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縣
四川省建設行業比較緊缺的是量大面廣的應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企業生產第一線、工程項目施工現場更加需要專業技能好、職業素養高、通用能力強的建設人才。面對近年來持續擴招的壓力、由于教學條件投入不足和科研導向對日常教學的擠壓,建設類本科高校的實踐教學質量下滑,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總體上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面對這樣的情況,國家已有頂層設計。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 住建部、教育部專門印發了《關于加強建設類專業學生企業實習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抓好“產教結合、校企合作”。 面對這樣的情況,建設類高校應該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開放辦學加強師資培訓、抓好實踐教學、強化學生實踐能力。高校要嚴格監控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等實踐環節的教學質量;建立好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組織好校內的現場模擬教學;繼續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邀請行業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開設課程、指導學生。 面對這樣的情況,建設行業和企業應該主動關注本地的建設類高校的改革發展情況,對學校的專業設置、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和學生培養質量提出指導意見,推動校企合作制度的建立健全,實現學校的培養目標與行業需求完全對接。用人單位還應該盡可能地支持高校建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與學校聯合開展施工現場實踐教學,使畢業生能很快適應行業環境,盡快為企業增添效益。 建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大事,建設人才的培養關乎行業的未來。改革和刨新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國家戰略已然啟動,卓越工程師計劃、工程實踐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茶地開展,創立高校和企業聯合培養機制正是題中之意。校企合作能否走向深入,考驗的是兩者共同的誠意和需求;校企合作必將走向深入,因為這是行業、企業、高校、學生共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