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形式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4萬年前,人們稱之為“史前藝術”,這一時期的主要藝術形式是洞壁藝術和器具藝術。隨著時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每個時代都有著自己的藝術風格,藝術的主要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如14世紀的文藝復興,17世紀的巴洛克藝術,19世紀末的現代藝術、20世紀后期出現的當代藝術等。
當代藝術,在時間上是指今天的藝術,在內涵上主要是指具有現代精神和現代語言的藝術。當代藝術所體現的不僅是“現代性”,還有藝術家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所感受的“當代性”,這是當代藝術的核心價值,他們的作品關注現實、反應的是今天的時代特征。西方美術機構習慣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作為時間點來區分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根據美學訴求和文化取向的異同,將19世紀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藝術稱為“現代主義藝術”,二戰后的稱為“當代藝術”。而西方理論界將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西方藝術稱之為“西方當代藝術”, 1969年舉辦的“當態度成為形式”展覽被他們視為當代藝術的起點,這次展覽強調了無論是觀念、作品,還是狀態、過程、信息等藝術形式,最終都是為表達藝術家的態度和立場;藝術家對當今狀況的判斷,是當代藝術工作展開的基礎,至此“當代藝術”一詞正式出現。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出現了新型藝術運動——波普藝術,它把傳統藝術中的高低之別、雅俗之分完全打破,將日常生活中的主題和通俗的商業文化帶入嚴肅的藝術中,如安迪·沃霍爾以82張美鈔、32罐坎貝爾濃湯罐頭、210個可口可樂瓶為主題創作的版畫。波普藝術使藝術更加觀念化、個人化,把藝術帶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當代藝術的類型和風格與之前的藝術類型和風格相比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包括裝置、行為、景觀、影像等類型的藝術,以及抽象表現主義、極簡主義、波普藝術等風格的藝術。當代藝術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反映高科技時代、信息時代的藝術樣式走向臺前,產生了偶發藝術、光效藝術等。當代藝術,體現的是藝術家的藝術立場,以及對藝術觀念表達的深度。它強調的是藝術家的個體主體性,它使藝術家不斷追問自己,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有多少自己的觀點,有多少自己創造的形式語言。同時藝術家的藝術觀念的表達與處理藝術作品的主觀能力也是藝術家綜合素養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