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典利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廣西 崇左 532200)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多元文化的出現,大學生開始面臨新的成長和生活環境,使得大學生的思想面臨新的沖擊。對西部民族地區的高校來說,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受到諸多客觀因素的制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比較匱乏。因此,必須對該地區各高校的教育資源進行科學的優化,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當前,在西部民族地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單純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每周二到四節的課時也僅僅是圍繞課本理論知識或者一些熱點時政進行講解。這種純理論式的教學方法很難迎合大學生心理,反會引發其厭煩情緒,讓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匱乏,不能滿足復雜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在這種情形下,必須要優化與整合教育資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教育中占據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它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對于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但是如果單純依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這種單一的課程模式,不注重其他課程資源的整合利用,不注重教師資源的整合利用,不注重社會資源等的整合利用,那么顯然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1]因此,要想保證西部民族地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順利開展,要想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必須要加大教育資源的優化與整合力度。
西部民族地區與我國其他地區相比,具有特殊性。這種特殊性表現在:
1.西部民族地區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包括暴力恐怖因素、民族分裂因素以及一些披著宗教外衣的西化因素等嚴重影響了西部民族地區的和諧和穩定。西部民族地區高校作為培養西部發展人才的主要陣地,必須要搞好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三觀”,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堅定的抵制邪惡勢力和極端思想的侵蝕,才能讓他們更堅定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2]而要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僅依靠西部民族地區高校校內的單一的教育資源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必須要對該地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行優化與整合。
2.西部民族地區高校學生面臨多元文化的強烈沖擊。與其他內地高校和沿海地區的高校不同,西部民族地區地處我國西部,這些地區多與外國接壤,處于一個特殊的地域環境之中。這種特殊的地域環境,極易滋生各種不良的思想。特別是在我國迅速崛起的過程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為了遏制我國的發展,會有目的進行宗教和文化、政治領域的滲透,這些別有用心的活動會給該地區高校學生造成強烈的沖擊,會使他們的思想受到嚴峻的考驗。為了讓西部民族地區高校的大學生樹立堅定的價值觀念,必須要充實教育資源,必須要形成特色化和具有較高指導意義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體系。[3]引導西部民族地區高校的學生正確認識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正確認識我國的國情、文化背景,增強他們對本民族的認同感,讓他們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問題。
我們要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就必須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整個教育資源中所處的核心地位。要肯定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為主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的重要性,要在堅持挖掘這些理論課教育資源的基礎上,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活動。同時,要進一步擴大整合范圍,要用發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要將其融入到整個高等教育、社會教育的宏觀層面上。要在立足西部民族地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的基礎上,充分開發西部民族地區其他的教育資源,包括家庭資源、社會資源和其他一些校內資源等,充分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由于受地域和經濟發展以及自然因素等狀況的制約,西部民族地區高校的發展要落后于沿海等發達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該地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使得該地區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不能夠做到與時俱進。[4]因此,面臨新形勢新情況,西部民族地區的高校必須要樹立與時俱進的發展觀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上要有前瞻性的目光,要充分利用網絡這種具有時代特色的資源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時代感,在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上下功夫。如建立學校的黨建和團建網站、搞好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等,利用網絡開放性、交互性、及時性等特點,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我們優化與整合西部民族地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這些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就是為了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其育才作用。因此,必須要對這些教育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進行適當的優化,要讓這些教育資源物盡其用,發揮其最大價值。而在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和優化時,必須要圍繞一定的中心,不論是校內還是校外教育資源的整合,都要始終圍繞學生的發展這個目標,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整合出最優化的教育資源,實現教學共長。
1.整合西部民族地區文化資源,充實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首先,西部民族地區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這里積聚了我國絕大多數的少數民族,這就使得西部民族地區擁有多民族特色,而且保存了最具特色的歷史名城,包括昆明、大理等。其次,西部民族地區擁有特色的自然風光,是我國自然遺產的集聚地。再次,西部民族地區擁有特色的民風,民俗文化更是豐富多彩。而且這些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和交通因素等,與外界的往來較少,因此,受外來文化的影響不明顯,這就使得西部民族地區較多的保留了本身的傳統文化,使得大量的雕刻、紡織、繪畫工藝和歌謠、文學等文化資源得以保存,并得以流傳。要想充分利用西部民族地區的文化資源,必須要對這些特色的資源進行整合,包括對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自然遺產和各種形式存在的文化遺產的整合,讓其成為該地區特色教育資源的一部分。
2.優化西部民族地區文化資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思想政治教育不應該是單純的馬克思主義教育,也不應該是枯燥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有活力的,應該是有特色的。西部民族地區有其獨具特色的教育資源,就應該被充分的開發和利用。這就要求高校、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認真研究西部民族地區的文化資源,在對西部民族地區文化資源進行去偽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基礎上進行整合,并采用科學的方法優化,提煉出適合高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資源,并將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體系中,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魅力。
充分開發西部民族地區高校校內資源,形成強大的校內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西部民族地區高校雖然受辦學資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校內資源不如沿海等發達地區豐富,但是如果能夠加大對現有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力度,對現有的校內資源進行整合及優化,也能夠極大的豐富思想政治的教育資源。
1.西部民族地區高校各種課程資源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整合與優化的途徑。如果把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完全交給思想政治理論課來實現,顯然這個任務是異常艱巨,也是無法實現的。因此,西部民族地區高校必須要改變這種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模式,要在高校樹立起大德育的先進理念,要加大高校內部的溝通協調,整合高校內部的教育資源[5]。首先,要讓西部民族地區各高校的各專業教師改變落后觀念,強化他們的大德育意識。要動員全體高校教師都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這個重要的戰場上來,讓他們在教學工作中自覺的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各專業教師都要做好表率,以高尚的師德等蘊育學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其次,要引導各專業教師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要讓他們能夠在日常的教學工作和生活中主動的運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觀點去處理專業課教學,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讓思想政治教育的觸角無處不在。再次,要善于尋找和挖掘西部地區高校各專業課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的聯系。事實上,每一門專業課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之間都是有聯系的,都蘊藏著特有的教育資源。這就需要各專業課教師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方向,全方位的備課,深入淺出的挖掘專業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并將其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讓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滲透到高校教育的各個階段和各個課堂上。同時,還應該結合各專業課的特點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廣泛,在各專業課教學時,要根據本專業課程的特點,傳遞不同的思想教育觀念,密切思想政治教育和各專業課程的聯系。
2.加大西部民族地區高校硬件資源的整合與優化。西部民族地區高校雖然硬件設施與沿海等發達地區相比存在差距,但是如果對現有的硬件設施加以利用,也可以成為有形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西部民族地區各高校,都建設有教學樓、學生公寓、圖書館等硬件設施,這些設施雖然在使用功能上與發達地區相比存在劣勢,但這并不影響其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門或者教學樓、宿舍等特殊造型,賦予其一定的價值目標,將思想政治教育寓意于有形之中。比如在校門上體現有深遠教育意義的校訓,讓學生每進出校門,都感受都學校獨有的教育信息,在教學樓的走廊上懸掛一些優秀人物和杰出人才的畫像及名言警句等,向學生滲透奮發向上的人生觀,在宿舍樓上張貼一些民族英雄和新時代的英雄的畫像或者故事等,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以及集體主義教育。
3.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史資源。很多西部民族地區的高校都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他們的影響力極為深遠,比如西北大學、內蒙古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和云南大學等。這些高校有著悠久的辦校歷史,與我國的發展有著緊密的關系。而這些高校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獨具特色的辦學傳統,沉淀了濃厚的文化底蘊,成就了獨特的校史資源。在西部民族地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善于對校史資源進行整合和優化,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首先,在內容上,要對校史發展中重要的人物和事件等進行整合優化,要篩選出哪些是他們所了解,哪些是他們耳聞目睹的,哪些是他們所不了解的,有針對性的進行校史滲透,避免老生常談,讓學生感受到特殊的教育氛圍,讓他們在日常學習中自覺接受校史價值取向的引導和熏陶,從而樹立積極的“三觀”。其次,優化校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利用校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擺脫固有的說教式形式,要豐富校史教育的形式。比如可以在新生入學時進行校史培訓,可以在校內課程設置時增添校史課程,可以召開校史專題報告會,可以建設校史展覽廳等等。這勢必打破固有的教育方式,能夠提高利用校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1.整合和優化西部民族地區的紅色資源。西部民族地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這些紅色旅游資源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和傳承價值,如果能加以利用,可以成為該地區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助推器。因此,應該對革命時期留下的遺址以及文物和相關的英雄人物進行資料整合,要讓其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要優化紅色資源的教育形式。高校要經常組織學生參觀紅色基地,要多引導他們觀看一些紅色電影,組織他們進行紅色歌曲演唱比賽等,讓他們充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2.整合和優化城市文化資源。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和演進史,這些造就了各個城市獨一無二的文化形態。西部民族地區各個城市都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這使得其形成了較具吸引力的城市文化,高校要對城市獨有的文化進行整合,包括城市的名字、城市的標志、城市的文物古跡、城市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城市的文化傳統等,要對其充分整合并利用。同時,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優化。可以在新生開學時,帶領學生了解城市的各個標志,以教師做導游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城市的發展史和崛起史,讓學生自覺的融入城市,感受到不同城市的魅力,提升他們對社會的認同感,讓他們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3.軍民互動,整合和優化共建單位教育資源。當前,國際局勢發生深刻變化,一些國家在蓄意渲染中國威脅論,部分學生受到外來勢力的影響,對我國的前途命運產生了懷疑。特別是西部民族地區是我國民族矛盾的多發地,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和了解我國的發展和軍隊實力,對國家充滿信心,提高他們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必須加強學校與地方駐軍結對共建,充分發揮軍地各自優勢,尋找最佳結合點,進行思想互助、智力互幫。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到部隊營區參觀、去近距離接觸,同時,學校可邀請部隊首長到校開展國防教育,讓學生提高自身認識,正確認知我國的軍事實力和綜合勢力,增強國防觀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讓他們樹立為國家和民族前途奮斗的志向。
4.家校互動,整合和優化學校與家庭教育資源。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與學生成長最為密切的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因此西部民族地區高校應該充分整合學校與家庭教育資源,與家長建立長期的友好溝通機制,如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建立密切聯系的工作機制、建立家長參與監督機制等,通過二者有機結合形成的教育合力,能夠有力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西部民族地區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隨著國家對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視,西部民族地區的高等教育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西部民族地區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對于提高學生的素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西部民族地區高校要充分發揮西部民族地區的特色優勢,對現有的教育資源進行優化,并整合出更多的教育資源,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內容,有成效。
[1]許立,劉剛,張文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3).
[2]雍容波,鐘佩君.論當代大學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利用中的“四個統一”[J].當代教育論壇.2011,(7).
[3]Pan ,Yihui.Method Innovation of Under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Network Environment[J].Procedia Engineering.2011,(15):.2752 -2756.
[4]閻占定.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湖北社會科學.2009,(8).
[5]蔡果蘭,徐世英.民族院校研究生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