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強
摘 要:經濟快速發展,農村向城市轉化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新思想、新觀念不斷沖擊著樸實農民的心,農村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國各地都在進行大規模的拆村并鎮工作,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如何能夠以政府為主,在保證經濟迅速發展、保證農村居住環境的質量同時,將農村景觀環境利益最大化,進而帶動相關農村產業的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問題。
關鍵詞:新農村;景觀設計;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6-0032-02
農村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發展的重點,廣受社會關注,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農村在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在不斷被吞并,在農村各地,隨處可以見到林立的塔吊在工作,農村鄉土環境遭到了史無前例的破壞,在城鎮化建設仿過程中也出現了大量的浪費與環境污染,鄉土景觀環境設計不容樂觀,鄉土景觀就是要突出地域特色。
一、農村景觀設計現實狀況
在中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的大背景下,在未來十年后,中國城市化率將有望達到60%。國民生活水平雖然明顯改善,國家綜合能力增強,但是最初的國家體制導致的城鄉二元格局越來越突出,達到了兩級分化的狀態。怎樣兩級分化呢,一位外國朋友這樣說他對中國的印象:“非洲+歐洲=中國印象”,這給我們身處其中的國人敲響了一個警鐘,我們不能只發展城市,發展的像歐洲一樣繁華,現有的農村鄉土特色景觀設計卻缺少我們應有的特色。
二、新農村景觀設計對象分析
走進新農村,我們能夠看到整齊劃一的樓房,規劃平整的道路,統一外墻色調等等,我們看到的是千篇一律,到處是一樣的景象,體驗不到村與村的差別,缺失了個性,沒有當地的特色。然而在大多數古村落,各種功能場所都在時光中一點點形成,即使沒有設計人員參與設計,但在村落中卻能感受到鄉村的氣息和精神的存在,那經過時間錘煉的建筑景觀,都包含了村民的記憶。
社會在進步,新農村也不是一成不變,政府都希望設計師來參加到農村的設計建設中去,但往往事與愿違。不能體現普通受眾的要求,那么首先關于農村建設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知道我們是在為哪些人在設計呢?
設計應對該地區做到全面細致的了解,能夠將更多的資源調動到農村,從而利于該地區的發展;為了游客設計,結合該地區特色的文化,設計景點,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里的文化,歷史,會使得新農村的建設更有意義;那么最理想的平臺,就是在滿足農民對環境要求的同時,建設出供旅游人們贊賞的景觀環境,那么這個建設就是符合要求的。隨著新農村功能的不斷變化,建設好新農村景觀,成為了一項非常復雜的任務。
三、新農村鄉土景觀設計的目標分析
新時代建設新農村,賦予了它更多的意義,不在僅僅是滿足溫飽需求,不但要多打糧食,更要能夠轉變經濟環境,為農村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因此針對新農村建設的景觀環境設計是對農村全面發展的有力帶動和有益補充。它不僅注重在視覺上給人以美的感受,而且能夠通過對農村景觀環境的優化配置,最終推動農村經濟的全面提升。建設新的農村景觀有三個方面的目標:
1.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景觀設計的源頭,就是一種生存的藝術,是對土地的規劃與保護。農村景觀環境的設計是要解決農村環境、人和社會的關系,可持續發展的農村生態環境需要我們每個人去維護。
2.改善生活環境、改進生產條件。通過建設新農村鄉土景觀設計,可以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改進生產條件,同時能夠促進農村村民文化素質的提高,能夠轉化為更好的經濟建設動力,從而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乃至轉化為更積極的社會風氣,維護區域和諧。
3.利用農村地域景觀特色平臺,發展休閑特色旅游。農村鄉土景觀設計這個名詞的提出,是對傳統農村文化的升華,說明中國農村又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農村景觀各有地域特色,可以是名人故居、老磨坊,更可以是農村生產環境的分解,比如梯田在播種插秧時的景色,油菜花黃燦燦的田間地頭,成熟的果園;將生產生活環境分解,吸引城市觀光者前來旅游,呼吸新鮮空氣,自己動手采摘水果,感受勞動樂趣,能夠帶動相關一系列產業的發展,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四、新農村鄉土景觀設計原則
建設新農村,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否則適得其反,不但沒有給農村帶來經濟效益,反而破壞了生活環境,將得不償失。
1.應以民為本。村民是生活在農村的主人,不管搞任何規劃建設,首先要能夠滿足村民的需求,使村民能夠在一種和諧氣氛中生活,創造和諧的生活環境。
2.應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農村為社會提供豐富的物質資源,同時還有保護環境的任務。應重視全民的景觀意識的培養,新農村建設中只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保護環境的實例比比皆是,水污染、空氣污染,樹木的亂砍亂伐現象相當嚴重。因此在搞新農村鄉土景觀建設時,應該注意保護農村的環境,保護大自然賦予農村的各種自然資源。
3.應注重傳統文化的保護。在新農村規劃建設過程中,應注重對傳統手工藝、傳統文化的傳承與開發,傳統的農家住宅,村莊構成,風俗習慣、傳統手工藝、飲食起居都是可以和旅游相結合的,也很值得我們深入學習。
4.盡量就地取材。搞農村鄉土景觀建設就需要用到建材,應最大限度就地取材,更能反映地域特色,也能體現經濟原則,老百姓更有親切感。
5.遵循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能源危機、環境危機是中國面臨的巨大挑戰,一些傳統的資源型城市發展到后來,能源相對緊缺的情況下,就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沒有了資源還能發展什么?要注重環境的保護,倡導綠色設計,新的建設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對子孫后代是有罪的。
五、設計策略
新農村鄉土景觀建設,要定位好服務對象,出發點是為了改善村民的生存環境,增進鄰里關系,給農村帶來經濟效益,因此設計時就必須遵循地域環境條件,創造符合農村居民需求的景觀環境。endprint
1.新農村住宅的設計。住宅是最能體現一個地區文化特色的產物,當前農家樂旅游是一個熱門,新農村住宅就是很好的鄉土景觀,因此住宅的設計又增加了新的定義,除了要滿足村民自己的食宿要求外,為了擴大經濟收入來源,在設計住宅時就要給民宅賦予旅館、飯店的新功能。它的主要意義是讓觀光者體驗有別于往常的生活。
從房屋設計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幾點:
重要的地理位置。發展城市喜歡選擇在平坦有水的地方建設,不同地域有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突出特色十分重要的。因此選擇一個良好的觀景地是十分必要的。
建筑的個性化、差異化明顯。保護歷史名城需要遵守很多條例、規范,而建設新農村就不需要太拘泥于這些傳統。中國南北東西跨度很大,因氣候環境的不同,建筑形式差異也非常大,因此在建筑設計上可以有非常明顯的特色。不論是建立傳統建筑,或者迎合當地環境景觀,構建或歐式、中式住宅都是可以的,住宿條件不求和星級賓館相比,衛生、安全是最重要的。
農村庭院的新功能。農家庭院是農村住宅的主要組成部分,過去村民們在自家庭院里聊天納涼,現在它這個功能不能消失,在這基礎上可以利用本地農產品裝飾庭院環境,這樣既可以省去建材費用,又能美化環境。可以將傳統的能夠反映農村生活場景的道具、例如扁擔、磨盤、木桶等有序地擺放在庭院的某個位置,來凸顯鄉土的農家生活。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季節,將不同的果實懸掛在庭院的角落,除裝飾外還能夠起到展示的功能。
2.公共空間的塑造。中國傳統農村規劃非常重視公共空間的營造,古代的大戲臺、廟宇等都是農村娛樂活動的中心。而今天農村的建設就相對簡單到了極點,人們的公共活動空間在急劇減少,除了農閑時看看電視,打打牌以外,幾乎沒有任何的交流空間,需要我們來加強新農村公共空間的營造。傳統的公共空間主要用來紀念傳統節日或者作為民間祭祀,新時代公共空間的范圍逐步擴大,健身房、文化站、衛生院、中小學校等等。雖然傳統公共空間的意義已經改變,但對其適當美化,就能達到傳播傳統文化的作用。
另外,在新型農村中應設置有鄉土特色景觀小品,可以以植物、自然材料、生活場景、建筑構件、雕塑等,主要起到對環境的美化與裝飾。因為這些用具都集中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智慧與社會生產力水平,承載著人類的歷史,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3.農田景觀的差異化對待。羅丹說:美是無處不在的,不是我們的世界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的確是這樣的,農村除了能夠獲得糧食以外,種糧食的過程也是一個收獲美的過程,這期間的每一步只要加以利用,就可以為農村經濟發展,錦上添花。
農作物的品種非常多,不同的季節有不一樣的觀賞特色,例如水稻田插秧時的忙碌情景,收獲時的金燦燦的顏色,鮮艷的黃色油菜花,火紅的高粱、水果的花期和果期等都急具觀賞性。我們應該將這些景象分解開來,每到這個時期,舉辦專門的宣傳與接待工作,吸引人們來觀賞游玩,品嘗農家菜、住農家院,從而帶動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4.“一村一品”。“一村一品”這個名詞來源于日本,它的意思是在政府部門的引導下,以地域特色為基礎,設計發展一種或者多樣的特色產品,它不僅局限在旅游產品的開發上面,它可以是一種文化的認知與共識,可以是一個節日,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重要的是要能體現一個地區的特色,體現當地的優勢,因而在全國獲得聲譽。例如信陽毛尖茶,西湖龍井茶、青島的啤酒節、陽澄湖大閘蟹等這些都是享譽全球。
總之,農村自古以來都是國家建設的重點,現在如此將來亦如此。建設新農村鄉土景觀任重道遠,它關乎我們國家新農村建設發展走向,結合中國實際,地區差異總結適合我們需要的方式去改造農村,建設新農村,將會給農村帶來新的活力與希望。
[責任編輯 劉嬌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