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華 汪中民
摘 要:山東省嘉祥縣自2008年開始實施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建設以來,糧食產量連年增長,取得了明顯成效。文章介紹了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建設現狀,取得的成效,展望探討了打造2.8萬hm2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建設的背景、規劃、目標及對策。
關鍵詞:糧食;高產創建;建設規劃;展望;嘉祥
中圖分類號 F32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6-47-02
嘉祥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是傳統農業大縣、糧食生產大縣。全縣總面積960km2,轄13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710個行政村,總人口87萬人,耕地面積6.72萬hm2。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常規農作物,常年種植小麥5.5萬hm2、玉米4.1萬hm2。自2008年實施糧食高產創建活動以來,輻射帶動全縣糧食生產連年增產增收,取得了明顯成效,在2009年、2011年先后兩次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1 多年實施糧食高產創建取得的成效
截止2013年,全縣累計實施小麥、玉米、棉花、大豆高產創萬畝示范方32個、落實面積2.4萬hm2,其中,實施小麥、玉米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26個、落實面積1.9萬hm2,實施疃里鎮整建制小麥、玉米高產創建鄉鎮1個,落實面積0.55萬hm2。2013年全縣7個高產創建示范區小麥、玉米平均每hm2分別達到8 797.5kg、9 030kg;疃里鎮整建制高產創建區小麥、玉米兩季每hm2達到17 322kg,實現“噸糧鄉”。在高產創建活動示范輻射帶動下,2013年全縣5.5萬hm2小麥平均每hm2產7 224kg、總產39.7萬t;4.1萬hm2玉米平均產7 662kg、總產31.4萬t,小麥、玉米總產71.1萬t。通過多年實施高產創建活動,通過采取強化行政推動、項目資源整合、政策資金扶持、集成技術推廣等多種措施,糧食主產區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高產栽培集成技術日益成熟,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2 實施2.8萬hm2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建設的背景
2013年山東省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的意見,到2017年全省建設高標準糧食高產創建田152萬hm2,小麥、玉米兩季合計每hm2產16 500kg以上。根據糧食生產能力狀況,嘉祥縣將在2013-2016年,分年度建設完成2.8萬hm2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進一步提高糧食產出水平、質量安全水平和現代化物質裝備水平,加快高產創建成熟技術模式和工作機制向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廣,輻射帶動全縣糧食綜合能力不斷提高,盡快形成75萬t糧食生產能力,到2017年全面實現“噸糧縣”。通過多年實施高產創建示范建設,農田基礎配套設施逐步完善,糧食高產栽培先進技術的推廣率、普及率不斷提高,農民科技素質明顯提升,積累經驗,摸索出一套完備的集成技術推廣模式,為實施2.8萬hm2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建設活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保障。
3 展望
3.1 實施規劃 自2013年起,利用4a的時間,在全縣分年度建成2個0.67萬hm2以上的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3個0.2萬hm2以上的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總面積2.8hm2,占全縣糧食種植面積的54.8%。2013-2014年,建設小麥、玉米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3個,總面積1.63萬hm2。一是建成大張樓梁寶寺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規劃面積1萬hm2,涉及112個行政村;二是建成馬村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規劃面積0.3萬hm2,涉及38個行政村;三是建成萬張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規劃面積0.33萬hm2,涉及38個行政村。2014-2015年,建成臥龍山孟姑集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規劃面積0.7萬hm2,涉及87個行政村。2015-2016年,建成仲山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規劃面積0.47萬hm2,涉及36個行政村。
3.2 實施目標 以加快轉變糧食產業發展方式、推進糧食生產現代化、建設糧食生產強縣為目標,立足提高糧食單產、增加總產、保障質量,以糧食高產創建田建設為抓手,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生態環保安全的總體要求,加強農業項目資源整合,加大資金投入。通過改善糧食產地環境,完善基礎生產條件,加快高產栽培集成技術推廣,挖掘糧食增產潛力,不斷提高高產創建田糧食生產水平,輻射帶動更大面積糧食生產能力的均衡提高。通過完善高產創建田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良田、良種、(下轉68頁)(上接47頁)良法、良機、良制結合,挖掘糧食單產潛力,到2016年2.8hm2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小麥、玉米兩季每hm2產量達到16 500kg,到2017年輻射帶動全縣小麥、玉米兩季每hm2產15 000kg以上,全面實現“噸糧縣”。
4 實施2.8萬hm2糧食高產創建的對策
4.1 發揮行政推動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強行政領導,爭取各級地方財政支持,調動社會資金參與,加大對項目區資金支持力度。成立縣、鄉高產創建示范建設領導小組,制定扶持政策,落實配套資金,協調實施工作;成立由縣農業專家組成的高產創建示范方建設技術指導小組,制訂具體實施方案,開展技術培訓、組織技術攻關與技術推廣,結合生產實際和高產創建要求,從田塊選擇、創建標準、技術方案等多方面制定高產創建示范區建設操作規程,確保高產創建活動有序開展。加強對高產創建工作的督促檢查和技術指導工作。實行專家和技術員包保責任制,制定考核辦法,獎優罰劣,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工作順利進行。
4.2 整合農業項目資源,完善農田基礎設施 整合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中低產田改造、國家土地整治、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農機補貼、機械深松、有機質提升、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資金,集中向糧食高產創建區投放,支持高產創建項目推進,加強田間工程建設,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把高產創建田真正建設成為“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連、渠相通、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良田。
4.3 強化科技支撐能力,推廣糧食增產集成技術 大力開展糧食關鍵增產技術模式攻關,研發組裝適合當地糧食生產實際的配套高產栽培技術模式。在糧食生產的關鍵環節,邀請專家在縣、鄉鎮、村三級層層舉辦技術培訓班,開展技術培訓。結合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新型農民培訓科技培訓、農村勞動力陽光培訓工程等,在糧食主產區域集中培養一批有知識、有文化的職業農民,提高農民科學種糧水平。圍繞小麥、玉米雙季高產目標,實行良種良法配套,加快關鍵增產技術的創新與集成,利用3~5a時間,高產創建田小麥寬幅精播、氮肥后移、“一噴三防”;玉米單粒精播、“一增四改”、適期晚收、“一防雙減”等高產配套栽培技術模式推廣率達到100%,測土配方施肥率、秸稈還田率達到100%,土壤有機質含量不低于1.2%,進一步提高糧食產能。
4.4 實施種業創新工程,加強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結合種業創新工程,加強農科教結合,依托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圣豐種業、祥豐種業等大中院校、科研院所、種子龍頭企業,在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內按照育繁推一體化要求,加快糧食優良品種的選育和研發,力爭3~5a內選育、推廣一批有突破性的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高產創建田糧食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100%。加快實施種子工程,依托圣豐種業、祥豐種業建成一批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的良種生產基地,保障良種的質量和供應,帶動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推進糧食種子工程健康發展。
4.5 培育新型社會服務主體,提升現代農機化水平 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社會化服務主體,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范帶動作用。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身高產創建示范建設活動,加快發展糧食生產技術服務型合作社。以統一機械耕作、統一機械播種、統一機械收獲、統一病蟲害防治為重點,提倡開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等專業社會化服務,提升農機科技含量和質量。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加快土地流轉,引導耕地向種糧大戶集中。針對小麥、玉米生產中病蟲害防治存在的薄弱環節,在每個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重點扶持發展3~5個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隊,更大范圍地推廣大型生產機械和植保機械,不斷提升現代農機化水平。
(責編:吳祚云)endprint
摘 要:山東省嘉祥縣自2008年開始實施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建設以來,糧食產量連年增長,取得了明顯成效。文章介紹了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建設現狀,取得的成效,展望探討了打造2.8萬hm2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建設的背景、規劃、目標及對策。
關鍵詞:糧食;高產創建;建設規劃;展望;嘉祥
中圖分類號 F32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6-47-02
嘉祥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是傳統農業大縣、糧食生產大縣。全縣總面積960km2,轄13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710個行政村,總人口87萬人,耕地面積6.72萬hm2。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常規農作物,常年種植小麥5.5萬hm2、玉米4.1萬hm2。自2008年實施糧食高產創建活動以來,輻射帶動全縣糧食生產連年增產增收,取得了明顯成效,在2009年、2011年先后兩次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1 多年實施糧食高產創建取得的成效
截止2013年,全縣累計實施小麥、玉米、棉花、大豆高產創萬畝示范方32個、落實面積2.4萬hm2,其中,實施小麥、玉米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26個、落實面積1.9萬hm2,實施疃里鎮整建制小麥、玉米高產創建鄉鎮1個,落實面積0.55萬hm2。2013年全縣7個高產創建示范區小麥、玉米平均每hm2分別達到8 797.5kg、9 030kg;疃里鎮整建制高產創建區小麥、玉米兩季每hm2達到17 322kg,實現“噸糧鄉”。在高產創建活動示范輻射帶動下,2013年全縣5.5萬hm2小麥平均每hm2產7 224kg、總產39.7萬t;4.1萬hm2玉米平均產7 662kg、總產31.4萬t,小麥、玉米總產71.1萬t。通過多年實施高產創建活動,通過采取強化行政推動、項目資源整合、政策資金扶持、集成技術推廣等多種措施,糧食主產區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高產栽培集成技術日益成熟,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2 實施2.8萬hm2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建設的背景
2013年山東省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的意見,到2017年全省建設高標準糧食高產創建田152萬hm2,小麥、玉米兩季合計每hm2產16 500kg以上。根據糧食生產能力狀況,嘉祥縣將在2013-2016年,分年度建設完成2.8萬hm2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進一步提高糧食產出水平、質量安全水平和現代化物質裝備水平,加快高產創建成熟技術模式和工作機制向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廣,輻射帶動全縣糧食綜合能力不斷提高,盡快形成75萬t糧食生產能力,到2017年全面實現“噸糧縣”。通過多年實施高產創建示范建設,農田基礎配套設施逐步完善,糧食高產栽培先進技術的推廣率、普及率不斷提高,農民科技素質明顯提升,積累經驗,摸索出一套完備的集成技術推廣模式,為實施2.8萬hm2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建設活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保障。
3 展望
3.1 實施規劃 自2013年起,利用4a的時間,在全縣分年度建成2個0.67萬hm2以上的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3個0.2萬hm2以上的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總面積2.8hm2,占全縣糧食種植面積的54.8%。2013-2014年,建設小麥、玉米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3個,總面積1.63萬hm2。一是建成大張樓梁寶寺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規劃面積1萬hm2,涉及112個行政村;二是建成馬村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規劃面積0.3萬hm2,涉及38個行政村;三是建成萬張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規劃面積0.33萬hm2,涉及38個行政村。2014-2015年,建成臥龍山孟姑集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規劃面積0.7萬hm2,涉及87個行政村。2015-2016年,建成仲山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規劃面積0.47萬hm2,涉及36個行政村。
3.2 實施目標 以加快轉變糧食產業發展方式、推進糧食生產現代化、建設糧食生產強縣為目標,立足提高糧食單產、增加總產、保障質量,以糧食高產創建田建設為抓手,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生態環保安全的總體要求,加強農業項目資源整合,加大資金投入。通過改善糧食產地環境,完善基礎生產條件,加快高產栽培集成技術推廣,挖掘糧食增產潛力,不斷提高高產創建田糧食生產水平,輻射帶動更大面積糧食生產能力的均衡提高。通過完善高產創建田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良田、良種、(下轉68頁)(上接47頁)良法、良機、良制結合,挖掘糧食單產潛力,到2016年2.8hm2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小麥、玉米兩季每hm2產量達到16 500kg,到2017年輻射帶動全縣小麥、玉米兩季每hm2產15 000kg以上,全面實現“噸糧縣”。
4 實施2.8萬hm2糧食高產創建的對策
4.1 發揮行政推動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強行政領導,爭取各級地方財政支持,調動社會資金參與,加大對項目區資金支持力度。成立縣、鄉高產創建示范建設領導小組,制定扶持政策,落實配套資金,協調實施工作;成立由縣農業專家組成的高產創建示范方建設技術指導小組,制訂具體實施方案,開展技術培訓、組織技術攻關與技術推廣,結合生產實際和高產創建要求,從田塊選擇、創建標準、技術方案等多方面制定高產創建示范區建設操作規程,確保高產創建活動有序開展。加強對高產創建工作的督促檢查和技術指導工作。實行專家和技術員包保責任制,制定考核辦法,獎優罰劣,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工作順利進行。
4.2 整合農業項目資源,完善農田基礎設施 整合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中低產田改造、國家土地整治、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農機補貼、機械深松、有機質提升、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資金,集中向糧食高產創建區投放,支持高產創建項目推進,加強田間工程建設,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把高產創建田真正建設成為“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連、渠相通、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良田。
4.3 強化科技支撐能力,推廣糧食增產集成技術 大力開展糧食關鍵增產技術模式攻關,研發組裝適合當地糧食生產實際的配套高產栽培技術模式。在糧食生產的關鍵環節,邀請專家在縣、鄉鎮、村三級層層舉辦技術培訓班,開展技術培訓。結合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新型農民培訓科技培訓、農村勞動力陽光培訓工程等,在糧食主產區域集中培養一批有知識、有文化的職業農民,提高農民科學種糧水平。圍繞小麥、玉米雙季高產目標,實行良種良法配套,加快關鍵增產技術的創新與集成,利用3~5a時間,高產創建田小麥寬幅精播、氮肥后移、“一噴三防”;玉米單粒精播、“一增四改”、適期晚收、“一防雙減”等高產配套栽培技術模式推廣率達到100%,測土配方施肥率、秸稈還田率達到100%,土壤有機質含量不低于1.2%,進一步提高糧食產能。
4.4 實施種業創新工程,加強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結合種業創新工程,加強農科教結合,依托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圣豐種業、祥豐種業等大中院校、科研院所、種子龍頭企業,在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內按照育繁推一體化要求,加快糧食優良品種的選育和研發,力爭3~5a內選育、推廣一批有突破性的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高產創建田糧食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100%。加快實施種子工程,依托圣豐種業、祥豐種業建成一批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的良種生產基地,保障良種的質量和供應,帶動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推進糧食種子工程健康發展。
4.5 培育新型社會服務主體,提升現代農機化水平 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社會化服務主體,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范帶動作用。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身高產創建示范建設活動,加快發展糧食生產技術服務型合作社。以統一機械耕作、統一機械播種、統一機械收獲、統一病蟲害防治為重點,提倡開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等專業社會化服務,提升農機科技含量和質量。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加快土地流轉,引導耕地向種糧大戶集中。針對小麥、玉米生產中病蟲害防治存在的薄弱環節,在每個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重點扶持發展3~5個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隊,更大范圍地推廣大型生產機械和植保機械,不斷提升現代農機化水平。
(責編:吳祚云)endprint
摘 要:山東省嘉祥縣自2008年開始實施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建設以來,糧食產量連年增長,取得了明顯成效。文章介紹了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建設現狀,取得的成效,展望探討了打造2.8萬hm2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建設的背景、規劃、目標及對策。
關鍵詞:糧食;高產創建;建設規劃;展望;嘉祥
中圖分類號 F32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6-47-02
嘉祥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是傳統農業大縣、糧食生產大縣。全縣總面積960km2,轄13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710個行政村,總人口87萬人,耕地面積6.72萬hm2。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常規農作物,常年種植小麥5.5萬hm2、玉米4.1萬hm2。自2008年實施糧食高產創建活動以來,輻射帶動全縣糧食生產連年增產增收,取得了明顯成效,在2009年、2011年先后兩次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1 多年實施糧食高產創建取得的成效
截止2013年,全縣累計實施小麥、玉米、棉花、大豆高產創萬畝示范方32個、落實面積2.4萬hm2,其中,實施小麥、玉米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26個、落實面積1.9萬hm2,實施疃里鎮整建制小麥、玉米高產創建鄉鎮1個,落實面積0.55萬hm2。2013年全縣7個高產創建示范區小麥、玉米平均每hm2分別達到8 797.5kg、9 030kg;疃里鎮整建制高產創建區小麥、玉米兩季每hm2達到17 322kg,實現“噸糧鄉”。在高產創建活動示范輻射帶動下,2013年全縣5.5萬hm2小麥平均每hm2產7 224kg、總產39.7萬t;4.1萬hm2玉米平均產7 662kg、總產31.4萬t,小麥、玉米總產71.1萬t。通過多年實施高產創建活動,通過采取強化行政推動、項目資源整合、政策資金扶持、集成技術推廣等多種措施,糧食主產區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高產栽培集成技術日益成熟,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2 實施2.8萬hm2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建設的背景
2013年山東省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的意見,到2017年全省建設高標準糧食高產創建田152萬hm2,小麥、玉米兩季合計每hm2產16 500kg以上。根據糧食生產能力狀況,嘉祥縣將在2013-2016年,分年度建設完成2.8萬hm2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進一步提高糧食產出水平、質量安全水平和現代化物質裝備水平,加快高產創建成熟技術模式和工作機制向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廣,輻射帶動全縣糧食綜合能力不斷提高,盡快形成75萬t糧食生產能力,到2017年全面實現“噸糧縣”。通過多年實施高產創建示范建設,農田基礎配套設施逐步完善,糧食高產栽培先進技術的推廣率、普及率不斷提高,農民科技素質明顯提升,積累經驗,摸索出一套完備的集成技術推廣模式,為實施2.8萬hm2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建設活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保障。
3 展望
3.1 實施規劃 自2013年起,利用4a的時間,在全縣分年度建成2個0.67萬hm2以上的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3個0.2萬hm2以上的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總面積2.8hm2,占全縣糧食種植面積的54.8%。2013-2014年,建設小麥、玉米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3個,總面積1.63萬hm2。一是建成大張樓梁寶寺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規劃面積1萬hm2,涉及112個行政村;二是建成馬村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規劃面積0.3萬hm2,涉及38個行政村;三是建成萬張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規劃面積0.33萬hm2,涉及38個行政村。2014-2015年,建成臥龍山孟姑集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規劃面積0.7萬hm2,涉及87個行政村。2015-2016年,建成仲山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規劃面積0.47萬hm2,涉及36個行政村。
3.2 實施目標 以加快轉變糧食產業發展方式、推進糧食生產現代化、建設糧食生產強縣為目標,立足提高糧食單產、增加總產、保障質量,以糧食高產創建田建設為抓手,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生態環保安全的總體要求,加強農業項目資源整合,加大資金投入。通過改善糧食產地環境,完善基礎生產條件,加快高產栽培集成技術推廣,挖掘糧食增產潛力,不斷提高高產創建田糧食生產水平,輻射帶動更大面積糧食生產能力的均衡提高。通過完善高產創建田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良田、良種、(下轉68頁)(上接47頁)良法、良機、良制結合,挖掘糧食單產潛力,到2016年2.8hm2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小麥、玉米兩季每hm2產量達到16 500kg,到2017年輻射帶動全縣小麥、玉米兩季每hm2產15 000kg以上,全面實現“噸糧縣”。
4 實施2.8萬hm2糧食高產創建的對策
4.1 發揮行政推動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強行政領導,爭取各級地方財政支持,調動社會資金參與,加大對項目區資金支持力度。成立縣、鄉高產創建示范建設領導小組,制定扶持政策,落實配套資金,協調實施工作;成立由縣農業專家組成的高產創建示范方建設技術指導小組,制訂具體實施方案,開展技術培訓、組織技術攻關與技術推廣,結合生產實際和高產創建要求,從田塊選擇、創建標準、技術方案等多方面制定高產創建示范區建設操作規程,確保高產創建活動有序開展。加強對高產創建工作的督促檢查和技術指導工作。實行專家和技術員包保責任制,制定考核辦法,獎優罰劣,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工作順利進行。
4.2 整合農業項目資源,完善農田基礎設施 整合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中低產田改造、國家土地整治、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農機補貼、機械深松、有機質提升、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資金,集中向糧食高產創建區投放,支持高產創建項目推進,加強田間工程建設,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把高產創建田真正建設成為“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連、渠相通、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良田。
4.3 強化科技支撐能力,推廣糧食增產集成技術 大力開展糧食關鍵增產技術模式攻關,研發組裝適合當地糧食生產實際的配套高產栽培技術模式。在糧食生產的關鍵環節,邀請專家在縣、鄉鎮、村三級層層舉辦技術培訓班,開展技術培訓。結合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新型農民培訓科技培訓、農村勞動力陽光培訓工程等,在糧食主產區域集中培養一批有知識、有文化的職業農民,提高農民科學種糧水平。圍繞小麥、玉米雙季高產目標,實行良種良法配套,加快關鍵增產技術的創新與集成,利用3~5a時間,高產創建田小麥寬幅精播、氮肥后移、“一噴三防”;玉米單粒精播、“一增四改”、適期晚收、“一防雙減”等高產配套栽培技術模式推廣率達到100%,測土配方施肥率、秸稈還田率達到100%,土壤有機質含量不低于1.2%,進一步提高糧食產能。
4.4 實施種業創新工程,加強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結合種業創新工程,加強農科教結合,依托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圣豐種業、祥豐種業等大中院校、科研院所、種子龍頭企業,在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內按照育繁推一體化要求,加快糧食優良品種的選育和研發,力爭3~5a內選育、推廣一批有突破性的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高產創建田糧食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100%。加快實施種子工程,依托圣豐種業、祥豐種業建成一批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的良種生產基地,保障良種的質量和供應,帶動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推進糧食種子工程健康發展。
4.5 培育新型社會服務主體,提升現代農機化水平 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社會化服務主體,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范帶動作用。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身高產創建示范建設活動,加快發展糧食生產技術服務型合作社。以統一機械耕作、統一機械播種、統一機械收獲、統一病蟲害防治為重點,提倡開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等專業社會化服務,提升農機科技含量和質量。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加快土地流轉,引導耕地向種糧大戶集中。針對小麥、玉米生產中病蟲害防治存在的薄弱環節,在每個糧食高產創建示范方重點扶持發展3~5個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隊,更大范圍地推廣大型生產機械和植保機械,不斷提升現代農機化水平。
(責編:吳祚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