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艷 李海東
摘 要: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大批創新創業人才,高等學校要把培養創新性人才作為大學的重要職能,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融入本科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以“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結合”為核心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新模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技能。
關鍵詞:創業教育實驗班;人才培養模式;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5-0193-02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鼓勵青年成長,支持青年創業”的兩大戰略目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在第四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也明確提出了“要把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現代大學的重要職責”的要求,強調高等學校要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國際視野和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積極推進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高等學校建設創業教育實驗班需在培養目標、培養流程、課堂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保障體系等方面做出努力,力爭探索出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創業教育實驗班的內涵
創業教育實驗班是指高等學校為培養學生掌握創辦企業所需知識與技能專門開設的教學班制。創業教育實驗班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以管理學專業為依托,以經濟社會熱點行業及創業管理為方向,如工商管理專業(文化創意創業管理方向)創業教育實驗班、工商管理專業(科技創新創業管理方向)創業教育實驗班;二是以其他學科應用類專業為依托,以創業管理為方向,如軟件工程專業(創業管理方向)創業教育實驗班、藝術設計專業(創業管理方向)創業教育實驗班。
創業教育實驗班是人才培養方案全面革新,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實現“經濟學+管理學+相關學科”多種學科交叉和專業知識融合,以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為目標,以創業相關知識傳授和項目實踐為主線,采用“項目導引實訓型”教學模式和互動式教學方法,注重課程教學內容的實用性、針對性、創新性和前瞻性,教學過程中側重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實施與評價。通過專項性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創業教育實驗班培養具有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廣闊國際視野,能創立事業、創辦企業、創造社會財富、帶動學生就業的創新創業人才。
二、創業教育實驗班構建與實施
(一)寬基礎高能力——實驗班培養目標的構建與實施
創業教育實驗班的培養目標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緊迫需求,學生通過創業教育實驗班學習,不僅掌握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還掌握創業管理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拓寬知識結構,深化知識運用能力,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與實踐技能,較高的就業競爭力與自主創業力,善于發現商業機會,整合創業資源,能將專業知識進行市場轉化,進行獨立創業或團隊創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帶動學生就業。
創業教育實驗班的培養目標在具體設計時,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讓學生掌握相關專業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二是讓學生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現代企業管理的基礎理論及基本知識;三是讓學生掌握企業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四是讓學生掌握文獻檢索、信息查詢等現代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信息綜合處理、分析技能及計算機應用的實踐能力;五是讓學生具備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的能力,并具備一門外語的基本綜合運用能力;六是讓學生具有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具備自主創業的能力。
(二)科學系統——實驗班培養流程的構建與實施
構建科學系統的培養流程,包括專業需求分析、培養方案設計、專家論證、實驗班推薦、學員選拔、實施教學、模擬實踐、創業孵化、后續支持、效果評估十個部分。專業需求分析包含三個環節,一是分析經濟社會熱點行業及方向,二是分析適合開設創業管理方向的應用類專業,三是分析學生對實驗班理論教學及實踐教學需求的情況;培養方案設計是指根據專業需求分析結果對實驗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專業革新,構建符合實驗班專業特色的理論課程教學體系和實踐課程教學體系;專家論證是組織相關專家對擬設計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評價,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進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實驗班推薦通過校園網、校內專項宣講會等向學生進行實驗班的介紹及宣傳;學員選拔采用心理測評、經濟和文化基礎常識考核、綜合素質能力面試相結合的方式,選擇具有一定經濟和文化基礎知識、思維活躍、團隊協作能力強、有學習愿望的學生進入實驗班學習;實施教學是根據人才培養方案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重點突出“以政府政策為引領,以相關產業需求為導向,以學校教育教學為主體,以與企業與科研院所聯合為支撐”四位一體“政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特色,加強經濟學、管理學、相關學科等基礎理論相互融合;模擬實踐根據人才培養方案開展模擬實踐活動,在模擬實踐過程中重點突出“復合知識+多元實訓+相關創業項目”的培養形式,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創業孵化是通過學生創業園、學生創業基地等途徑對潛在創業者的創業項目進行孵化;后續支持是對學生進行后續(創業知識與技能、資金等)支持;效果評估是有針對性地對以上九個環節和學生個人發展進行綜合評價。
(三)學科交叉相互融合——實驗班課堂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課堂教學體系重點突出“專業基礎深厚、學科交叉融合、方向特色鮮明、實踐創新卓越”的培養特色,加強管理學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支撐,注重專業技術與創業管理融合、基礎理論與實務運用融合、人才培養與現實所需融合、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融合。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研究式教學和探究式學習的方法,重點培養學生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及基礎知識,同時,在理論課程內容和教學設計中強調和突出實踐實訓部分,每門課程中都體現實踐環節,使學生能夠獨立運用相關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課堂教學體系采用模塊化教學,包括學科基礎課程模塊、創新創業課程模塊、素質拓展課程模塊、實踐實訓課程模塊。學科基礎課程模塊填補和提升學生所學專業知識與素養,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課程設置也各有差異。創新創業課程模塊使學生掌握創辦企業的基本理論,可開設創業實驗班導論、企業家精神與創業心理學、創業項目構思與項目評估、創業營銷實務與管理、創業項目團隊組建與領導力開發、創業財務管理、創業項目管理、企業戰略聯盟與并購、創業風險管理、創業戰略與可持續發展等課程。素質拓展模塊延伸學生的創業理論,可開設商務溝通與談判技巧、創業法律專題、創業項目與消費者行為學、產業發展專題、初創企業品牌與客戶管理、經濟政策分析與市場調查、創業案例剖析、商務創新模式、技術創新模式、企業家專題講座、企業文化與CIS形象戰略等課程。實踐實訓課程模塊提高學生創業實戰技能,可開設創業實戰訓練、基地實習、商業計劃書寫作、創業模擬訓練等課程。
(四)多維方式——實驗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實踐教學體系依托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采用“項目導引實訓型”實踐教學模式,訓練學生對所學理論及相關經營管理方法的融會貫通,培養其在相關產業及行業領域內進行創新、實踐、協作、探究的能力和解決實踐中具體問題的能力,使其能從事相關產業及行業領域項目經營管理及相關工作。校內基地以學生創業園、創業實踐基地等為載體,引導學生項目運營與成長;校外基地以專業領域的行業企業為基礎,通過校企聯合方式進行實習實訓,從而形成“實驗班→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基地→學生創業園→大學科技創業園→行業產業園區”五位一體的基地聯動培養機制。通過內容豐富的實習實訓教學設置,學生可在導師指導下開展相關產業政策形勢研究與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某產業方向市場調研、社會公益項目開展、相關企業實踐實習、相關產業自主創業項目運營等實習實訓。
(五)全方位立體化——實驗班保障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設立組織管理機構。設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由主管校領導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專項工作組,專項工作組包括教學管理組、實踐管理組、學生管理組、教學工作組和宣傳工作組,各專項工作組按照創業教育實驗班整體構建的要求設置各項管理制度與規范,對相關工作進行安排與實施。
建立“創新型”考核評價體系。創業教育實驗班的考評機制按照學校有關要求和教學計劃進行安排。授課教師積極進行考試內容和考試方式的改革,采用閉卷筆試、開卷筆試、論文寫作、項目演練、實習實訓、口試、項目展示、調研報告和案例分析等考核形式。學生課程總成績由平時作業成績與期末考核成績構成,平時作業占課程總成績的30%-40%,期末考核占課程總成績的60%-70%。制定獎學金評定辦法、學生評優及獎勵辦法、綜合測評記分標準等學生綜合評價機制。針對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創業教育實驗班建設課程監督管理系統,對教師的授課情況、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跟蹤式調查,及時發現問題予以改正與調整。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采取師資多元化的方式建設創業教育實驗班教師隊伍,加強教師隊伍的理論水平和能力。多元化的師資隊伍包括:學院專兼職教師、學校其他專業專職教師、學校兼職教師、外聘專家與學者,以及專業相關領域企業家與創業者。創業教育實驗班的任課教師原則上應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或博士學位,具有專業知識和敬業精神,教學效果好,且富有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根據創業教育實驗班專業方向特點以及課程教學需要,為學生配備“雙導師”。專職教師承擔學業導師和科研導師工作,聘任校外教師、學者、企業家承擔創業導師。
配備教學輔助設施。教學輔助設施包括教學場地選擇、視覺教具使用、電子課堂建設等。創業教育實驗班使用專用教室授課,教室內使用活動桌椅“U”字型擺放,便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教學活動的開展;授課中使用黑白板、彩色卡片、招貼畫、模擬錢幣、實物或模型、投影儀等視覺教具,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學重點;通過網絡平臺實現教學立體化、時時互動,將課程概述、教學大綱、電子教案、PPT、案例庫、教學游戲、評估體系等教學輔助內容落在電子教學平臺中。
參考文獻:
[1] JeffryA.Tinunons.《NewVenture Greation》[M].McGraw Hill HigherEdueation,2003.
[2] 張濤.創業教育[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3] 廉永杰.創業教育及比較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4] 尚恒志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7).
[5] 陳明.美國的創業教育[J].江西教育,2005,(9).
[6] 張健,姜彥福,林強.創業理論與發展動態[J].經濟學動態,2003,(5).
[7] 張玉利.創業教育的定位與教學方法[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6).
[8] 閆秉科.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理論學習,2006,(12).
[9] 張影,朱現平.高校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2008,(3).
[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