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德昌
摘 要:中國和俄羅斯作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在國際形勢經歷著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中國與俄羅斯合作深度與寬度都在逐步擴大,這就使我國俄語專業迎來了新的春天。但我國俄語專業的培養模式還是單一“俄語語言文學”培養模式,亟須解決俄語專業培養復合型俄語人才的問題,使俄語專業人才更能適應中俄兩國的合作發展,這些問題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因此,以東北石油大學石油俄語復合型培養模式為例,探討轉變俄語專業培養模式的問題。
關鍵詞:俄語;專業;培養模式;復合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5-0102-02
一、我國俄語專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高等院校俄語專業的設立可追溯至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之后,但由于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逐漸惡化,我國俄語專業的發展也陷入了停滯狀態。隨著蘇聯的解體,中俄關系的發展又重新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2001年,中國和俄羅斯之間建立了中俄戰略伙伴關系,在過去的10年中,中俄兩國在經貿往來、文化教育、軍事聯系、能源合作等領域的交流日益頻繁,其間多次舉辦了俄羅斯高新技術展覽、經貿洽談會、俄羅斯專家招聘會等活動。這期間,相繼舉辦了中國俄語年、中國俄羅斯旅游年,并于2013年在俄羅斯舉辦“中國年”,特別是2010年中俄能源管道正式開通,這些都為俄語專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機遇。
截至2012年7月,我國目前有126所院校在本科階段設置俄語專業,這些院校中有50所院校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有7所院校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我國目前有俄語專業本科生20 000余人。但我國目前俄語專業人才短缺也是不爭的事實。我國俄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產生了極大的矛盾,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專業不對口。單一“俄語語言文學”的俄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下培養的俄語專業人才與中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實際社會需求不符合。
二是俄語專業規模小。目前我國俄語專業人才培養規模與日益擴大的中俄合作規模不符合。
二、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分析
隨著俄羅斯以及獨聯體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經濟好轉,中國和俄羅斯的經貿、能源、文化聯系不斷發展和擴大,俄語專業人才的需求開始呈現逐步上升趨勢。
中俄兩國同時作為“金磚四國”成員,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中引領世界經濟前進的火車頭。中俄兩國目前都把經濟建設作為國家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俄羅斯作為世界重要的石油資源國,石油產量居世界第二位,石油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石油安全問題直接涉及到經濟平穩快速可持續發展及國家安全問題。中國獲取石油是維護本國能源進口安全和保護經濟順利發展的需求,俄羅斯出口石油是為了維護本國能源出口安全并振興本國經濟的需要,中俄兩國在能源合作上優勢互補,客觀上符合兩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和睦鄰友好合作關系,這就為中俄兩國的國家發展提供了動力。
三、東北石油大學石油俄語復合型培養模式的思考
中俄兩國能源合作的擴大產生了對石油俄語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而這種社會需求也一定會給目前我國高等院校俄語專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沖擊,并且直接推動高等院校俄語專業培養模式的改革。
東北石油大學是一所全國重點院校,是伴隨大慶油田的發現而誕生的一所以工學為主,工、理、管、文、經、法、教育學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普通高等學校。東北石油大學俄語系自建系以來憑借先進的教學管理模式、石油俄語復合型培養模式,已先后獲得校內外一致好評,并逐步形成了“校本位、區域化、地緣化、國際化”的“四個基于”培養模式。在教學實踐中,東北石油大學俄語系積極總結教學經驗,落實培養石油俄語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逐漸形成了培養石油俄語人才的培養模式。
(一)基于學校優勢
東北石油大學俄語系要求學生學習俄語語言文學、英語、石油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理論知識,接受俄語視、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良好培訓,注重培養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扎實的俄語基礎較強的俄語能力,一定的石油科技、對外經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從事翻譯、科學研究、管理工作的業務水平和較高的素質。為了實現培養石油俄語復合型人才的目標,東北石油大學俄語系緊緊依托東北石油大學國家級重點專業——石油工程專業,力圖使東北石油大學俄語系俄語專業與石油工程專業相結合,在3、4年級(高年級階段)設置石油俄語課程,豐富專業俄語生的石油知識,以達到培養石油俄語復合型人才的目的。
(二)基于區域優勢
東北石油大學俄語系積極利用區域優勢,通過建立與大慶油田企業之間的校企合作關系,在1、2年級(低年級階段)暑期實習活動中,帶領學生前往油田企業實地參觀學習石油知識,逐漸培養學生“學石油,愛石油”的意識,為高年級的石油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習計劃如下:
俄語專業學生實習主要以認識實習、社會調查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對未來職業的了解,使學生能夠更加充分地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學生要深入到油田企事業單位及地方涉外部門,進行實地認識、調查,了解本專業基本情況及發展趨勢,真正了解油田和地方企事業俄語人員的工作狀態和對俄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從而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增強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社會發展觀。
結語
中俄能源合作的擴大和發展不僅牽涉兩國經濟發展問題,還會牽動世界經濟的脈搏。中國已經確定了在“十二五”期間加快東北地區的產業升級,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而俄羅斯也越來越重視以符拉迪沃斯托克為中心的遠東的發展。同時,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也將目標鎖定在東北亞豐富的油氣資源上,未來東北亞將面臨四國之間的能源博弈,中俄兩國在這個問題上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實現共贏。這就使俄語專業人才需求顯得更加迫切,僅僅掌握“俄語語言文學”的畢業生顯然不能滿足中俄發展的需要,轉變俄語專業的培養模式也就變得更加迫切。
以東北石油大學“四個基于”石油俄語復合型培養模式為例,探索目前最行之有效的適應中俄發展的俄語專業人才,最終實現俄語專業培養模式的華麗轉身,對于目前俄語專業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直接推動高等院校俄語專業培養模式的改革,使高等院校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轉變俄語專業培養模式,使俄語專業畢業生更能適應市場要求。
參考文獻:
[1] 高麗英.新時期多維度培養俄語專業人才的模式[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2] 鄭英魁.中國俄語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社會科學輯刊,2012,(10).
[3] 王鴻雁.發揮黑龍江地緣優勢,拓展俄語專業大學生實踐基地[J].學周刊,2012,(11).
[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