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運友
軍隊醫院要在日益激烈地醫療行業競爭中得以生存和發展,必須強化經營管理、完善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引入績效評價,實施科學的全成本核算,以提高管理效能。才能抓住機遇,更好地為廣大官兵服務,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目前大多數醫院的成本核算主要以經濟效益為評價指標,對醫療收入實施全成本核算。以經濟效益與醫務人員的補助工資掛鉤,難免會導致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輕視醫療質量和社會效益,在缺乏相應的績效評價制約機制時,名目繁多的檢查、大處方等現象時有發生,加重了患者經濟負擔,影響了醫院的聲譽。應用績效評價能有效地打破醫院現行經濟管理的粗放式管理體制,在對科室全成本核算的同時,引入績效管理,進行績效評價,建立針對各個崗位的個性化考核指標,將各項指標經過量化標準處理,構建包括經濟效益指標在內的全部綜合指標作為單獨考核體系,使每個崗位具有可比性,形成醫院內部科學合理的競爭機制。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醫院管理模式,有效地制約無序和違規的醫療經濟行為,引導醫院更進一步關注社會效益,抑制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的逐利傾向,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提高醫院運行效率,增強醫院的競爭力[1]。
2.1 三級績效評價體系 績效評價涉及行政管理、醫德醫風、人才培養、服務質量、醫療數值量、經濟效益、可持續發展等諸多方面,因此所設立的評價指標體系應具備以下特點:評價模式的結構符合管理科學的要求,評價模型淺顯易懂、操作簡單,評價指標具體、明確、實用[2]。績效評價劃分為院級、科室以及崗位三個層次,即構建院級、科室、崗位三級績效評價體系,設立不同層次的指標體系。院級績效評價是醫院整體績效評價體系的核心,所選用的指標應考慮醫院經營戰略目標的實現和核心競爭優勢的培育,由醫院業務主管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地依據評價標準對院級績效評價指標進行全面或專項的檢查、統計、考核;科室的績效評價,可圍繞科室的工作數質量、服務態度、經濟效益、技術創新等方面展開;崗位績效評價一般由科領導對醫師、護士、獨立操作者進行個體評價。
2.2 經濟管理評價指標體系 建立醫院經濟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是考察醫院經營績效的基本方法,也是加強醫院經濟管理和成本費用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制定相關經濟管理評價指標時,要把握科學性、可操作性、靈敏性等原則,盡可能完整準確地評價醫院經濟管理和分析評估成本費用控制效果,力求達到全面掌握和分析醫院的整體經濟運行狀態。如:藥品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率、醫療設備單機核算收入、人均收入與效率、總資產收益率等經濟效益指標;醫療設備計提、機關辦公費用等管理性成本占總成本比率以及衛生材料、水電支出、人力成本等消耗性成本占總成本比率等經營成本指標。
2.3 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不僅僅著眼于經濟效益的評價,更重要的是服務態度、醫療質量、工作效率等全方位評價。注重對患者實施整體連貫的服務,對于醫院醫療服務質量和醫療技術水平的高低,患者的評價是最敏感、最直接、最具體的信息,虛心聽取院內外患者對醫療服務的意見,可以增進服務意識,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根據醫院全面質量管理的總體要求,以 《醫院管理評價指南》、《軍隊三級甲等醫院評審標準》、《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等有關規定為依據,制定具體的綜合評價指標。對醫療服務態度評價:醫院內以《臨床科室對醫技科室滿意度調查表》、《基層科室對機關職能科室滿意度調查表》等問卷調查形式進行評分,形成互相監督、互相評價、互相制約的評價機制;院外則由來院就診患者參與評價,以《門急診、住院病人問卷調查表》形式對入出院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和隨訪。對醫療質量與工作效率評價:既是醫院管理的落腳點,又是醫院形象的核心要素。如甲級病案率、處方合格率、入出院診斷合格率、搶救成功率等評價指標[3]。
2.4 為部隊服務評價指標體系 軍隊醫院必須時刻牢記姓“軍”為兵的宗旨,因此在成本核算和制定績效評價指標時應根據軍隊醫院的基本任務制定為部隊服務績效評價指標,并充分考慮到如何調動科室為部隊患者服務的積極性。將部隊傷病員門診和住院治療的滿意率、應急機動保障能力、定期組派醫療隊巡診、體系部隊的技術幫帶、成本核算時的政策傾斜等設定為院級績效評價指標;科室績效評價指標則包括平戰時醫學科研工作、部隊傷病員的醫療數值量等方面;崗位評價指標為醫師、護士等崗位的工作質量、服務態度、技術水平、工作效率等。應用這些評價指標,對收治部隊患者實行量化管理,將為部隊服務的數量與質量直接與補助工資掛鉤,鼓勵工作人員積極收治部隊患者,對于為部隊服務量大、創收少的科室給予政策上的傾斜,鼓勵科室在確保軍隊患者治療的前提下,積極開放搞活,實現自我改革、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經濟效益之路,以更好地實現“確?!?。
3.1 創新經濟管理手段 由于績效評價過程與績效目標、績效反饋密切相關,根據反饋的信息,對影響結果的具體過程進行控制和評價,將績效評價延伸到各項管理的具體過程中。對管理過程實施有效的監控,使傳統的結果考評,轉變為事前論證、預測分析、事中監督、事后核算,使輸出量的目標值控制在均衡的發展中,創新了衛生經濟管理手段。運用績效評價,在藥品器械采購、水電暖供應、醫療收費等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上,強化了各級崗位的責任意識,增強了各個環節的監控,確保了醫院經濟管理規范運行。
3.2 優化成本核算辦法
3.2.1 使成本核算與績效分配相結合 以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并向特殊崗位傾斜分配為原則,在科學測算的基礎上增加業務收入和控制成本支出,是強化成本核算、降低消耗、完善醫院經營運行機制的重要途徑,以低廉的醫療費用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努力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成本核算與績效評價是相互關聯的,我院在對科室全成本核算時,采取了將經濟核算和綜合績效評價相結合的辦法,在補助性工資分配時既考慮到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和按勞取酬的原則,又考慮到醫德醫風、服務態度、醫療數值量、行政管理等綜合績效要素??冃гu價由質量管理科具體負責實施,每月對各科室的各項評價指標進行檢測考評,以評價結果作為經濟效益獎懲的調控杠桿。通過運用績效評價,使科室成本核算逐步實現以經濟核算為基礎,以綜合評價指標考核為手段,以質量獎懲為保證的核算體系[4]。
3.2.2 對成本核算建立全方位的分析系統 在成本核算中應用績效評價,全方位地對醫院各類成本的發生、發展過程建立分析系統,確定各項成本產生的動因,準確測算提供各項醫療服務的基礎成本,在控制成本支出上做文章。如對深入部隊巡診、組派應急醫療隊等執行特定的醫療任務按任務成本項目進行成本測算,定期對藥品、衛生材料等進貨渠道存在的價格差異等特定成本進行分析,對全院固定資產的購置使用、報廢以及消耗性物資的購入和使用均列入部門和科室的績效管理范疇。通過對醫院各類成本建立分析系統并參與全成本核算,充分發揮醫院醫療設備潛力,采購質優價廉材料,節約物資材料消耗,從源頭上堵塞了經費漏洞,進一步優化了成本核算辦法。
[1]肖俊輝.我國公立醫院改革績效評價必要性與基本框架探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2,5(08):4-6.
[2]沈 嶸,徐 震.公立醫院績效評價體系的思考[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3,3(05):1-2.
[3]房 麗.公立醫院社會績效評價研究探討[J].中國醫院,2012,3(12):38-40.
[4]薩本婷.績效評價在醫院全成本核算管理中的運用[J].財經界,2013,7(0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