思維、情緒穩定而成熟、有恒負責、做事盡職、自律謹慎的預備警官的社會責任感和警察職業操守認同感會更強。以上研究結果與金蘭采用職業承諾量表和16PF人格因素問卷調查商業銀行員工的結果不一致,這可能是因為測試的群體不同,所表現出的人格特征和職業承諾就會不同。
綜上所述:本研究得出自律性因子對職業繼續承諾有一定的預測力,樂群性、聰慧性和穩定性因子對職業情感承諾有一定的預測力,穩定性和聰慧性因子對職業規范承諾有一定的預測力。
[1] 劉麗花.公安交警職業承諾現狀與影響因素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08
[2] 鄭友軍.警察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27(8):24-26
[3] 皮華英,王舒娜.警察職業承諾現狀與影響因素研究[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08,6(1):37-40
[4] 解徐超.福州市特警職業承諾和主觀幸福感問題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0
[5] 衛莉莉,梁美紅,徐玉明,等.基于16PF測驗的警察個性研究[J].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11(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