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行政訴訟協調制度的司法實踐及其反思

2014-04-10 16:09:52
關鍵詞:制度

(上海交通大學 凱原法學院,上海 200240)

我國行政訴訟協調制度的司法實踐及其反思

徐 濤

(上海交通大學 凱原法學院,上海 200240)

為著規范行政訴訟中的協調,人民法院發布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公布典型案例。通過這些司法文獻的發布,我國行政訴訟中協調制度的初步輪廓已經形成。但是,為了加強協調制度的正當性和有效性,法院還需要補強協調制度的法理依據,細化“合法”和“自愿”的內容,優先適用普通審理程序,厘清協調的適用范圍,并明確和解協議的性質和效力。

協調;行政訴訟;司法文獻

行政訴訟中的協調是指“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的過程中主動運用法律的基本原則和具體規定,在雙方當事人之間,以及其他相關各方之間進行的協商、調停、溝通,探索案件處理辦法的活動”[1]。在我國行政審判實踐中,運用協調解決行政爭議較為常見,如早在2007年河南省就有近三成的行政案件是通過協調結案的[2]。為了實現行政訴訟中的規范操作,法院出臺規范性文件對協調制度予以明確,例如江西省安福縣人民法院2007年制定的《行政案件協調和解工作指導意見(試行)》。此外,法院也試圖通過具體案例的發布來闡明對于協調的看法和態度,例如《中國行政審判指導案例(第1卷)》第30號案例“青島萬和熱電有限公司訴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人民政府行政決定上訴案”[3]156-165中,最高人民法院表明了對行政訴訟協調中如何運用的一些看法。本文擬對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高級人民法院相關司法文件進行梳理、分析以獲得司法機關在協調制度相關問題上的基本看法,并在此基礎之上對協調和解在行政訴訟中如何進一步具體構建展開思考。

一 法院司法文件中的行政訴訟協調制度

(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文件中的行政訴訟協調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并沒有對行政訴訟中的協調專門制定司法解釋,而是在論及訴訟中的調解制度或者行政訴訟中的和解制度時才有所涉及。這些規定主要涉及協調制度的以下幾個方面。

1.行政訴訟協調制度適用的基礎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法院的職能,即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保障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公平正義①;二是訴訟協調制度的地位,即訴訟調解、協調制度是我國訴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審判權實現的重要方式,是和諧司法的重要內容②。

2.行政訴訟協調適用的基本原則是自愿和合法原則③。一方面,在協調過程中,不能為了追求撤訴率動員或者強制當事人和解撤訴;另一方面,人民法院不能放棄對最終撤訴的合法性審查。

3.法院適用協調只要不與硬性規定沖突,即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這包括了行政審判的庭前、庭中和庭后全過程④。

4.法院適用協調的案件范圍有兩個確定標準。第一個標準是據行政爭議所涉及的事項內容來確定,如群體性行政爭議,因社會熱點問題引發的行政爭議⑤。第二個標準是根據行政行為的種類來確定,如行政裁決、行政確權等行政案件,在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范圍內的行政處罰、行政征收、行政補償和行政合同等行政案件,以及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合法但不具有合理性的行政案件⑥。

5.法院在不適宜協調的時候要及時裁判⑦。這些情形主要有四類:當事人虛假協調的;無法達成公平解決方案的;協調成本過高的;對涉及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具有法律適用指導意義的案件,或者對形成社會規則意識有積極意義的案件⑧。

(二)地方人民法院司法文件中的行政訴訟協調

本文選擇北京市、廣東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和江蘇省等地方高級人民法院的規定作為參考分析的對象⑨。通過梳理,這些文件主要涉及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協調制度存在的法律基礎是撤訴制度。法院認為我國《行政訴訟法》禁止調解,但是并不禁止雙方當事人和解。《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為法院運用協調、促成當事人和解,預留了制度空間⑩。

2.協調適用的訴訟階段一般是立案之后、裁判之前,且要遵守審理時限。在符合前述條件的情況下,法院可以在一審、二審、申訴復查、再審等案件審理階段進行協調。

3.協調的啟動機制分為依當事人申請進行和人民法院主動進行。同時,對于重大復雜或者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行政案件,法院“應當”主動組織協調。

4.協調制度適用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類:(1)撤銷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將會給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人合法權益造成重大損失的;(2)被訴行政行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問題的;(3)法律規定不明確或者法律規定與相關政策不統一的;(4)對民事爭議做出的行政裁決;(5)原告訴訟請求難以得到法院支持,但確需要解決實際問題的;(6)可能引起群體性利益沖突,或者對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社會穩定可能造成影響的行政爭議;(7)涉及人員眾多、社會影響較大的集團訴訟案件;(8)涉外或者涉及港澳臺地區的案件;(9)不履行法定職責的。不宜于協調的事項有:(1)行政相對人的訴訟請求明顯不能成立的;(2)法律、法規對協調有禁止性規定的;(3)行政法律關系的性質不適宜協調的。

5.協調應當遵循合法、自愿的原則。合法原則要求協調協議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自愿原則要求對于當事人不同意協調處理的案件,法院不能誘導或強行協調。當事人達不成協調意見的,法院應當及時作出裁判。

二 典型案件中的行政訴訟協調制度

在“青島萬和熱電有限公司案”中,法院對協調的適用主要歸納出兩點:當被訴行政行為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法律規定不夠明確(或者存在明顯合理性問題),采取裁判方式結案無法做到案結事了時,人民法院應當積極運用協調手段;在協調過程中,人民法院應當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正確運用利益衡量方法,實現保護公共利益與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統一。涉及到本文所討論的內容,現解讀如下。

(一)適用協調的法理基礎

運用協調方式解決行政爭議的法理基礎首先是現實的需要。法院認為這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當代經濟、社會的劇烈變革要求法院適應新形勢,切實化解矛盾,實質性解決糾紛;二是目前情況下,法院需要裁判以外的方式作為裁判方式的重要補充以解決糾紛。同時,法院認為《關于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的規定》中第一條主要體現了法院的積極作用,為人民法院運用協調方式解決行政爭議提供了有效依據。

(二)協調手段的適用范圍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當被訴行政行為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法律規定不夠明確(或者存在明顯合理性問題),采取裁判方式結案無法做到案結事了時,人民法院應當積極運用協調手段。”這里法院使用的是“應當積極運用”一詞,我們可以認為在評析中所指涉的情況下,法院運用協調手段解決行政爭議是一種義務性的要求。此外,法院提到了三個主要的因素:被訴行政行為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法律規定不夠明確(或者存在明顯合理性問題)、采取裁判方式結案無法做到案結事了。基于對句讀使用規則的考慮,可以認為“被訴行政行為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法律規定不夠明確(或者存在明顯合理性問題)”兩個要件是或然性關系,而“采取裁判方式結案無法做到案結事了”則是必備的條件之一。

(三)適用協調的原則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協調應當受到自愿、合法兩個原則的限制。最高人民法院認為自愿是“行政案件協調的前提”,協調工作“不能僅憑法院的主觀愿望,必須建立在當事人真實自愿的基礎上”。至于合法原則,最高人民法院認為:“行政案件的處理有別于私法自治,須受到司法權的監督,法院在做出準許當事人撤訴裁定之前,應當對當事人撤訴行為進行審查,其重點就是審查當事人和解協議的合法性。”

三 對我國行政訴訟協調制度的再思考

通過上文的考察,我們可以發現法院一方面承認了協調在行政訴訟中的使用,并力圖證明其合法性,另一方面也試圖對協調制度的運作加以規范化。有學者認為,“整個司法系統高調宣揚行政訴訟協調和解,法院放棄的不僅僅是司法機構的裁判權,還有對行政訴訟困境的掙扎”[4]83。但是,我國行政訴訟制度本身處在一個發展的過程中,“發展本身應當通過試驗性的學習過程進行”[5]423。自從1989年制定《行政訴訟法》,社會出現了很多行政訴訟制度設計之初沒有預想到的糾紛和矛盾,解決這些糾紛和矛盾的方式需要結合具體案情的特點,法院對行政訴訟中運用協調方式結案的探索也未嘗不可。然而,對于現行的實踐,協調制度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一)適用協調制度的法理依據有待補強

法院在規范性文件和“萬和公司案”的評析中對于協調制度的法理基礎都有所論述,這些論述主要還是從法院的審判職責、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協調制度功能等角度展開論述的。同時,這些文獻還指出協調制度法律條文上的根據是《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或《關于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的規定》的規定。對此,司法人員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現行行政訴訟法盡管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同意并申請撤訴的,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裁定。’這就為人民法院通過協調方式妥善解決行政案件,預留了制度空間。”[6]李廣宇法官指出,曾任全國人大法工委民法室主任的胡康生曾談過人民法院在行政案件審理過程中可以進行說服教育以促使糾紛的解決,更加確信了協調手段在行政訴訟中是可行的[7]。另外,他認為,“有錯必糾”的工作原則、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大量存在、服務行政理念的引入以及非權力行政的大量出現,動搖了“行政權不可處分”的理論,使得行政訴訟中引入和解協調制度成為了可能[7]。

在學理上,訴訟中的協調也逐步為一些學者所肯認。有論者從現代行政作用方式的轉變這一點出發,認為協調和解制度的出現是“行政權運作方式轉變的需要”,認為現代行政中,行政職能由消極行政拓展到積極行政,以及行政法之行政已由國家行政擴充為公共行政,產生了以和解方式結案的需要[8]。也有論者指出行政訴訟和解經實踐檢驗,具有良好的社會效果,且域外法治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也表明和解已成為通用和有效的爭議解決手段[9]。同時,有學者認為這些制度符合行政訴訟制度的“糾紛解決目的”,而“糾紛解決目的”是行政訴訟法從民事訴訟領域引入的立法目的價值[10]。在制度理論基礎的研究上,學界主要有兩種觀點,即“行政自由裁量論”與“參與誠信論”。“行政自由裁量論”認為,自由裁量權意味著行政機關在一定范圍內的處分權,法院應當尊重行政機關在自由裁量權范圍內與行政相對人之間達成的和解,以促成行政糾紛的解決和對行政相對人權益的保障;“參與誠信論”認為行政糾紛的發生往往都是行政相對人未參與或者不充分參與行政行為的后果,行政訴訟和解只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見證下,對行政相對人未參與或者不充分參與行政行為的事后補充和補救[11]。

但是,對于上述解釋,有學者表示了疑問。章劍生教授認為,行政訴訟中的調解、協調和和解三者是不相同的制度,而時下提倡的作為協調法理基礎的行政裁量現象和《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等都不足以證成協調制度的適當性[12]。行政主體的行政裁量也并不是沒有任何約束的,且《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中的規定應當理解為是行政機關自我糾錯政策“有錯必糾”的法律化,并無法院積極介入之含義,如此方可與第五十條達成協調統一。但是,如果把“協調”等同于調解來進行理解,將會與第五十條的規定相沖突,而理解為有別于“調解”的一種糾紛解決機制,那么它在實體法上是“無根基”的。此外,胡建淼教授和唐震博士通過實證考察進一步發現現有的協調和解制度已經突破了司法審查的范圍,并不遵循訴訟程序的規律,還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行政化傾向;認為協調和解并非是訴訟制度,而僅僅是人民法院的一種工作機制[13]。

可見,協調制度仍然回避不了相關法理上的詰問。為此,協調制度在法理上需要重點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制度中定位的問題。這一問題主要處理的是行政訴訟協調與調解的關系。有學者在理論上指出協調與調解的區別在于:協調注重過程,而調解強調結果;協調重視的是法院聯絡多方主體的活動,而調解注重的是對當事人意愿的落實[1]。也有學者從外在形式、參加人員、實施手段、結果的拘束力以及結案方式等五個方面予以了詳細的對比[14]。但是,在前引的相關文獻中,法院在提到行政審判中的協調的時候經常是在訴訟調解這個上位命題下提及,對于協調制度的具體構建也有參照民事調解的意圖。單從這些文獻,我們很難確切地區分出法院所說的協調與調解之間的差別何在。這的確會產生協調制度與禁止調解規定沖突的嫌疑。

但是,將協調僅僅視作法院的一種工作機制,而不是作為訴訟制度中的一個環節,則容易使得法院的協調行為脫離法律的監控。鑒于協調在行政訴訟中解決行政爭議的重要作用,筆者認為協調制度還是應當被納入到行政訴訟的視野中予以規范。從運作方式上來看,法院在協調中試圖促成雙方就行政爭議的解決達成和解,并根據協調的結果來決定最后案件的處理方式是撤訴結案還是審理結案。所以,協調制度只是法院實現行政爭議得以解決的一種過程行為,并不是一種獨立存在的制度。同時,協調并不涉及到法院審判權的使用。與之相對的,調解是法院運用審判權實現糾紛解決的一種獨立的制度[15]169-170。這也正是協調與調解的根本區別所在。至于協調和和解,協調是法院試圖促成雙方和解的方式,但并不必然會達成和解,而和解的實現路徑也并非法院主持的協調一途,訴訟當事人之間自行達成和解也是可行的路徑之一。

第二,法律根據的問題。在法治國家中,即便是法制的實踐探索,也應該在現有法律的框架內進行,否則會造成對整體法治的損害。我國《立法法》第八條中將司法制度作為立法保留的事項,這就要求法院在采取相關的改革試驗中尤其要重視不能與上位法相抵觸。從已有的文獻來看,法院所提出的法律依據主要有兩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和《關于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的規定》。其中,《關于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的規定》是司法解釋,并不是正式的立法,本身尚且需要上位法的支持,不可能作為一個制度的法律依據。法院在“萬和公司案”評析中用司法解釋作為制度法理基礎的方案并不可行。如果是以《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作為制度的依據,那么從本條的字面含義上不能直接解讀出法院在撤訴中的積極作用。甚至,有觀點認為本條的基本出發點是為了規范和限制撤訴,而不是將之作為協調和解的根據[16]。法院的相關解釋中只是說此處留下了制度空間,沒有進行進一步的論證,缺乏足夠的說服力。由此可見,目前法院所給出的法律依據尚不足以支撐協調制度的存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最為徹底的方案固然是要依賴對《行政訴訟法》相關規定的修改。但是,在《行政訴訟法》沒有獲得修改的情況下,法院還是需要從現有的法律規定中尋求法律依據。鑒于上文中將訴訟中的協調定位為附屬于行政訴訟正式案件處理方式的一種過程行為,同時,法院可以根據協調的結果來決定采取撤訴還是裁判的方式結案,我們可以將之視為司法機關為了案件的順利解決可以自主決定的事項,是法院訴訟程序上自主能動性的發揮。“長久以來,人們已擺脫法秩序的全備性與無漏洞性的信條,并且因為不能改變不得以無法律而拒絕審判的禁令,而賦予法官填補漏洞的創造性任務”[17]73。面對現實案件審理中的需要,法院是可以在已有程序之外設計新的程序促成行政爭議的解決。當然,這種自主性的發揮必須不能對法律中已明確的案件審理程序造成負面的影響,也不能與現有的法律規定相沖突。

(二)協調制度基本要求的細化

在上述文獻中,“合法”和“自愿”是訴訟中法院協調活動的基本要求,被認為是協調工作所應當遵循的。作為制度的基本要求,“自愿”和“合法”這兩個限制性要件仍然有待于具體化,形成相對統一的要求,例如這些規定文件對于自愿和合法這兩個要求的具體內涵都沒有予以展開。這樣就使得協調適用范圍的外在約束就變得十分模糊,到實踐中就更難以把握了。因而,有必要對這兩個要求進行細致化的規定。

首先,對于協調“合法”的要求。根據對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規定的歸納,司法機關目前認為的合法性要求主要包括了三項內容:一是協調不得損害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他人的合法權益;二是法院不得放棄合法性審查;三是行政機關有處分的權力。可以看出,此處的合法性要求主要針對的是實質合法性。然而,協調運行在程序上的合法性也是應當予以遵守的。雖然目前沒有統一的規范要求,法院也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要求對協調制度從協調參加人員的確定、協調過程中的程序規定以及在部分文件中已經有所提及的協調所處的訴訟階段等三個方面予以規范[16],從而確保協調結果的正當性。

其次,對于自愿性的要求。法院采取協調的目的就是要求訴訟當事人通過協商了解對方的立場和態度,互相諒解,最終達到和解。為達成此目的,當事人的自愿就顯得十分重要。為了確保當事人自愿參加協調,自愿原則應當包括四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確保參與協調的各方當事人地位上的平等。我國行政訴訟中,“原被告形式上是平等的,但實質上行政主體占強勢地位”[18]。協調當事人地位上的不平等,勢必會造成處在弱勢地位的當事人意識表達上的不真實。同時,當事人之間信息掌握的不對等性,實質上也會造成各方地位上的不平等。不能獲得全面信息的當事人,所作出的決定絕非是對于爭議處理的真實意愿表達。因此,法院應當按照《行政訴訟法》上的要求首先確保地位上的平等。

第二,確保當事人的意思對協調程序推進的決定性作用。當事人的自愿性不僅體現在最終結果接受上的自愿性,同時還表現在對協調程序進行的決定權上。這主要包括是否要采取協調、協調的具體規則以及協調的終結等。只要當事人的自主決定不違背訴訟法上的規定,法院對于協調的進行也就是起到程序引導的作用,不能強制當事人接受自己的制度安排。

第三,當事人的自愿應當以確定的方式明示于外。自愿是當事人的一種主觀心理狀態,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表現于外部。但是,表達方式本身如果存在著不確定性,則很難保證當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實性。例如,利用口頭的方式表示自愿,則在之后的程序中很難再確認當事人的自愿是否存在,是否真實。同時,選擇協調以及協調過程中的具體程序上的處理都是屬于程序性權利的重要處分,這一處分的做出必須要求當事人的審慎。因此,當事人自愿的表達必須用確定的方式明示,如書面同意。如此也有利于后續程序對于協調過程的監督和當事人的救濟。

第四,對于協調結果的自愿接受。法院運用協調最為理想的結果便是當事人和行政機關在現行法律的框架內,就爭議事項的處理達成一致意見,實現訴訟中的和解。可是,另外一種結果的可能性,即當事人和行政機關沒有實現和解,也是客觀存在的。無論達成和解與否,對于協調最終的結果必須要協調各方自愿接受,否則就談不上協調的自愿性。這是因為協調雖然是程序性活動,但是也關聯到實體問題的處理。協調的自愿性就不能止步于程序上各方主體的自愿選擇,要更進一步要求各方當事人在最終結果上的自愿接受。

(三)協調與普通審理程序之間關系的處理

協調和普通審理程序之間關系處理上有兩種思路,即先用協調后用普通審理程序和先用普通審理程序后用協調這兩種思路。“青島萬和公司案”評析則采用后一種思路,認為在化解行政爭議過程中,協調手段只是對普通審理程序的一種補充:在普通審理程序無法化解行政爭議的時候才有協調制度的運作空間。然而,福建省的規定中要求法院“應當在堅持合法性審查的前提下,積極主動采用協調方式解決行政爭議”則暗含了優先使用協調處理行政爭議的思路。

筆者認為,與解決民事爭議不同,行政訴訟還被賦予了對行政活動進行司法監督的職責。福建省鼓勵法院積極使用協調的思路,將會導致法院不需要對訟爭的行政行為進行最終的合法性評判就直接進入爭議解決階段,從而使得行政行為逃脫司法審查,顯然不利于司法監督。且協調制度目前并非是行政訴訟中的正式制度,為了維護法律的嚴肅性,法院在處理行政糾紛時,也應當優先考慮《行政訴訟法》中已經規定的普通審理程序。這要求法院必須首先嚴格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對于案件進行審查處理,履行法律所規定的司法職責。之所以隨之采用協調的手段,只是因為要解決爭議已經不是普通審理程序本身所能及的了。協調制度縱使在行政訴訟中繼續被應用,也應當只是普通審理程序的補充。

(四)協調適用范圍界定的清晰化

從目前人民法院的相關規定中,我們發現在對協調適用范圍的規定上存在著相當程度的混亂。例如在地方的規定中,具體事項規定內容的不統一、標準不一致等。在相關事項是否適用協調上,這些規定還反映出各個法院的態度不統一。如廣東省規定“經當事人申請適用”和“法院主動適用”;浙江省規定“可以適用”和“應當適用”;江蘇省規定“應當適用”和“應當重點適用”等等。同時,最高人民法院的文件中對于協調可以適用范圍的界定就使用了事項內容標準和行為性質標準兩種。“青島萬和公司案”的界定則是采納的以事項內容界定:法院“應當積極”使用協調手段解決爭議的范圍,而且僅限于規定“應當積極”的事項。法院諸多文獻存在著如此大的差異,容易引起司法實踐中的混亂,不利于國家的法制統一。

這一問題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可以適用行政協調的案件范圍是有限的。在《行政訴訟法》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行政訴訟協調的適用可以視為法院自主能動性的體現。但是,司法的能動性并不是沒有邊界、要取代立法權的,不能任意突破法律和規則的限制。這一認知在兩大法系中都獲得了承認[19]。在“萬和公司案”的評析中,最高人民法院僅僅對其最為肯定的事項內容作出了十分狹窄的界定。我們可以看出,在協調適用范圍的問題上,最高人民法院保持了一種謹慎克制的態度。在我國目前對訴訟協調機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制的情況下,法官在運用協調解決案件時應當遵循“有限性原則”,以避免協調過濫帶來的司法監督功能降低和司法權威受損的不利后果[20]。

第二個問題是具體標準的選擇。從法院的各個文獻中看出,目前對于協調手段適用范圍的界定采取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利用行政活動的模式類型進行定義,另外一種是以行政爭議所涉及的事件性質進行界定。在確定普通審理程序優先的規則前提下,根據事件本身的性質進行規定的方式更加可取一些。以行政爭議活動的模式進行定義首先會使得法院考慮的問題是爭議是否在協調范圍內,這樣就進入了“先協調后普通審理程序”的思路。采取后者,則法院根據案件審理下來的情況與規定的情形相契合的時候才決定采用協調的方式,與“先普通審理程序后協調”的方式自然也就契合了。

(五)和解協議的性質和效力的明確

在雙方達成有效的和解協議并通過撤訴規定結案的情形下,法院極有可能遇到的情形是撤訴之后,和解協議中的內容并沒有得到遵循。例如,訴訟雙方往往在“協調處理”的名義下達成了案外和解。相關和解沒有得到法院的確認,沒有確定力和執行力,遇到行政機關反悔的情況,原告無法再次以同樣的事實和理由起訴,喪失了申請司法保護的權利[21]23。因此,法院應當通過相應的制度設計確保和解協議的實現。

針對和解協議的履行問題,法院主要的應對措施是兩種:其一,法院在和解協議得到履行之后才送發撤訴裁定書;其二,法院在準予撤訴之前要求雙方當事人書面同意撤訴后繼續履行協議。此外,法院采取的一些措施有:督促各方當事人履行協議;申請撤訴時和解協議未履行完畢的,書面告知訴訟風險;中止審判;請求撤銷撤訴裁判,重啟審判程序[22]。從這些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出法院所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在于和解協議的性質和法律效力。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解決,在和解協議出現不履行的情況下,是否能夠予以救濟就出現了疑問。繼而,為了解決困境,法院通過各種舉措來保證當事人能夠確實履行協議的前提下才會作出撤訴的裁判,以免出現“案結事不了”。然而,法院審理案件受到審限的限制,不能無限制拖延訴訟。即使允諾履行,訴訟當事人在撤訴后也會反悔,拒不履行,或者又回到訴前的狀態。因而,如果不能針對和解協議本身加以法律上的救濟手段,現實中還是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和解協議得不到履行的情形。

有學者指出目下將行政協調和解制度置于撤訴規定下處理,會遇到無法阻斷當事人再次起訴、和解協議履行沒有程序保障以及無法否定行政行為和原審判決的效力等困境[23]。主張以契約模式作為行政和解的基本結構,和解協議和裁判一樣,具有結案的效力。將和解從撤訴模式下解放出來的同時,我們即可針對和解協議設計相應的救濟措施。這一觀點對于日后的《行政訴訟法》的修改無疑具有十分積極的借鑒意義。但是,在現有的制度框架范圍內,和解協議的履行也并非沒有制度上的安排來解決困境。與當事人和行政機關兩方達成和解不一樣的是,在協調制度中,和解的達成有法院的介入,和解協議需要經過法院的審查。和解協議本身就包含了對司法權的承認,也就應當由司法權予以保障實施。既然和解協議和法院的撤訴裁決是聯系在一起的,那么和解協議的內容可以被視為裁決中的一部分,具有法院裁判的既判力和執行力。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時,法院可以視之為對法院裁決的不遵守,從而采取相應的強制執行措施使得和解協議得到實現。其實,將和解協議體現在撤訴裁定書中,法院的實踐已經有所體現。如《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協調工作的若干意見》第十三條第二項即規定:“若協議內容因故不能及時履行,準許撤訴裁定可以載明被告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主要內容及履行情況,并可以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在裁定理由中明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全部或者部分不再執行。”我們所需要做的,即是在已有實踐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明確肯定和解協議所具有的裁判的既判效力和執行力,從而有利于制度的整體展開。

協調作為作為一種靈活解決行政爭議的方式在我國行政訴訟中的重要性會日益突出。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對協調在實踐中究竟如何運作多為原則性的指導,而各地的實踐也頗不相同。本文在解讀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認為從構建制度的角度上來看法院對此的整體態度是謹慎的。這一制度進一步的發展必須在對其許多問題上予以應答,如法理基礎、適用范圍、適用程序、結果處理等等。本文的探討也只是代表了其中的一種可能,具體的制度形成仍然有賴于法律實踐部門的積極探索。司法部門對于協調在行政訴訟制度中的合法性地位和規范化運作所作出的努力,是應當值得肯定的,也是值得我們期待的。

注釋:

①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法發[2007]2號)。

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發揮訴訟調解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積極作用的若干意見》(法發[2007]9號)。

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認真貫徹執行〈關于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法發[2008]9號)。

④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形勢下做好行政審判工作的若干意見》(法發[2009]38號)。

⑤參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認真貫徹執行〈關于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法發[2008]9號)、《關于妥善處理群體性行政案件的通知》(法[2006]316號)、《關于加強和改進行政審判工作的意見》(法發[2007]19號)。

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貫徹“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工作原則的若干意見》(法發[2010]16號)。

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和改進行政審判工作的意見》(法發[2007]19號)。

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貫徹“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工作原則的若干意見》(法發[2010]16號)。

⑨要說明的是,筆者通過北大法意、北大法寶等數據庫檢索僅僅找到幾部較為集中規定行政訴訟中協調的高級人民法院的司法文件,在反映實踐中做法上會有一定程度的疏漏;同時選擇高級人民法院下達的文件作為分析對象,也是考慮到保證研究文本的相對權威性。

[1]林莉紅.論行政訴訟中的協調——兼評訴訟調解[J].法學論壇,2010,(5):44-50.

[2]陳海發,冀天福,楊巍.河南省妥善處理行政爭議[N].人民法院報,2008-01-12(1).

[3]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中國行政審判指導案例(第1卷)[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

[4]何海波.實質法治:尋求行政判決的合法性[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5](德)齊佩利烏斯.德國國家學[M].趙宏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6]劉曉鵬.最高人民法院16日公布兩個行政訴訟司法解釋:縣級以上政府當被告,一審由中級法院管轄;判決前法院可建議被告改變具體行政行為[N].人民日報,2008-01-17(10).

[7]李廣宇.談行政訴訟中的和解制度[J].人民司法,2007,(7):65-67.

[8]溫輝.論行政訴訟和解的法理基礎[J].法律適用,2009,(2):93-94.

[9]周佑勇.和諧社會與行政訴訟和解的制度創新[J].法學論壇,2008,(3):32-39.

[10]錢弘道,吳亮.糾紛解決與權力監督的平衡——解讀行政訴訟法上的糾紛解決目的[J].現代法學,2008,(5):3-13.

[11]張旭勇.論行政訴訟和解的正當性困境及其化解[J].法商研究,2010,(5):67-73.

[12]章劍生.尋求行政訴訟和解在法律規范上的可能性——法律解釋方法之視角[J].當代法學,2009,(2):16-22.

[13]胡建淼,唐震.行政訴訟調解、和解抑或協調和解——基于經驗事實和規范文本的考量[J].政法論壇,2011,(4):52-61.

[14]楊飛.略論行政訴訟撤訴與行政訴訟協調機制——比較、銜接與規范[J].重慶行政,2009,(5):65-67.

[15]江偉.民事訴訟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16]沈福俊.和諧統一的行政訴訟協調和解機制[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7,(6):18-29.

[17](德)阿圖爾·考夫曼.法律哲學[M].劉幸義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8]劉少軍,郝興輝.行政訴訟——談行政訴訟中的調解[J].人民司法,2005,(8):62-65.

[19]吳英姿.司法的限度:在司法能動與司法克制之間[J].法學研究,2009,(5):111-130.

[20]姜銳.行政訴訟協調機制應予規范[N].江蘇經濟報,2011-12-21(B03).

[21]應星.信訪救濟:一種特殊的行政救濟[C]//汪慶華,應星.中國基層行政爭議解決機制的經驗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0.

[22]閻志江.貴陽中院推行行政訴訟協調工作新機制:當事人對和解協議可以提異議[N].法制日報,2007-08-01(5).

[23]譚煒杰.從撤訴到契約:當代中國行政訴訟和解模式之轉型[J].行政法學研究,2012,(3):69-75.

TheJudicialPracticeandReconsiderationoftheCoordinationofAdministrativeLitigationsinChina

XU Tao

(Koguan Law Schoo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To regulate the coordination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has issued regulations and publicized typical cases. By publishing judicial literature, the coordination system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s has a tentative development. But to make this system more rational and effective, the court should enhance its legal basis, clarify the requirements of “lawful” and “willing”, make the common process preferential, define the scope of the coordination system, definitude the nature and effect of the agreement and so on.

coordinatio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judicial literature

DF74

:A

:1000-5315(2014)02-0061-08

[責任編輯:蘇雪梅]

2013-12-20

2011年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項目“和諧社會背景下的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研究”(編號:11ZS164)。

徐濤(1985—),男,江蘇建湖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制度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重大誤解制度“重大”之認定
學術論壇(2018年4期)2018-11-12 11:48:50
刑事申訴制度的三重檢討與完善進路
法大研究生(2018年2期)2018-09-23 02:20:40
完善我國人大制度的幾點思考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中國衛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論讓與擔保制度在我國的立法選擇
翻譯人員參與刑事訴訟制度的構建
應訴管轄制度適用之探討
時代法學(2015年6期)2015-02-06 01:39: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777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91在线视频福利|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日韩123欧美字幕| 午夜免费小视频| 99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国产在线第二页| 国产农村1级毛片|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年人片|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黄色免费看|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婷婷综合色|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美女被操91视频|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第一页亚洲| 美女免费黄网站|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黄色国产在线|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国产白浆视频|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国产95在线 | 毛片久久久|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免费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人人艹人人爽|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国产精品55夜色66夜色| 亚洲无线视频| 久久国产乱子|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久久视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91视频区| 日本三级精品| 婷婷六月天激情|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广东一级毛片| 亚洲 成人国产|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