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朱愛玲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
新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籌備與建設的幾點思考
□文 / 朱愛玲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以下簡稱“技術機構”)主要功能是檢測和評價建設項目或工作場所的生產工藝過程、勞動過程和生產環境中的職業性有害因素對勞動者人群健康和勞動能力的潛在不良影響,從而為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場所監管、職業病事件查處以及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治理等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保障,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全國職業病前期預防工作進一步完善發展,將會出現一批新的技術機構。
技術機構需要有質量可靠、配套完善的儀器儀表和設備設施,需要具有固定場所和專用實驗室。技術機構的工作場所一般由采樣儀器存放室、電子天平室、化學試劑存放室、樣品存放室、樣品前處理室、大型儀器分析室、檔案室等組成。技術機構的電氣設備、貴重精密儀器較多,危險化學品、有毒有害化學品種類多、安全隱患復雜,因此其工作場所的布局與安全是一個有機整體,需要綜合考慮。其安全主要包括電氣安全、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蝕和環境安全等方面。
化學試劑應嚴格按照《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條例》、《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和《劇毒化學品購買和公路運輸許可證件管理辦法》等進行規范管理。所用試劑分類存放,備用試劑存放于試劑室中;劇毒試劑存儲于由兩人保管的保險柜中,嚴格控制使用量,注意保管儲備液和使用液。
樣品前處理經常會用到酸、堿、有機溶劑等有毒物質,樣品消解會產生有毒氣體。因此,樣品前處理室可設置多個通風櫥。實驗室廢棄物要分類收集:在實驗室內可對廢棄物進行無害化或降低危險危害程度的處理,并考慮廢液的二次利用;廢液儲存位置應禁止煙火及滲水,以防發生意外事故。
電子天平是精確測定物體質量的重要計量儀器之一。比如用已知質量的濾膜采集,由濾膜的增量和采氣量計算空氣中粉塵濃度時,稱量濾膜的電子天平的分度值需要為0.1 mg和0.01 mg。為保證稱量結果準確,電子天平室應盡量單獨放置,電子天平不受陽光直射,遠離暖氣與空調,恒溫恒濕。
根據技術機構的各大型檢測儀器的安裝和使用要求,科學合理設計分析檢測區使用功能,留足操作空間以供工作人員檢查氣密性和日常維護儀器。建議每一類分析儀器(如原子吸收儀、氣相色譜儀、原子熒光儀)設置單獨、適宜的物理分隔區域。氣瓶存放于通風、陰涼、干燥、隔絕明火、遠離熱源、防爆曬的房間,直立放置并采取防止傾倒的相關措施。在氣瓶使用期間,定期檢查氣瓶及連接氣路的氣密性,確保氣體無泄漏。
實驗室應為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有易燃易爆蒸氣和氣體逸散的實驗室,電氣設備應符合防爆要求。為了防范火災時房內氣流減少導致門無法打開的現象,所有的門均朝外開,大于30 m2的實驗室至少要有兩個出口。可將水電布置和應急措施等張貼在醒目位置,并配備消防應急設施。
安監總安健[2012]88號文中指出技術機構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由質量監督員、設備管理員、內審員、評價人員、檢測人員等組成。因此專業技術人員需要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具備較強的職業衛生專業知識、還需要有衛生工程防護、建筑衛生學、工程技術等多學科知識。比如,采樣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分析并確定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并結合相關標準和測試方法才能制定出正確的監測計劃;采樣時需要全面考慮采樣點、采樣時機、采樣頻率、采樣效率、采樣誤差、共存物干擾、氣象條件等因素后,才能正確采樣;分析時必須從設備、試劑、方法、環境等方面嚴格加以控制,才能保證檢測分析結果的準確可靠。
新技術機構有必要針對人才隊伍的薄弱環節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平時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知識、技術能力培訓,重視對外交流,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業務能力,建設一支相對穩定的,知識結構合理的高水平、高素質的職業衛生服務隊伍,提升技術機構的整體服務實力。
技術機構出具的報告(或數據)有時是對職業病危害因素存在濃度或強度分布的歸納總結,有時還需要對企業職業病防護設施的效果進行評價和提出建議。技術機構出具的報告(或數據)是技術服務的最終產出,具有法律效力。
技術機構需要有包括質量管理手冊、程序控制文件、作業指導書及記錄表格四部分內容的一套完整、規范、操作性強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其中,質量管理手冊主要描述質量體系結構,為綱領性文件,程序控制文件則屬于規范行為的輔助性文件,作業指導書是用以指導某個具體過程、事物形成的技術性細節描述的可操作性文件,記錄表格是客觀反映質量活動和體系運行的實際情況,是質量活動追蹤、標識、數據溯源的依據。絕大部分與質量相關的記錄是以表格描述的,因此,記錄表格填寫必須完整詳細,不得隨意更改。
技術機構的法人代表、質量負責人、技術負責人需要積極采取質量控制措施,及時更新、優化質量管理體系,確保監測方案的制定、現場采樣、樣品運輸和分析、報告撰寫等各個階段始終在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內,真實、準確和可靠。
技術機構的法人代表、質量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可參照《職業病防治法》、《安全生產法》、《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和《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等相關內容,采取有效措施從“人防”和“技防”上保障技術機構人員安全和身體健康。如:設立專項資金,不擠占、挪用;及時發放并及時更新個體防護用品(安全帽、耳塞、口罩等);及時發放并及時更新具有“三證一標志”(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安全鑒定證和安全標志)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加強分析人員的安全防護與管理,工作時要穿工作服、戴防護眼鏡,長發要扎起,禁止吸煙、進食;為分析人員配備急救箱、及時補充和定期更新相關藥品。在使用劇毒化學品、危險化學品前,應獲取其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詳細了解其理化特性、危害及防護措施,嚴格管理劇毒化學品和危險化學品(試劑、儲備液和工作液),預防中毒和意外事故。為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和應急能力,職業衛生服務機構可加強救護知識培訓、應急管理、應急演練。
新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需要做好工作場所的合理安全設計,加強專業技術隊伍常態化建設,在技術服務過程中加強質量管理、加強個體防護用品使用與管理,要能針對工作場所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進行準確全面識別、準確分析和評價,并能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依法維護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造福勞動者、社會和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