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 德臺灣反服貿運動似乎成了香港人眼中的反面教材。最新民調顯示,反對“占領中環”的民意上升,其中明確表示“不支持”的比例接近七成。香港媒體評論稱,臺灣反服貿運動激發更多的市民反“占中”,也讓港人看到沒有法治的民主必然使社會混亂、發展停滯。 香港《星島日報》8日報道稱,香港最大政黨民建聯在3月底以電話訪問了1005名港人。結果顯示,有逾六成受訪者認為,與中央對抗者不能成為特首候選人或擔任特首,比例略高于2月份的調查。約七成多人認為特首普選應依照《基本法》的規定,五成多的人則贊同要按照人大常委會的相關決定,比例同樣有所上升。調查還發現,反對“占領中環”的民意上升,其中表示“不支持”的上升3.1個百分點至65.6%;表示“支持”的下跌至25%;“無意見”也下跌至9.4%。 民建聯副主席張國鈞分析,在調查期間,發生臺灣學生強行闖入“立法院”,令港人看到占領行動很可能引發激烈沖突。他表示,臺灣學生“占領立法院”前毫無先兆,因此,“占中”如何確保參與者聽取指揮并和平行事,這是召集人無法回答、沒法保證的問題,也無法預測大型集會的影響。 香港《大公報》8日發表署名評論文章稱,過去多月來的民意調查已作了充分證明,絕大多數市民反對這種沖擊香港法治核心價值的政治手段。近日香港反對派人物陳方安生與李柱銘到美國尋求支持,正好說明“占中”者自知民意基礎薄弱,才需要額外的政治力量。香港《東方日報》8日指出,香港“占中”活動本質上與“太陽花學運”性質相同,反對現時困局,卻不知怎么辦,陷入錯誤意識形態陷阱里。要解決問題,還需從根本入手,轉變本地產業條件,以增加與內地發展的配套和競爭力。▲
環球時報201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