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兩高發布的《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思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網絡犯罪中若干問題的界定
——對兩高發布的《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思考

2014-04-08 15:53:36張立鵬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14年5期

張立鵬

(山東大學 法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0)

網絡犯罪中若干問題的界定
——對兩高發布的《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思考

張立鵬

(山東大學 法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0)

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9月9日聯合發布《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簡稱《解釋》)。這一司法解釋滿足了當下打擊網絡犯罪的需要,同時也給網絡犯罪的進一步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此《解釋》也引發了社會對言論自由的探討。本文是對《解釋》條文規定進行的思考,主要涉及網絡犯罪的概念、利用網絡實施犯罪行為的入罪標準兩個大的部分。在前一部分,主要是分析網絡犯罪概念廣義論和狹義論,并得出《解釋》支持狹義論的結論。在后一部分,主要是分析《解釋》對入罪標準的界定的意義以及仍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議。

網絡犯罪;界定;言論自由;管轄權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網絡在全世界得到迅速普及,并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近日“秦火火”等一批網絡水軍的落馬又一次警醒了世人,網絡在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網絡犯罪也隨之而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于2013年9月9日聯合發布了《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具體規范司法機關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刑事案件時的法律適用問題。本文就該解釋進行深入的剖析,以期對網絡犯罪的研究有所幫助。

一、對網絡犯罪的概念的界定

與“青少年犯罪”、“無被害人犯罪”一樣,網絡犯罪并不是法定概念,不是刑法中單獨規定的罪名,它是犯罪學上對一種類型犯罪的統稱。對于網絡犯罪,我國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對于網絡犯罪這一詞語的內涵和外延都沒有明確的界定。網絡犯罪是一種運用網絡技術進行的綜合多方面的犯罪,故對其進行有效界定不是一件易事。

就網絡犯罪概念的界定而言,有學者提出“計算機犯罪”和“網絡犯罪”兩層概念。[1]持此觀點的學者認為,計算機是使用因特網這一介質、工具,由于因特網與計算機的使用在一定意義上已屬一體,計算機是使用網絡的前提,計算機犯罪的外延應該大于網絡犯罪,網絡犯罪應當包括在計算機犯罪之中,計算機犯罪顯然是屬于較高層次的概念。所以,對于網絡犯罪的概念進行界定就首先要弄清楚計算機犯罪的涵義,這樣才能了解計算機犯罪與網絡犯罪之間的差異及相互關系。對于此種觀點,筆者不敢茍同,因特網的使用必須通過計算機這一介質,但是,反過來,計算機犯罪的行為也必須借助于因特網,因此,在犯罪層面,計算機與網絡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把“計算機犯罪”與“網絡犯罪”分別進行定義,那么二者的區別何在?若不存在互聯網犯罪的話,那么所謂的單獨的計算機犯罪也就不會成立。

目前我國學界對網絡犯罪概念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界定,廣義的網絡犯罪概念一般被界定為以因特網為中介,以計算機為工具或者僅僅以計算機系統安全為侵害對象(對實體計算機終端設備的打砸行為除外)而實施的違反刑法,危害社會,應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依據廣義說,網絡犯罪既包括現行刑法中規定的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也包括利用網絡實施的盜竊、詐騙、賭博等傳統意義上的違法犯罪行為。網絡犯罪按照這種觀點應概括為:以計算機信息系統為攻擊對象或利用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為工具而實施的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2]狹義的網絡犯罪概念是指利用計算機操作所實施的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犯罪行為,主要包括盜取內存數據及破壞其他網絡終端程序。[3]相對于廣義的網絡犯罪概念,狹義的網絡犯罪概念少了第二層含義,即不包括利用計算機實施的傳統犯罪。狹義論者認為,網絡犯罪時,計算機和網絡本身既是必需的犯罪工具,同時也是犯罪的對象。

廣義說的網絡犯罪主要包括兩大類的犯罪:第一類以計算機本身為犯罪對象,例如,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非法侵入特定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等;第二類是以計算機為犯罪工具的犯罪,這類犯罪是高科技與傳統犯罪的有機結合,例如,利用計算機系統危害國家安全、竊取國家機密的犯罪;利用計算機實施的經濟犯罪,比如網絡盜竊、網絡詐騙;利用計算機系統毀壞他人的名譽和侵犯公民隱私權的犯罪等。

而狹義論者認為,網絡犯罪僅僅包括具有網絡獨特性質的犯罪。廣義的網絡犯罪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第一,雖然利用網絡這個工具實施傳統犯罪與傳統方法存在很大的區別,但是,其行為仍應以傳統罪名定罪,其根本性質沒有變化。第二,以犯罪的方法作為劃分一類罪的依據,這不符合以犯罪客體作為劃分不同類別犯罪的理論。若是以犯罪方法作為劃分犯罪性質的基礎,那么,任何罪名都有可能成為網絡犯罪,因為幾乎所有的傳統犯罪都可以通過網絡來實施。第三,我國現行刑法沒有對網絡犯罪這一概念進行明確的規定,但是根據刑法第 287 條規定:“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 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定罪處罰。”可以看出,刑法典認為以計算機為犯罪工具所實施的各類傳統犯罪仍被認定為傳統犯罪。持狹義說的學者還從最初的立法原意來論證其合理性。我國對網絡犯罪最早進行定義的機關是公安部修改刑法領導小組,在其所頒布的《危害計算機系統安全罪方案》中,對網絡犯罪概念界定的重點即在于保護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我國現行刑法第285條、第286條規定計算機犯罪,根據這兩條規定,網絡犯罪行為被認定為通過計算機非法操作來實施,其犯罪侵犯的法益也是國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并且,這種對于網絡犯罪的規定方式,意味著網絡犯罪是法定的,唯有符合法定的條件,才屬于網絡犯罪的范疇。

持廣義論者認為,將犯罪學、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納入刑法學研究的領域的刑事一體化思想,是近年來學者所倡導的,也是刑法學研究的大趨勢,認為刑法學研究應多加關注犯罪學中的研究方法、刑事訴訟法中的程序性問題等多方面,這樣才能使得刑法學研究更能指導并應用于實踐。[4]因而,對于網絡犯罪一特殊的犯罪形式,應該將其進行多方面考量,涵蓋各個方面,這樣才能深入地了解并有針對性的提出應對之策。其認為,網絡犯罪與傳統犯罪的區別不僅僅體現在犯罪方法上,還體現在危害結果、實施方式以及案件司法管轄權等方面。這些方面的不同體現了網絡犯罪的獨特性,所以應將利用互聯網實施的各種犯罪行為進行歸類總結,整合為一類犯罪,在此基礎上,再合理組織對此類犯罪的處罰。隨著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廣義說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此決議雖然沒有明確網絡犯罪的具體概念,但是將以計算機系統作為犯罪對象的犯罪和利用互聯網實施的傳統犯罪都認定為網絡犯罪。

廣義說存在合理性,但是狹義說能更好地與傳統的犯罪分類進行銜接。傳統上,我國刑法學對犯罪類型的劃分依據為同類客體、次同類客體。[5]狹義論者依據犯罪的本質屬性, 將計算機犯罪限定為利用計算機作為犯罪工具實施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就遵循了這一傳統的劃分方法。國外的立法也有很多采用狹義論,例如,1986年美聯邦頒布的第一部關于計算機犯罪的法案《計算機詐欺與濫用法案》明確6種行為構成網絡犯罪。

筆者認為,網絡犯罪的概念應采用狹義說。主要原因有:第一,這符合傳統的犯罪分類方式,在實踐中有利于被法律人所掌握運用。例如,某犯罪嫌疑人利用網絡實施了詐騙犯罪,法官完全可以按照傳統的方法判斷這一“新型”案件。第二,狹義說更有利于學術研究。狹義說將以計算機系統為犯罪對象以外的其他犯罪行為分別交給傳統的罪名研究,這有利于網絡犯罪研究的細化,也更有針對性。第三,有利于立法及法律的適用,在立法方面,立法機關不可能將網絡犯罪統一并進行細化規定,但是可以將利用網絡這一方法解釋到傳統的犯罪當中,既可以解決網絡犯罪問題,也可簡化立法。在法律適用方面,雖然法官造法在我國未得到承認,但是我們不能排除法官的主動性,法官完全可以對利用網絡實施的傳統犯罪進行判斷,所以,我們沒必要將網絡犯罪的概念擴大化。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公布了《解釋》,第一條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一)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根據該規定,利用網絡實施的誹謗行為仍應定為傳統的“誹謗罪”,之后的幾條規定都有類似的情形。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司法解釋的導向是支持狹義說的。

二、網絡行為入罪標準及其完善

2013年9月9日兩高發布的《解釋》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確定了一些網絡行為出入罪的標準。《解釋》很細致地規定了一些網絡行為入罪的條件,這為規制網絡行為提供了一個標準。在這個《解釋》之前的立法中,乃至于以往的學術研究中,很少有涉及網絡行為的出入罪問題,原因有二:第一,我國刑法典只是規定了以計算機安全系統為侵害對象的網絡犯罪,卻對利用網絡實施其他傳統犯罪的行為沒有進行界定;第二,網絡行為本身及其產生的影響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很難確定其危害性,也很難量化研究。

1.兩高《解釋》確定網絡行為出入罪標準的意義。第一,這一標準的確定有利于打擊犯罪分子。這一標準的確立就像確定了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定罪數額五萬元一樣,*《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原來的不確定的東西進行量化,確定了入罪的標準。網絡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也帶來一些危害。“熊貓燒香”燒毀了多少人的數據;*熊貓燒香是一種經過多次變種的“蠕蟲病毒”變種,2006年10月16日由25歲的中國湖北武漢新洲區人李俊編寫,2007年1月初肆虐網絡,它主要通過下載的檔案傳染,對計算機程序、系統破壞嚴重。也有利用網絡實施傳統犯罪的例子,近來的“秦火火”、“薛蠻子”無不挑戰著這個社會的秩序。網絡謠言危害公民利益和社會秩序,需要依法打擊。為此,在法律上完善打擊網絡謠言的相關規定至為重要。第二,這一標準的確定是保護普通大眾權利的需要。整個社會的權利義務應該是平衡的,如果一個個體擁有很大的權利的話,那么別人的權利往往就容易受到侵害。[6]網絡水軍“秦火火”不僅編造、虛構事實攻擊紅十字會組織及楊瀾(中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及企業家),還捏造事實攻擊道德模范雷鋒,這種行為不僅嚴重危害社會秩序,更是對道德底線的挑戰。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對網民的行為沒有規制。所以,規制網絡行為對保護普通大眾有著重要的意義。第三,這一標準的制定也能防止普通公眾不受非法追究責任。對刑法的司法解釋,應體現刑法的謙抑精神。特別在目前打擊網絡謠言的大背景下,刑法謙抑、實事求是的精神尤為重要。在一批興風作浪的“網絡大謠”落馬的同時,另一種傾向也值得關注——個別基層司法機關執法不當,將網友的可以理解的失誤,也當成惡意造謠進行了嚴厲打擊。所以,將網絡行為的入罪標準明確化,這也是對不當執法的一種限制,有利于保護人民群眾的言論自由。

2.雖然兩高作出《解釋》有很深刻的意義,但是仍有很多有關網絡行為犯罪問題尚未得到很好的解決。第一,關于網絡行為入罪標準確定的問題。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兩高《解釋》的第二條上,該條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此處的轉發500次或者瀏覽5000次到底能不能真正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不可否認,這給網絡誹謗入罪提供了一個標準,筆者也相信兩高是在大量的調研之后才選擇了如上量化標準,但是筆者認為,轉發的次數及瀏覽的次數只能反應其中一部分社會影響,無法全部容納所有的情況,比如,一個明星利用自己的微博等網絡交流工具轉發肯定比一個普通人轉發影響大。明星轉發后的影響可以用瀏覽次數來進行計算,但是,有很多信息是不點擊就可以看到的。就像是普通網站上的廣告,雖然他人沒有點擊該廣告,但是人們潛意識當中已經受到了它們的影響。

第二,有關網絡行為證據的保存問題。關于電子證據的獲得及證明力等問題,學界已經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但是仍沒有得出很好的結論。一方面,電子數據的易損性決定了其極易滅失,犯罪分子只要有相應的網絡知識就可以修改甚至銷毀證據。同時,網絡中數據信息的高速流轉也可能使電子數據被覆蓋;另一方面,網絡海量的存儲性也提高了電子數據獲取的難度。[7]例如,遼寧省大連市人民檢察院辦理的一起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案中,涉案電子數據集中在網站、網絡空間、音視頻文件、銀行賬戶記錄等方面,涉案證據數量多,公安機關需要對幾個 T 的電子數據進行篩選、取證,檢察機關也需要對其逐一進行審查。 同時,涉嫌網絡犯罪的嫌疑人可在網絡覆蓋的任何地方隱匿,所以還需要遠程監控、IP 地址追蹤等技術手段對其進行鎖定,辦理網絡犯罪案件比辦理普通案件需要付出更大的警力和財力。既然電子證據難以收集、保存,那么僅僅根據轉發或點擊次數作為入罪或出罪的標準,是否嚴謹?令人費解。

第三,在打擊網絡犯罪的同時,如何保證普通大眾的言論自由不被侵害仍需要明確。立法者在制定一部法律之前應將所有的可能性進行考慮,這樣方能使制定出的法律既能滿足現實所需,又不會被有關機關所濫用。在《解釋》公布后,出現了很多打擊網絡犯罪錯打的情形。前邊筆者也提到,在目前中國打擊網絡謠言的大背景下,刑法謙抑、實事求是的精神顯得更為重要。尤其是在反腐的關鍵階段,網絡輿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要給大眾說錯話的空間。動輒得咎,讓互聯網失去活力,輿論喪失監督能力,絕不是依法打擊網絡謠言的目的;相反,“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讓違法者寸步難行,讓守法者暢所欲言,這樣才是互聯網法治的目的。所以,在貫徹打擊網絡謠言的司法解釋時,應體現寬嚴相濟、不枉不縱、刑罰適當的法治精神,嚴格區別惡意造謠和錯誤表達,在依法打擊犯罪的同時,還要保障公民的言論空間。

第四,網絡行為犯罪管轄權的問題。網絡行為犯罪具有很強的輻射性,[8]其涉及的范圍不僅跨地域,甚至還跨國度。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各個國家或享有獨立刑事訴訟權的行政區之間的司法管轄權的沖突。根據傳統屬地管轄原則,犯罪行為地或結果產生地都有權管轄,這就會間接產生一個法律沖突的問題。例如,賭博行為在A國是合法的,在B國為犯罪行為,這時,對跨國賭博行為人的行為怎么定性就產生了管轄權的歸屬問題。兩高發布的《解釋》顯然沒有解決網絡犯罪管轄權這一問題。

3.完善網絡行為入罪標準及有關問題的建議。第一,進一步細化網絡行為入罪的操作程序。筆者認為,此次兩高聯合發布的《解釋》是一部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司法解釋。它明確了網絡行為入罪的一些標準,并且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之后肯定會有諸多的解釋,甚至相關法律要參照它,所以就應予以完善,使其承擔起標桿作用。按照《解釋》第一條所給的標準,如果把握過松可能會放縱犯罪,如果把握過嚴又有可能干涉公民的言論自由。所以,應將有關條文進一步細化,達到現實的可操作性。筆者建議,對于在網絡上誹謗他人的行為,應確立從網絡行為受眾這一角度切入的基本理念。一個網絡行為一旦做出,其產生的影響主要通過受眾數量來進行衡量。例如,某人發表一個誣陷他人的言論,經過多人轉發,這時候就應該考慮經過轉發后看到這一言論的人數多少,綜合衡量其影響。解決網絡誹謗的最好方法是從源頭上限制,而不是單純在事后“堵嘴”。所以,筆者建議,通過規定網絡管理者的刑法責任督促網絡管理者行使自己的監督權,避免網絡管理者為了利益而放任網民的行為,進而實現網絡行為的社會自制,而不是單純的由國家事后處理。我國有關的法律已經規定了網站在不法網絡行為中的法律責任(例如《侵權責任法》),我們可以根據有關規定合理界定網站在網絡犯罪行為中的刑法責任。網絡行為主觀上的故意是最難界定的,可能作出誣陷言論的人會說“我說的不是那個意思”,“我只是開個玩笑,他們當真了”或者類似的辯護。依據剛才所說的網絡受眾的角度,筆者認為前述情況仍構成犯罪,因為,我們主要考慮的是受眾的想法,而不是言者的態度。

第二,通過法律以及技術的發展來解決電子證據難題。科技帶來的問題應該由科技進步來解決,但是,在科技尚不能解決其產生的問題時,我們應該怎么辦?所以法律不僅要滿足眼下的需要,還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夠在科技沒成熟的情況下解決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當然,這需要成熟的理論以及完善的立法技術來支撐。[6]82與傳統的證據相比,電子證據在取得、保全以及證明其真實性上有很大不同。在刑事訴訟法中雖然電子證據被歸類到視聽資料,但是與視聽資料相比還是存在很大區別的。鑒于電子證據的特點以及訴訟的便利性,筆者認為,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法律應對電子證據的獲取及其證明效力進行明確規定,簡化電子證據獲取難及保存難的問題。例如,在普通犯罪中我們可以簡化電子證據的取證方式,可以同意個人的取證。在復雜案件中,應由專門的機構取證,并對個人取得或專門機構取得的電子證據程序的合法性、關聯性質證并認定其效力。在技術層面,各網絡管理者之間應該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并對網民影響力進行有效的評價。例如,應將關注者更多的明星的微博*微博,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的影響力評定得高一些。

第三,明確對言論自由的保護。在目前我國推進法治的情況下,對于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益發顯得重要。言論自由作為一項公民的基本權利,在網絡逐漸普及的情況下,言論自由權利得到更大程度行使。例如,網絡反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此次兩高發布的《解釋》最令人關注的是其對于網絡言論自由的影響。最高法新聞發言人孫軍工強調,網民進行網絡檢舉,“即使檢舉、揭發的部分內容失實,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或者不屬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而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就不應以誹謗罪追究刑事責任。”兩高考慮到了該《解釋》對網民言論自由的影響,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誰會一直關注新聞發言人所說的話。所以,應將這種保護公民言論自由的思想予以明文規定或者以其他的方式體現在法律條文中,這樣才更能體現立法者對公民基本權利的重視。就公眾言論自由的保護,筆者認為應通過司法的透明化來實現。實行審判的公開公正與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對于網絡行為犯罪,我們更應該在相關網站上及時的公布案件信息及通報案件的進展。這樣一方面可以實現公民對網絡案件監督,另一方面也用現實的案例來對公民進行網絡普法宣傳。總之,打擊謠言的同時,也要保障公民的網絡話語權、網絡監督權,這兩者是并行不悖的。

第四,對于網絡犯罪管轄問題,有的學者將幾種管轄方式都進行了分析。[9]筆者比較贊同陳結淼先生所提出的區分網絡犯罪的國內管轄權與國際管轄權的原則。首先,在主權意識強烈的當下,國際管轄牽涉到國際法,其只能通過主權國家簽訂國際條約來實現。而國際條約的內容,完全可以商定。對純國內網絡犯罪的刑事管轄權,適用現行的地域管轄理論,借鑒民事案件的管轄權規則, 以網絡犯罪的計算機終端所在地、服務器所在地、網絡作案所侵入的計算機終端設備所在地或顯示犯罪結果信息的計算機終端所在地作為確定管轄權的依據。網絡犯罪管轄權的復雜就在于其國際管轄上的復雜,所以,解決網絡犯罪管轄權問題需要各個國家共同努力。

三、結語

兩高聯合作出的《解釋》是對網絡犯罪規定的一個推進,具有歷史性的意義。通過分析《解釋》,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網絡犯罪的概念,有利于我們進一步研究網絡犯罪,以及非“典型”利用網絡實施的傳統犯罪行為。此解釋更深一層的意義在于對于某些網絡行為入罪標準的界定,這是一個新的突破。它為國家有效打擊利用網絡實施的犯罪提供了依據,也是受到非法打擊群眾維護自己權利的“護身符”。怎樣既能打擊日趨猖獗的網絡犯罪,又能很好的保護好公民的言論自由及其他的網絡權利的行使?這個問題是對此解釋現實操作性的一個考驗,也是對整個司法系統的一個考驗。雖然《解釋》解決了有關網絡犯罪的疑難問題,但是除了文中提到的電子證據、網絡管轄的問題,網絡犯罪還有諸多問題待我們繼續研究、解決。比如,《解釋》第二條規定的有關情形控告方怎么提出證據的問題、網絡虛擬財產的問題(例如網絡游戲中的“裝備”)等。

[1] 卓翔.網絡犯罪若干問題研究[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2004.

[2] 陳開瑜.計算機犯罪定義之我見[J].現代法學,1992(5):44-47.

[3] 趙秉志,于志遠.論計算機犯罪的定義[J].現代法學,1998(5):8.

[4] 陳興良.刑事一體化視野中的犯罪學研究[J].中國法學,1999(6):113-115.

[5] 劉守芬,孫曉芳.論網絡犯罪[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3):114.

[6] 張文顯.法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21.

[7] 邵禹,張驗軍.網絡案件引發的思考——以大連地區審查逮捕的網絡犯罪案件為例[J].中國檢察官,2013(5):32-33.

[8] 劉守芬,孫曉芳 .論網絡犯罪[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3):114.

[9] 陳結淼.關于我國網絡犯罪刑事管轄權立法的思考[J].現代法學,2008(3):92.

(責任編輯:胡先硯)

How to Define Some Conceptions about Cyber Crime: Reflections onInterpretationIssued by the Supreme People’ s Procuratorate and the Supreme People’ s Court

Zhang Lipeng

(ShandongUniversityLawSchool,JiNan,Shandong250010,China)

The Supreme People’ s court and the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 has released theJudicialInterpretationabouttheCasesofImplementationofFraudCrimeorSimilarCasesbyUsingtheInternet(the following will refer to it asInterpretation). This judicialInterpretationis conducive to reducing Cyber crime, and can be used as the direction for the academic research about Cyber crime. Nevertheless,Interpretationhas also brought about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freedom of speech. This papers focuses on the regulations in theInterpretation, discusses about the conception of Cyber crime and the criteria for Cyber crime. In other words, it analyzes the generalized theory and the specific theory of Cyber crime, and arrives a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Interpretationsupports the latter. In addition, it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riteria for Cyber crime and the releva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and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criteria. Key Words:Cyber crime; define; freedom of speech; jurisdiction

2014-06-10

張立鵬(1989- ),男,山東聊城人,山東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

D924.399

A

2095-4824(2014)05-0111-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日本免费精品| 亚洲欧美成人网|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 国产草草影院18成年视频|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国产91成人| 激情综合图区|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 国产91导航| 天天干伊人| 欧美午夜一区| 国产18在线|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精品福利视频网| 国产av色站网站|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国产区免费| 色婷婷狠狠干|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亚洲黄色激情网站| igao国产精品|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一级在线毛片| 在线国产资源| 不卡国产视频第一页|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精品三级网站|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浪潮Av|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亚洲视频一区|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一线天|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99伊人精品|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亚洲第一区在线|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99视频国产精品| 亚洲手机在线| 三区在线视频|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伊人网址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啪啪一区|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