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媛
(山東萬杰醫學院,山東 淄博 255213)
任務教學法在診斷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徐媛媛
(山東萬杰醫學院,山東 淄博 255213)
目的 探討任務教學法在診斷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在2010級臨床醫學專業專科學生中隨機選取實驗組(n=93)和對照組(n=93)。實驗組采用任務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實踐教學法,利用操作成績和調查問卷方式進行教學效果評估。結果 實驗組操作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任務教學法比傳統教學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任務教學法;診斷學;實踐教學
任務教學法是以工作任務為核心,技能訓練與理論知識構建并重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項目以工作任務的形式提出,任務均來源于實際工作,通過師生間討論引導學生完成工作任務,鞏固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該學習過程就是工作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團結協作,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1,2]。筆者嘗試將任務教學法應用于診斷學實踐教學中,取得了一定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對象
隨機抽取我校2010級臨床醫學專業專科學生186名,其中男生89名,女生97名。隨機分為實驗組(n=93)和對照組(n= 93),兩組學生在年齡、教育背景和基礎課程成績之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學生的實踐教學大綱、實驗學時、實踐項目均相同。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實踐教學法,即教學錄像—教師集中示教—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1.2.2 實驗組 按自愿原則將學生分成3~4人的學習小組,采用任務教學法。教學過程:(1)提出任務:將實驗項目作為臨床實際工作任務,以典型案例的形式提出。如甲狀腺檢查教學案例:患者,女性,32歲,食欲亢進伴心悸,怕熱兩月,體重減少約5公斤,家人發現其頸部粗,即來就診。你作為接診醫生,初步考慮什么疾病?重點檢查哪些內容?(2)展開小組討論并嘗試完成任務: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發揮集體智慧嘗試作出初步診斷,并有重點地進行體格檢查,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教師可適當引導。(3)提出問題:當學生能初步診斷為“甲狀腺功能亢進”時,啟發學生并設置問題:甲狀腺檢查法有哪些?如何操作?如何規范記錄檢查結果?(4)教師示范并講解相關理論:教師示教規范的甲狀腺檢查和記錄方法,講解并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5)回歸工作任務:讓學生練習有關操作,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演示。(6)評價總結:抽選一個學習小組,采用角色扮演法示范甲狀腺檢查,其他學習小組對其檢查操作進行評價;最后由教師評價各小組學習情況,并對實驗項目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
1.3 教學效果評價
1.3.1 操作成績評價 實踐教學結束后,制訂實訓項目考核量化評分表,其中包含醫患溝通和醫德醫風考核內容。實施教考分離,由兩名非帶教教師同時評分,取其平均分作為學生的操作考核成績,用統計學方法比較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
1.3.2 實驗組教學效果評價 實踐教學結束后,對實驗組發放自制的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調查問卷統一發放,當場收回,發出93份,回收93份,回收率100%。
1.4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操作成績比較(見表1)
實驗組考核成績總體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任務教學法在培養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方面優于傳統教學法。

表1 兩組學生操作成績比較
2.2 實驗組對任務教學法效果的評價(見表2)

表2 實驗組對任務教學法效果的評價(n=93)
診斷學是臨床醫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重點培養醫學生檢體操作基本功,是醫學生最早接觸臨床和患者的一門課程,實踐性較強,因此實踐教學環節至關重要。社會—生物—心理醫學模式下的醫學實踐教學,不僅要培養醫學生臨床專業能力,還要培養其醫患溝通、人文關懷和團隊協作等職業能力。然而,傳統診斷學實踐教學仍采用以教師灌輸、學生模仿為主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缺乏積極的討論和交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隨著高、精、尖醫療檢查設備的使用,部分師生認為輔助檢查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檢體操作,學生漸漸失去對檢體操作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操作成績也呈下滑趨勢。因此,改革傳統實踐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培養能力與素質雙發展的應用型醫療人才是當今醫學教育發展的趨勢。
任務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3],最先應用于計算機和英語職業教學中并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教學效果,但在醫學實踐教學中應用較少,尤其在診斷學實踐教學的應用效果鮮有報道。筆者首次將任務教學法引入診斷學實踐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完成臨床典型任務為學習過程,突出對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職業能力的培養。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的臨床單項技能考核成績優于對照組(見表1)。問卷調查中,有96.8%的學生接受任務教學法;100.0%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法使課堂氛圍活躍,激發學習興趣;91.4%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法能培養獨立思考能力;93.5%的學生認為對提高溝通交流能力有幫助。因此,任務教學法無論在培養學生臨床專業能力方面還是職業能力方面,其教學效果均優于傳統教學法,這與其它同類文獻的研究結果一致[1~8]。
筆者在實施任務教學法時,增加了角色扮演環節,即讓學生分別扮演患者、醫生,親身體會患者求醫時的心情,掌握檢體操作技巧和醫患溝通技巧。通過開展角色扮演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規范檢體操作,增強醫患溝通能力,在醫學生向醫生角色過渡中起到了橋梁作用。
奧蘇伯爾的“成就動機理論”認為,學習情境中的成就動機、認知內驅動力是一種最為重要和穩定的動機[9]。因此,在實踐教學中,通過設置學習情境,調動學生自主、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獨立性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實踐證明,在診斷學實踐教學中應用任務教學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和培養良好職業素質,對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有積極作用。但目前任務教學法在診斷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尚處于探索階段,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教學理念未轉變、臨床經驗不足、課程組織能力欠缺、教學進度難以把握以及學生適應程度不同等[3,8]。只有正視任務教學法本身的缺陷,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將其與傳統教學法有機結合,逐步完善任務教學模式,才能培養出高素質技能型的醫學人才。
[1]劉鴻慧,張敏,王雪,等.任務教學法在中醫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1(5):234-235.
[2]汪芝碧,鄧輝,譚嚴.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急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9,25(5):65-66.
[3]彭凡.臨床護理教學中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初探[J].護理研究,2009,23(3):636-637.
[4]張瑞瑩,孫亞男,劉君,等.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方法探究[J].中華護理教育,2008,5(3):109-110.
[5]史樹貴.任務驅動法在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08,6(4):810-811.
[6]湯晴,耿薇,馬月嬌.任務驅動教學法對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4):64-65.
[7]李玲,謝文利,董瓅瑾.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8):64-67.
[8]張琴,鹿玲.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兒科實習中的實施[J].臨床醫學工程,2011,18(10):1647-1648.
[9]夏冰,雷紅,張穎,等.重視診斷學以問題為基礎教學過程中的心理調控[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3,16(12):1478-1479.
G424.1
B
1671-1246(2014)01-0118-02
注:本文系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2011GG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