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群
摘 要:分析了淮北地區夏玉米高產的障礙因子,并提出了相對的對策,主要包括:防止苗期漬澇、防止倒伏、防御高溫熱害等。
關鍵詞:夏玉米;障礙因子;對策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6-50-02
淮北地區麥后直播玉米(簡稱夏玉米),生長期處于6月上旬至10月上旬之間,此期間該地區天氣變化較大,氣象災害如干旱、暴雨、大風、高溫等頻發。由上述災害性天氣引發的倒伏、澇漬、高溫熱害等及后期病害,是限制淮北地區夏玉米產量提高的主要障礙性因子。如果上述災害性天氣2種以上同時發生(如高溫+干旱),2種障礙因素的疊加效應,對夏玉米產量影響更大。如2013年8月份,該地區持續20多天的高溫、干旱,嚴重影響了玉米的抽雄、授粉,使玉米結實率不同程度地降低,受害最嚴重的地塊幾近絕收。本文旨在探討淮北地區夏玉米區如何應對災害性天氣,以破解影響玉米生長發育的障礙因子,實現夏玉米穩產、高產目標。
1 淮北地區影響夏玉米產量提高的主要障礙因子
影響本區夏玉米生長發育的障礙因素很多,如苗期漬澇和中后期連陰雨天氣、倒伏、高溫熱害、肥水不足、病蟲危害等。隨著玉米生產水平的提高和農民科技意識的增強,肥水因素和前中期病蟲害防治已退居為次要因素,筆者現對限制淮北地區玉米高產、穩產的主要障礙因子作一簡要論述。
1.1 漬澇危害 玉米是需水較多的植物。夏玉米生長季節正處淮北地區多雨季節,此期降雨量約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且在時空上分布不均。尤其是苗期遇連陰雨,田間“三溝”不配套,造成田間積水,對產量影響最大。因為此時玉米根系發育較差,自身調節呼吸作用能力弱,遇長時間積水,根系生長緩慢,嚴重時由于有機酸積累,幼苗根系會變黑死亡。地上部表現為生長量嚴重不足,葉片變黃,莖稈細弱,即使澇后加強田管也難以達到高產目標。其中以芽澇對夏玉米產量影響最大,此期遇短時間淹水就可造成幼苗死亡。如渦陽縣2012年夏玉米播種后即遭遇連續4~5d的連陰雨,部分地勢低洼,排水不暢的田塊出現死苗現象,缺苗斷壟現象嚴重,嚴重的地塊死苗達50%以上。另外,該地區在玉米生長中后期,常遇7d以上的連陰雨,由于光照不足,致使病害蔓延,莖基腐病、大小斑病、彎孢霉葉斑病、葉銹病重發,加之后期防病治病難度大,產量損失嚴重。
1.2 倒伏 玉米在生長期間遇風雨時,可發生根倒伏和莖倒伏。玉米倒伏后,雖然根倒伏輕者能自行恢復,但根、莖、葉已嚴重受損。早期倒伏,結實率低,空稈率高,影響產量構成因素中的667m2穗數和穗粒數;中后期倒伏,植株在田間分布不均,行間通風透光差,葉片易滋生多種病害,嚴重影響灌漿,降低千粒重。嚴重倒伏的田塊,植株匍匐地面不能抬起,甚至造成絕收。影響玉米倒伏的主要因素是植株和穗位過高,莖稈細弱,根系尤其是支持根發育不良;其次是病蟲危害和強對流天氣及栽培措施不當,如群體偏大,偏施氮肥等。2011年渦陽縣城東街道蒙關村10hm2連片種植的蘇玉20,每667m2留苗7 000余株,個體發育嚴重不良,灌漿初期遇風雨,發生大面積倒伏,造成大幅度減產,平均產量不足300kg/667m2。
1.3 高溫熱害 玉米是喜溫作物,其生物學零點溫度為10℃,但各生育時期適宜溫度不大相同。其中抽雄至授粉期要求日平均溫度在26~27℃,此期遇32~35℃以上高溫,空氣濕度低于30%,土壤相對濕度低于70%,會對玉米抽雄、吐絲、授粉以及灌漿產生影響,這種現象被稱作高溫熱害,所以抽雄、吐絲期亦可視為玉米對高溫的敏感期。因為發生上述狀況時,玉米雄穗開花時間縮短,雌穗吐絲延遲,從而使雌、雄花序開花間隔期延長,導致花期不能相遇。同時,由于高溫干旱的共同作用,花粉粒壽命縮短,花絲也會過早凋零,接納花粉能力降低,嚴重影響授粉、受精,從而造成缺粒、禿頂,大幅度影響玉米產量。高溫熱害的輕重與否,一是看抽雄、授粉期是否與高溫干旱吻合,2013年淮北地區夏玉米發生的高溫熱害,早播田與遲播田受害均輕,唯以6月15~20日前后播種的受害最重,即是一個有力的佐證;二是連片種植輕于分散種植,地中間輕于地頭、地邊,與花粉質量及傳粉距離有關。
1.4 空稈率高 空稈是指玉米雌雄不能發育或即使發育,但不能結實或結實率很低。空稈的原因除品種因素外,還與栽培措施和氣象因素有關。栽培措施中,一是密度偏大,個體發育不良,影響雌穗發育;二是田間管理粗放,水肥不足,病蟲害和草害嚴重發生;三是苗期受種子質量、漬害等影響,群體發育不平衡形成的大苗欺小苗等。氣候因素中,一是高溫干旱,花粉活力下降,影響傳粉受精;二是花期遇連陰雨,花粉粒吸水膨脹,喪失活力,或花粉粒結成團,不能傳粉,導致結實率降低。
2 解除障礙因素的對策
淮北地區夏玉米高產栽培應針對該區限制玉米生長、發育的障礙性因素,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采取應對措施,實現穩產、高產的產量目標。
2.1 防止苗期漬澇
2.1.1 推廣起壟種植 大面積推廣旋耕、播種、起壟、覆土一體化機械化播種技術。該種播種方式玉米種子播在壟臺一側,既有利于出苗,又可有效降低苗期受漬澇的風險,同時利于小麥秸稈還田。
2.1.2 搞好“三溝”配套 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排、灌條件,搞好“三溝”配套。玉米出苗至拔節前遇連陰雨時,應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做到“雨止地干”。
2.1.3 密切關注中、長期天氣預報 該區夏玉米常年播期在6月中、下旬,易受漬澇地區應密切關注天氣預報,掌握梅雨季節到來的時間,趕在梅雨季節來臨之前播種。
2.1.4 受漬澇后的管理 一是及時中耕散墑,改善根部透氣條件,促根系穩健生長;二是及時追施速效氮肥,每667m2施尿素5~7.5kg,尤其對弱苗要施偏心肥,促均衡生長。
2.2 防止倒伏
2.2.1 選用耐密抗倒品種,合理安排適宜的密度和行、株距配套 推薦使用中晚熟、緊湊耐密型品種,并依據品種特性安排合適的留苗密度。一般耐密中穗品種每667m2留苗4 000~5 000株,大穗型品種3 500~4 000株,行距可選用60cm等行距或80cm∶40cm寬窄行種植,保證個體和群體發育均衡、良好。
2.2.2 合理運籌肥水 苗期抗旱鍛煉,有利于根系發育健壯,增強抗倒能力。肥料施用原則為輕基肥,重穗肥,補施花粒肥,尤其是控制前期氮肥用量。使用控釋肥,緩慢釋放氮素,可明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施肥用工,增產作用明顯,應大力推廣。
2.2.3 化控防倒 8~10葉期噴施烯效唑、壯豐安等,可顯著降低株高和穗位,莖基部粗壯,根系發達,增強抗倒伏能力。
2.2.4 注意防治莖基腐病和3代玉米螟 莖基腐病可致基部倒折,3代玉米螟鉆蛀莖稈,可致玉米從穗上部位倒折,因此應注意防治這2種病蟲危害。
2.3 防御高溫熱害 (1)及時澆水。玉米抽穗、揚花至授粉期遇高溫、干旱時,及時澆水,以水調溫,有噴灌條件的可將水潑灑至玉米中上部,降低行間溫度,提高授粉率。(2)人工輔助授粉。(3)選用耐高溫熱害的品種。不同品種耐高溫熱害能力有差異,易發地區可選用高產、穩產、抗高溫熱害能力強的品種。
2.4 降低玉米空稈率 (1)依據品種特性和地力、生產水平,選擇適宜的密度,促群體和個體均衡發育。(2)培育壯苗,及早間、定苗,防止因幼苗擁擠形成的弱苗、高腳苗,實現“苗勻、苗壯”的目標。(3)推廣平衡施肥技術。實行有機肥、無機肥結合,氮、磷、鉀大量元素和錳、鋅等微量元素結合;施足基肥、偏施提苗肥、重施穗肥、補施花粒肥,滿足玉米各個生育時期對多種營養的需求。(4)加強水分管理。除苗期稍旱有利于蹲苗外,玉米其它各個生育期遇旱都應及時澆水,尤其大喇叭口期至揚花授粉期遇旱更應及時澆水。(5)人工輔助授粉。花期遇雨或高溫干旱時,實行人工輔助授粉,可顯著提高結實率和空稈率。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