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
摘 要:隨著我國林業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傳統的林業經濟結構已不能夠很好地滿足現行的林業經濟發展,必須對我國林業經濟結構進行調整,使其符合當代林業經濟發展。為此,對目前我國林業經濟結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調整方法。
關鍵詞:林業經濟;結構調整;思考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5-0031-02
林業經濟是我國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多年來積累下來的林業經濟結構失衡、經濟效益差等深層次矛盾,如今林業經濟已體現不出往日的輝煌,轉而步入了遲緩期。主要表現在森林資源結構上、林業產業結構上以及林業產品結構上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這必將逐漸導致森林涵養水源功能降低、生物多樣性喪失、森林病蟲害的自然控制能力下降,影響到林業的社會、生態、經濟效益的發揮。所以,如何適應當前的市場需要,做出符合自然的規律的林業經濟結構調整,使得我國林業事業更好更快更穩定地發展,才是我們林業工作者們應著重研究的問題。
一、我國林業經濟結構中的問題
1.在森林資源結構上。主要表現在林種結構方面,當代人為了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在營林造林時往往多考慮用材林的營建,致使林分結構中用材林比重偏大,公益林、防護林等具有很高生態價值的林分比重偏??;在樹種組成方面,由于天然林的不斷減少,現存的多是人工林以及人工次生林,這種人工林樹種極其單一,往往是一片林分一種樹種,并且針葉林多、闊葉林少。這種樹種組成單一、林分結構簡單,沒有中間過渡層及林下植被覆蓋的林分,其抗逆性極差,很容易因火災、蟲災的爆發而造成林分大面積死亡,甚至全林死亡。在用材林齡組結構方面,由于原始天然林損失殆盡,我國現有的林分其林齡組成中幼齡林多,近成過熟林比例較少。
2.在林業產業結構上。隨著多年來的森林經營,大量采伐跡地沒有及時更新造林作為基礎產業的營林業與林業工業的發展不協調狀況未能夠全完扭轉,森林“ 赤字” 問題仍有待從根本上予以解決。我國形成了一種不合理的“獨木舟”式的兩頭窄、中間寬的林業內部結構,存在投入大、產出低、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同時,以第一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粗放式規模擴張,導致森林資源質量和效益呈下降趨勢。因為林業投資不足,但是又必須要加快造林綠化,所以出現了大量人工林,而長期的人工林存在會引起土壤退化,造成地力嚴重衰退,破壞森林的生態結構。與此相對的,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主、以森林旅游為形式的第三產業,由于經濟效益體現時間較長,見效慢,其巨大的潛在價值被人類所忽視。近年來采育比例失調嚴重,更新跟不上采伐。
3.在林業產品結構上。原木生產與木材綜合利用產品結構不協調,多年來,大多森工企業采用的均是以原木生產為中心單一的生產品結構,近些年隨著市場經濟改革,雖然銷售方式有所改變,但還沒有能從根本上調整過來。其具體表現為,林產品結構不夠合理、整體質量不高,不少地方在發展林業基地的政策導向上,重發展規模,輕質量效益,產品趨同化現象嚴重。還有林特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能力不強。受市場經濟、科研投入、政策導向等因素影響,科研的短期行為和急功近利現象日趨嚴重,良種選育、新品種引進和產品貯藏保鮮加工等技術儲備嚴重不足。
二、調整我國林業經濟結構的方法
1.調整森林結構,改變林種組成。為了使森林能夠持續的發揮多種用途,達到永續利用,能持久地產生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以及社會效益,需要在林種結構上應做相應的調整。應改變林種結構簡單的人工林,逐步改建成為人工混交林,應把比較單純的偏重用材林的結構的林分,調整為以用材林和防護林為主的各林類按比例的多種林份的結構。在今后營造新林工作中,應將較大精力投入的營建具有高生態價值的防護林、釋濟林和薪炭林上面。在少林缺柴地區,應大力營造薪炭林,以解決燒柴的問題;在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多營造防護林。同時,加強對天然林的保護工作,以及對中幼齡林的及時撫育工作,保證合理的林分結構,增加林分產量。
2.按照市場需求,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對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要制訂出合理的利用方案,調整生產布局,調動森工企業力量。要將林業經濟從“獨木支撐”的局面中拉回來,調整為第一產業、第三產業齊頭并進發展。在穩步提高第一產業產量,增加市場供給的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需求的變化,森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日益增加并終將會上升到主導地位。著眼于未來,我們應該大力發展林業第三產業,開發以休閑娛樂為目的的森林旅游業以及能夠實現快速收益的木竹加工業、林副食品加工業、貯藏保鮮業、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業等第三產業。
3.對林業產品結構的進行調整。改變原來以單一的原木為中心的產品結構,加大開發新產品的力度,從林副產品、森林動物養殖等方面入手,使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多元化共同發展的方式。同時,應加快新技術的研發,加大林業產品的科技含量,自主創新,做好新技術的應用,從而做好林業產品的改革,利用技術的革新做好林業產品的深加工,更好地增加其附加值。重要的是做好林業產品不同的出口類型的調整工作,打破中國沒有高檔的林業產品的出口的情況,保證中國林業產品的不斷更新和發展。
有遠見認知的產業是可以長足發展的,林業產業也不例外。林業經濟結構的調整是需要從長遠打算的,只有林業的發展適合時代的發展,它才可以有立足之地,才可以更好地發展。所以,林業經濟結構的調整是必然的也是重要的,只有適應當前的市場需要,進行符合自然規律的調整,才可以更好更快更穩定地做好林業事業發展的不斷提升工作。
參考文獻:
[1] 程鵬,馬永春.林業產業經濟結構調整重點的探討[J].經濟管理,2002,(1):57-59.
[2] 翁逸鋒,蔣敏,胡亞芬.林業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途徑與發展對策探討[J].華東森林經理,2001,(2):15-18.
[責任編輯 王 莉]endprint